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以通渭县为例

2020-08-15 11:05陈彦鹏成随强
甘肃农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农场土地战略

陈彦鹏,成随强,郭 毓

1.甘肃惠农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甘肃 通渭 743300

2.通渭县农业农村局,甘肃 通渭 743300

近些年来我国乡村出现了劳动力流失、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慢、人才不愿意回到农村等突出问题。国家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系统性、长期性战略。2018年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要实现,必须要依靠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经济要发展,离不开家庭农场的成长,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家庭农场依靠土地流转制度完善、融资渠道多元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措施,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家庭农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探索家庭农场发展对策,解决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对促进家庭农场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农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意义

农业农村部对家庭农场的定义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国家庭农场经历了借鉴外国模式、探索发展模式、提出指导性意见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等不同阶段,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优化闲置资源配置,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通渭县耕地面积达119.19万亩,耕地面积全市排名第一。一方面全县劳动力流失严重,土地荒芜现象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全县耕地地形地貌复杂,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小农已逐渐远离了传统封闭的自给自足经济形态,广泛参与到社会化分工体系当中[1]。家庭农场为小农参与市场经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更多的乡村产品和服务不断地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大分工来,家庭农场作为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的完善与创新[2],带动了当地劳动力资源的进一步整合,同时家庭农场在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中,带动了当地电商、物流、仓储行业发展,及乡村市场的繁荣,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强抵御灾害能力

本文选取了12家家庭农场,对85户农户(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胡麻、苹果)参保意愿进行统计分析,如表1:参加农业保险种类中,家庭农场愿意参保种类达到5种,而农户愿意参保种类只有4种;农户愿意参保主要集中在小麦、玉米、马铃薯,这也符合当地主要种植品种分布,综合下来,家庭农场各样参保比例比农户至少高出10个百分点,表明家庭农场在各险种参保意愿都很强,家庭农场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好地发挥了农业保险保障农业生产的作用。

(三)推广先进技术,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

为了提高耕种产量,不仅要对耕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还需要对种子、肥料、种植技术等进行提升。家庭农场生产者相比较农户而言,更加具有向外扩张的愿望,也容易学习和采用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在推动标准化生产方面,比普通农户容易管理;家庭农场愿意学习最新生产技术、也愿意配合相关技术单位实施技术推广。

(四)打造特色农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它将农业生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农产品从种植到市场,家庭农场实现了更好的附加值提升[3]。在如今一体市场化中,家庭农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分工中来,并且依靠自身的灵活性,不断更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快速地适应着市场的变化,具有快速适应市场、灵活安排生产的能力。

二、家庭农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遇到的困境

我国家庭农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在发展中遇到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融资制度不健全

家庭农场发展遇到了新形势、新情况,已经不同于传统农业单纯劳力的投入,现代家庭农场开始更多地强调机械、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的投入,随着生产资料、管理成本不断上涨,家庭农场经营成本也不断上升,特别是家庭农场未来信息化发展。家庭农场所具有的身份地位,在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存在很大的困难,金融机构往往考虑到农业风险大与收益自然因素影响大的特点,加上家庭农场缺少担保物,想在金融渠道融资非常困难,民间资本由于其高利率、风险高特点,难以为家庭农场启动和发展路上提供有力的资本保障。

(二)土地流转服务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很多农户乡土观念严重,其对土地拥有特殊的感情,虽然本人在城里打工,家里的土地部分闲置或者完全闲置,也不愿意租给别人;近几年来土地确权给土地流转提供了便利条件,土地确权处于颁证阶段,但是从中发现的问题不少,之前在公示阶段,农户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到发现有了土地证,并且可以通过流转取得收益时,才真正重视起自己的权益,土地面积和区域纠纷才刚刚开始,并且随着后续颁证的进行,类似问题越来越多,家庭农场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土地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阻碍着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三)经营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为了进一步了解家庭农场经营者存在的问题,对定西市124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学历状况进行了调查。(如图1):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6人,高中至中专35人,初中及以下82人,占比66.13%。调查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3%,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

表1 参加农业保险种类

图1 家庭农场经营者学历统计图

(四)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乡(镇)到村一级组织对家庭农场的发展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者只重视大型项目、大型合作社或者其他重点建设项目,认为家庭农场发展是个人和家庭的事,并且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有限,因此对待家庭农场不重视。全县乡镇在基础设施、信息共享、物流电商等方面存在着天然的劣势,投资、生产、运输、储藏等环境不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家庭农场的建议

虽然我国家庭农场起步晚,发展慢,但是它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更是迎来了一个好的机遇,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遇到的困境,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完善农村融资制度,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和项目支持

下一步政府应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出发,首先为家庭农场在基层的融资和抵押提供完整的制度支撑,让家庭农场可以和企业一样享受正常的融资,至少有相关的政策性银行或者农商行提供一定额度的贷款和担保,为家庭农场在起步或者发展壮大中解决资金难的问题,为家庭农场在发展融资渠道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完善土地流转保障力度

全国土地确权基本完成,因各种因素,确权后的土地归属纠纷矛盾依然存在,如何解决好确权后土地矛盾问题,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条件,也是家庭农场下一步继续壮大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未来首先要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完善后期确权不清晰、矛盾多的土地归属,更好地发挥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保障土地流转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同时,做好土地纠纷的仲裁工作,保障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家庭农场经营者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通过综合教育途径促进农民现代化[4]。构建“高校科研院所+县乡农技服务站+家庭农场”机制,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电话等多媒体,建立一套从种子育苗开发、生产过程管控、新技术推广应用到产后加工一条龙服务,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县乡农技服务站的试验推广与人员培训,发挥家庭农场即是试验基地、也是生产基地的作用。

(四)加强乡村治理力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互联网+”打破了原来传统农业生产的模式,给乡村振兴带来新的课题,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首先从生产环节上,利用互联网搜索到市场需求,然后从种子、化肥、农业投入品等多方面应用到最新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中期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畜产品的防疫等环节依托大数据,最后环节通过对接,实现上市或者直达客户。实现从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与市场信息完美对接,真正实现农业互联互通。

猜你喜欢
农场土地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农场假期
我爱这土地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农场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号农场
丰收的农场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