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资本与乡村振兴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

2020-08-20 09:33副教授徐志文副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存量资本物质

谢 方 副教授 徐志文 副教授

(1.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5;2. 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3.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安徽铜陵 244000)

纵观我国乡村发展的理论演进和实践历程,其经历了外生式、内源式和综合式发展范式(陈秧分等,2018)。综合式发展范式是将外生和内源两种范式进行了综合与深化,其既将农业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关键节点,又将乡村置于当地网络与外部网络所构成的综合系统中,在重视乡村内部与外部要素驱动的相互作用的同时,关注经济文化等各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合理流动。因此,本文立足于乡村综合式发展范式的理论解释,进一步认为乡村是“自然、经济、社会”为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谢方等,2017),该系统的可持续性需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良性循环,其涉及物质、人力、生态、文化等各种要素的输入、互动及循环利用。因此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资本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乡村振兴所依托的各要素投入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用数据分析和验证乡村经济发展的要素弹性,最后就如何激发要素的投入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乃至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理论综述与文献梳理

(一)可持续发展资本

学者们普遍采用萨拉格丁的划分方法,将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分为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自然资本也被称之为生态资本(张锦高,2003;严岩,2005)、环境资本(赵永江,2003;潘国隆,2006),其包括了自然资源总量和环境的自净能力、生态潜力、生态因子(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服务功能;人造资本又被称为经济资本或物质资本,其是人类劳动创造的资本,具体包括基础设施、机械设备、工具、建筑物等人工创造的固定资产、资金和技术;人力资本是教育的产物,其包括了人的体力、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能力水平等方面;社会资本是指社会赖以正常运转的制度、规范、组织、文化、人际关系和共有信息。为进一步研究上述发展资本彼此之间及其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部分学者还进行了可持续发展资本的数理经济分析。严岩(2005)分析得出四种资本之间的替代和互补关系;潘国隆(2006)将可持续发展简单化为总物质产品量不递减且保证环境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其得出总物质产品量的变化不仅与三种不同类型的资本数量变化有关,还与不同资本的边际产出有关。

(二)可持续发展资本与经济增长

自2010年至今,学者们针对可持续发展资本的量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围绕四种资本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了大量实证分析,从而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李北伟(2018)系统分析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质量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得出劳动力结构变化影响经济增长是一个由劳动力相对量起决定作用到人力资本绝对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马兆良(2017)等对生态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得出生态资本能够促进长期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是生态资本产生经济增长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郝金磊等(2018)实证检验了结构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荆涛等(2018)利用1997~2014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验证文化资本对经济增长率总体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

(三)可持续发展资本与乡村经济发展

在众多可持续发展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研究中,有一部分学者将研究的范围对焦到了乡村区域,其中以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居多。例如,李永宁(2008)指出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过低、积累能力较弱与利用效率低下等是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王辉(2016)等提出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和健全农业教育培训体系等建议;高强等(2018)研究发现中西部落后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不足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李晓嘉等(2018)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是影响农户贫困状况的重要因素,二者具有较强的互补关系;赖德胜(2018)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除人才瓶颈,其提出要加强乡村人力资本的积累、配置和效能发挥;陈然(2017)提出“乡村文化资本”的概念,他认为乡村需要更加注重乡村内源性和外生性文化、生态价值的挖掘、提炼,以构建乡村可持续发展“文化动力因”。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一)模型构建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最为经典的、并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模型。通过前文的理论分析,发现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和文化资本在内的可持续发展资本均会对乡村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为了解释每一种要素在这种关系中的作用程度,笔者将四种资本要素共同引入进来,对传统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改进,形成函数如下:

表1 变量选择与统计描述

为了减少异方差,也为了便于参数估计,本文将上述方程两边取自然对数,同时增加随机误差项,函数关系式线性化为: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以上式作为回归计量模型。其中i为省份截面单位,取值为 1,2,…,31;t表示年份;Yit为i省t年总产出;A代表既定的技术水平,若A越大,则说明既定要素投入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也越大;M为物质资本投入;H为人力资本投入;E为生态资本投入;C为文化资本投入;α、β、γ、δ分别表示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生态资本存量和文化资本存量的弹性系数,其反映各要素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二)变量说明

1.乡村经济发展指标。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基点是农业优先发展,农业仍然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产业,是乡村产业兴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基于此本文选择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Y)作为衡量乡村经济发展的指标(见表1)。

2.乡村物质资本存量指标。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下的资本存量核算的传统途径进行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所用公式如下:

其中NKt是第t年物质资本存量净额;NKt-1表示第t-1年的资本存量;CFCt是第t年固定资本消耗;It表示第t年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消耗CFCt与资产相对效率选择有关,由于几何模式下平均折旧率为ε,则式(3)可以进一步推演为:

本文以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来测算物质资本存量(M),以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除以10%作为确定基期资本存量的依据(2007年为基期),采用全国的平均水平5%为折旧率(胡艳等,2018)。

3.乡村人力资本存量指标。本文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乡村人力资本的替代指标,具体采用常规法来估算乡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其计算公式如下:

4.乡村生态资本存量指标。生态资本是有一定产权归属并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生态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总量、环境质量与自净能力、生态系统地使用价值以及能为未来产出使用价值的潜力资源等(高吉喜等,2016)。根据此解释,且考虑到乡村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生态资源的人为改造和价值增值,所以采用沼气池产气总量来衡量生态资本的存量。

5.乡村文化资本存量指标。乡村文化资本是人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信念与思维方式的综合,它不仅影响着乡村居民个体的各种决策和行为,还影响着乡村居民群体自治的决策和行为模式。各地区乡镇文化站的数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一地区乡村文化资本的情况,加之数据可得性的考虑,本文采用乡镇文化站的个数作为乡村文化资本存量的衡量指标。

表2 整体回归结果

表3 分地区回归结果

数据说明及实证分析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等30个省份的统计年鉴。所选数据样本期为2007~2016年,少部分缺失数据通过各省统计公报和百度数据补充完整。本文首先对数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Eviews6.0软件,通过LLC和ADFFisher两种方法进行分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均显示P<0.01,拒绝单位根的原假设,由此认为原数据序列为平稳序列。

(一)整体面板回归

首先将整体面板数据分别进行变系数、变截距和混合模型的回归,得出S1、S2、S3,即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混合模型的残差平方和,然后计算F值,通过比较F与给定显著性水平下的相应临界值,确定选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具体采用Eviews6.0软件对物质资本弹性、人力资本弹性、生态资本弹性和文化资本弹性进行Pooled Least Squares估计,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从回归结果来看,R2值为0.98,表明方程的拟合优度良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从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的P值来看,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弹性系数均通过了检验,其分别为1.02(P<0.01)、1.29(P<0.05)、0.16(P<0.01)、0.25(P<0.05),即系数具有合理性。这就说明,物质资本投入每增加1%,乡村经济增长1.02个百分点;人力资本投入每增加1%,乡村经济增长1.29个百分点;生态资本投入每增加1%,乡村经济增长0.16个百分点;文化资本投入每增加1%,乡村经济增长0.25个百分点。对比四种资本弹性系数,发现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乡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物质资本投入、文化资本和生态资本投入。

(二)分组面板数据回归

为进一步探讨四种可持续发展资本对不同区域乡村振兴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进行分组面板数据回归。首先将分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变系数、变截距和混合模型的回归,得出S1、S2、S3,即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混合模型的残差平方和,然后计算F值,通过比较F与给定显著性水平下的相应临界值,确定选用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分地区回归的结果显示:第一,综合东中西三个地区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和文化资本投入弹性来看,人力资本投入的弹性效应相对来说比较显著,说明人力资本在不同地区的乡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最为重要促进的作用;第二,东中西三个地区的物质资本的弹性系数均通过了检验,比较而言,西部略大于中部,中部略大于东部。可能的原因是在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引下,其物质资本的投入效用更加明显;第三,三个地区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均通过了检验,比较而言,西部大于东部,东部大于中部。可能的原因是,中部地区优质的乡村人力资源通过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进行了大量转移而导致人力资本的作用效果略显不足;第四,三个地区的生态资本弹性系数均为显著。比较而言,中部明显大于西部,西部略大于东部;第五,从各地区的文化资本的相关系数的值来看,只有西部地区的通过了检验。

对策建议

综上,为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增加乡村产业及社会各项事业的物质资本投入,重点加大对农林牧渔业的投资力度,以资金流来引导农业产业链条的构建和延长,实现农业的多功能拓展。除此而外,政府还需从微观主体入手,引导农村住户进行有序稳定的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重视乡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对此,政府要增加财政对乡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还要强化农业职业技能教育,提升新时代农业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培养和扩大新型农业职业队伍。另外政府还应当积极宣传个人教育水平对个人成长及未来幸福生活的重大意义,从而引导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做出合理科学地规划。

第三,注重生态资本存量的积累和价值增值。首先要合理规划乡村农业用地和非农用地,保护自然环境资源,实现生态资本的非减性。其次要加大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升我国农业产品的质量。再次,要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生态物质产业及生态旅游业,通过市场的手段对生态资本进行运营,实现其价值增值。最后,要引导和规范农户采用可再生资源进行生产生活,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和乡村的清洁生活。

猜你喜欢
存量资本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吉林存量收费公路的PPP改造
VR 资本之路
腐败存量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齐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