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美

2020-08-17 22:28李娟
读者·原创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叶先生朱光潜白石

李娟

世间无用之事,有着无以言表的美。

比如花笺。

深秋,与友人在京都清水寺附近的小街流连,见一家小店卖信笺。窄窄的宣纸,手掌般大小,洁白的纸面上落着细小的樱花花瓣,三三两两,沉静如梦。另几张宣纸上点染着几片红枫,仿佛随风翩翩落下,让人一瞬间感到秋意袭来。花笺上大面积空白处正好用来写字。花笺尺素,诗意幽幽。如果给远方的朋友写信,红笺小字,说不尽的情思,落在美好的纸上,分外有古意。

这种花笺原来叫怀柄纸,是古代文人和友人通信的便笺。

如今,写在纸上的情书渐渐消失了,仿佛古老的爱情也随之消失了。

秋意渐浓,夜雨敲窗,这样的夜晚适合读古人的手帖。

王羲之《执手帖》中写道:“不得执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爱,数惠告,临书怅然。”书法家在手帖中说,我很想念你,不能执手相看,只有各自珍重。

他在《初月帖》中写道:“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意思是说,我们相距这么远,收到信,觉得内心安慰。你太过牵挂我了,你好吗?我有太多忧患,过得不好。行旅途中,因忧愁而心力交瘁。不写了,羲之。

两份手帖都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笺,逸笔草草,情真意浓,余味悠长。一句“卿佳不”—“你好吗”,深厚的情意穿透千年的光阴。

可惜的是,如今的人们再也写不出墨笔绝美、情深义重、短小清雅的笺了。

曾经有位学生去拜访朱光潜先生。秋深了,见院中积着一层厚厚的落叶,学生找了一把扫帚,要为老师清扫落叶。朱先生阻止他说:“我等了好久才存了那么厚的落叶,晚上在书房看书,可以听见雨落下来、秋风卷起的声音。这个记忆,比读许多秋天的诗更生动、深刻。”

朱光潜先生是多么有情趣的人啊!

记起《紅楼梦》中,有一回,宝玉和黛玉同众人游园。宝玉见荷塘中有残破的荷叶,说:“这些破荷叶真可恨,怎还不叫人拔去?”黛玉不乐意了,说她喜欢李义山的一句诗“留得枯荷听雨声”,偏偏你们又让拔去。宝玉听了,连说果然是好句,“以后就别叫人拔去了”。

朱光潜先生舍不得清扫的落叶,林黛玉舍不得拔掉的枯荷叶,原来都有萧瑟之美。

落叶与残荷,原来都是世上无用之物。留得残荷与落叶,不过是为了听秋风秋雨声。

夏日,和儿子一起去北京的齐白石故居,看见白石老人的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原来这是老舍先生给白石老人出的一道难题,让他用诗人查慎行的诗句作画。画上,山间一条清流潺潺而来,溪流中游动着一群大小不一的蝌蚪。我问儿子:“白石老人画得好不好?”他说:“不仅画得好,还有意思。”“好在哪里呢?”他说:“好在画外有画,画外有声,意趣在画外。”看来,他看懂了这幅画。

在电脑屏幕前,细听叶嘉莹先生讲古诗词。前几年,一直迷恋她的“迦陵说诗”系列。90岁的叶先生站在台上,穿一条紫色的长裙,围着灰色的丝巾,偌大的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她讲起古诗词,激情饱满,令人荡气回肠。举手投足,儒雅端庄,气度非凡。我仰头静静凝望着叶先生,她是世间称得上“先生”的女性。她的气质,是浸染了古典诗词沉淀出来的优雅与大美。

有学生问她:“您讲的诗词很好,但是,对我们实际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叶先生说:“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所有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说得多好!读古典诗词似乎是无用的,但是,它让我们的心灵不死。白发的先生,一生都是诗词的女儿,始终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她将毕生的财产全部捐赠给国家的教育事业。她说:“我这个莲花总要凋谢,可是,我要把莲子留下来。”

自古文人喜欢做的事,大多是无用的。比如看樱、听雨、写信、观帖、赏画、吟诗、读书、品茗。白云怡情,山水静心,他们乐在其中,忘乎所以。这些世间无用的事,却能让人活得有滋有味。

无用之事与文学、艺术、爱情相若,却似梦境一般美好。在浮躁的尘世间,它们宛如静夜的月光,抚慰每一颗荒寒的心。

猜你喜欢
叶先生朱光潜白石
挚友可贵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重金“买专利”暗藏陷阱
叶秀山的哲学追求
朱光潜“地下”翻译《美学》
怕站而不怕慢
“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
齐白石“白石”之新解
孤木
白石的小名叫阿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