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全球化思想 对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理论分析

2020-08-14 10:14刘亚平
经营管理者 2020年7期
关键词:马克思共同体全球化

刘亚平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是指导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在国际经济关系和国际社会环境下才能 得以实现,全球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可或缺的国际经济平台。认真探索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对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通过对人类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趋势的深刻思考,而绘 制的一幅人类共享共赢发展的美好蓝图。全 球化的纵横深化使世界各国成为唇齿相依 的“共同体”,马克思在 19 世纪就预见了人 类社会在未来会进入“全球化”形式。他的全 球化思想是考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 社会环境的重要依据,运用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指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时代意义。

关于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考察

马克思没有明确界定“全球化”的概念, 但是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通过对“世界历 史 世界市场”等理论的大量描述,阐发了 未来社会的发展规律,即人类将迈入全球化 时代。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首先,新航路的开辟为全球化奠定了地域条 件。15 世纪到 17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打破了 世界各州的闭塞状况,不断瓦解世界各国的 封建经济形态。使世界由“闭塞”到逐渐走向 “开放”。新航路的开辟使资本主义经济由萌 芽状态转向迅速发展状态,加速国家和地区 之间的贸易往来。其次,世界市场的开拓为 全球化的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市场条件。“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1]资本主 义在世界市场的扩展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最后,生产力的发展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 有利的技术支持,由蒸汽机引起的工业革命加快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生产力成为全球化进程的助推器。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基本内涵:关于“全球化”,马克思在深刻审视了世界各国 生产方式的变化之后指出,“各个相互影 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 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 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 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他站在无产阶 级的立场上,将“全球化”纳入到唯物史观 的视野当中。在马克思看来,全球化是指随 着人们从前人那里继承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人类打破通信、 技术、资金等社會活动的限制,逐渐走向各 民族相互依赖、相互交融的过程,并最终走 向共产主义。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的当代解读:马克 思的全球化思想在当代需要从政治、经济、 文化三个维度进行解读。马克思在阐述世界 市场的扩张法则时向我们揭示了经济全球 化的必然趋势。现代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使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资本主义 为了保持其长久延续,就必须不断抢占世界 市场份额,扩大世界市场的存量和容量。经 济形态的变化会影响上层建筑的形态,马克 思指出,“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 集中……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成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3]马克思在这里论述的是一个民 族的政治变化历程,其中潜藏了未来政治的 全球化格局。另外,马克思在论述上层建筑 的演化趋势时还指出,“物质的生产是如此, 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4]  他明确地论述了文化将伴随着经济政治的运动规律日益呈现出文化全球化的趋势。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考察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党 的十八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考察了国际国内环 境的复杂形势。从国内来看,我国的主要矛 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业结构面临优化生 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任务艰巨;从国 际来看,新兴国家的崛起不断地影响国际政 治经济秩序,以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 理体系受到层层挑战,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 系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在综合分析国内 外的政治经济局势后,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伟大战略,坚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是我国外交的长远目标,是中国向世 界贡献的伟大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 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指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 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方案和 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主要围绕世 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四个方面 的内容,希望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政治上强调对话、和平和安全;经济上强调合作共赢、共同繁荣;文化上强调交流互鉴、开 放包容;生态上强调绿色低碳、美丽清洁。”[5]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国内和国际场合强调合 作共赢,强调从多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该思想在国际上一经传播,就得到许多学者和国家的普遍认可。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内在联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 方面的社会生活纳入到整个国际环境之中,强调人 类命运的“整体性”。全球化的多方位特性为人类命 运共同体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载体和国际平台。马克 思全球化思想是解读和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重要 理论依据,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科学构想只能在“全球化”形式中才能得以实现,关 起国门搞建设无异于又走向“闭关锁国”的错误路 线。马克思以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生活方式的

变化为现实依据,所论述的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相 互融合的观点在今天依然散发着真理的光芒,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借鉴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视阙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环境现状分析

由资本主义国家开拓世界市场产生的全球化 决定了全球化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当前国际社会 的反全球化浪潮试图阻止世界各民族逐渐联合形 成的“共同体”趋势。从经济方面来看,资本主义私 有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特性决定了经济 全球化被资本逻辑所主导,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在利益分配上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异,发展中国家 成为发达国家剥削的对象。从政治方面来看,现阶段 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和国家机构已经成为其谋求经济 利益的有力工具和手段,资本主义国家运用各种关 税政策、贸易政策打压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从文化方 面来看,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倡导功利主义、享乐 主义,强调个体的成功与价值,更加重视由文化产 品、精神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

虽然全球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历 史性的契机,然而全球化又是一把双刃剑,当代的 全球化处处可见马克思曾论述过的资本主义的影 子。马克思全球化思想在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资本性。然而,在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反思其理论所批判内容,吸收其理论的前瞻思想,是制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备功课。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视阙下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的实践策略

必须长期坚持开放发展: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越来越广阔,贸易自由化加快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市场经济不断挑战国家经济在全球的融合能 力和抗风险能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我们必须 毫不动摇的坚持发展全方位、高水平、高层次的开放 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交流和协作,倡建以共 享共赢为核心利益分配机制。坚持以“一带一路”倡 议为主题,提升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使更多的国家和 地区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打造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以共享拉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以共赢推动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必须维护国家的主体地位: 美利坚合众国在 政治上实行霸权主义,它不断地通过各种政策阻碍 世界和平发展进程,企图从上层建筑层面统摄众多 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各个国家的主 体地位,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則的基础上进行多 边对话,倡导在全球领域内构建以相互尊重、反对霸 权、共同反恐为主题的新型国际政治秩序,为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此外,要不 断推动国际政治向多极模式发展“,俄罗斯开发的跨 欧亚带的哲学、方法论和总体轮廓与中国的“一带一 路”倡议精神完全吻合,俄罗斯和中国的项目都显示 了另一种全球化模式,即举行广泛和包容的磋商”。 [6]加强与欧洲、俄罗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联 系,是为构建政治环境和谐的人类命运的“共同体”的有效途径。

世界各民族必须达成“文化共鸣”: 世界各民族 的文化差异冲突很容易演变为世界冲突的根源。因 此,世界各文明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心灵 和精神的碰撞,实现“文化共鸣”。“文化共鸣”是指不 同的民族和地区之间既保持自身的文化特殊性,又相 互借鉴、相互交融达成文化之间的普遍性,求同存异, 在倡导为人类谋发展、为世界谋和平的先进文化上达 成文化共识。“每种文化都从历史中走来,受制于传统 落后风俗,每种文化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缺点与优势” [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不同的民族之间在认同

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的多边磋商。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统领性特征的意识形态,必 须与经济、政治相融合才能在全球化形势下发挥它的 动力作用。积极推进世界各国达成“文化共鸣”,是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支柱。

结语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在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上 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全 球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 广阔的地域。因此,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的融入全球 化,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积极参加国际组织 和机构的顶层设计,开拓全球市场,为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提供坚实的根基,并不断地为人类社会的长 远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35 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540 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36 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35 页。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 Vladimir  Yakunin:The Future  of World Order: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China Quarterly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 3 (2) 159-173, 2017.

[7]赵馨姝,李传兵《. 共产党宣言》的全球化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理论月刊,2018(11):12-17.

猜你喜欢
马克思共同体全球化
爱的共同体
最有思想的句子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避免情绪化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