品学双清 风规自远
——曹建书法品读/徐传法

2020-08-14 04:14
老年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篆隶行草篆书

《王荆州诗》曹 建

欲说曹师书法艺术,宜先言其人。“诚朴其质,清疏其性;学能用精,濯濯自大”。这是周永健师对曹师的评述,个人觉得切中了紧要处。前半句指其人品,后半句言其学识。在品行与学问两方面,曹师都堪为楷模,可谓品高学富。书法自然有清刚雅正之气,俨然可观。

曹师之学,既博且厚。自西南大学获文学学士后,入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徐无闻先生门庭,对徐先生品学多有继承。之后,奔赴南京,拜当今著名书家黄惇先生门下,又得惠良多。曹师由文涉艺,走了一条少人能及的清正之路,耽于自身笃实的学风与率性的艺术才情。他在书法业内早已成就卓著,所编著述已近等身,所发论文何以篇计。但他并未就此止步,继而走进了新的学科领域——心理学。他以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书法创作与审美心理,并以此作为博士后课题。曹师学业一路走来,“更起积岁之力,痴痴孜孜凡十数年”。

曹师之品,既正且高。言及品,作为以书法为业的人,必然会涉及书品与人品。“盖书皆以人品为本”,故立品是第一关头。回顾“品”之发端,东汉重在道德行为,所谓“经明行修”。后来,品的内容转为人的才性、气质、风貌、格调等,即转向人的精神世界的品评。在曹师身上,颇有古尊宿风。曹师处事,既具胸怀天下的儒家士人之思,又具超越形体的道家形而上的无羁情怀。他时常关注政治,却不臧否时事,既能给人一种积极入世的妥帖安稳,又能抱有一份出世的清明之心。

曹师之书艺,萧散而清新。清人杨守敬论书曰:“余增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曹师书法,自然具备了下笔妍雅、书卷气十足的特征。展观其书法,篆隶真行草五体兼善,尤以行草与篆书为精,行草书以羲、献为根基,杂以米、黄,又糅祝枝山、王铎、徐渭诸家于一体,渐成自家面目。其篆书,上追石鼓文,远法嘉量铭文,兼得清代袁文典、袁文揆兄弟,继习吴昌硕,诸家杂糅,既成朴拙自然气象。无论行草还是篆隶,萧散、清新的意味弥漫其中。

萧散之意,多体现在其行草书中,“笔法丰富多变,提按、顿挫、翻绞、转折,深得随机运腕,笔随势转之道。书写状态更加自如、轻松悠游,无所挂碍”。特别是其大字行草书,细揣摩之,其结字的长扁、墨法的枯润、笔势的断连、行气的聚散,每一组对立的矛盾,都能做到统一和谐。不做作,不突兀,浑然一体。这些对立矛盾,在历代经典范本中都能找到依据,直接借用,似乎不难,难处在于将它们协调得不着痕迹。这绝非临帖便能写好的,是需要一番技能、颇费一番心思的。他却能凭虚御风,物我两忘,使点画之间皆有意,呈现一派风神萧散之机。对于篆书,其点画质直劲挺,如挥长戟,纵擒自如,极有气度,但仍透出一股流美萧散的韵味,缠绵而悠长。

清新之意,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手札里。此类行草,字小意足,书写时的那种活泼愉悦,那种超然物外,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闲雅。可谓随机生发,字里行间充溢着中国文人的清雅之气,给人以清新旷丽之感。如此不激不厉,方能风规自远。

《风尘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曹 建

《东坡词》曹 建

书法艺术本来就是文人风采的一种自然流露,是文人的雅玩与专利。而在一脉相传的书法文化中,书法的高下,尤重品学。“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曹师书法堪为其中写照。

猜你喜欢
篆隶行草篆书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陈海良《古人诗》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书法作品
从黄庭坚书法看宋代篆隶地位之转变
傅山《杂记》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风采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举行
踏莎行草忆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