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公案》中文版本与泰译版本的异同对比及启发

2020-08-20 05:19潘泳杏
青年时代 2020年12期
关键词:异同启发

潘泳杏

摘 要:《龙图公案》是明代的一本关于包公断案的百篇小说集。泰国五世王期间,泰国译者???????(Naiyong)把原版本的73个故事翻译成泰语,并由泰国著名的哲学家?????????(Thianwan)进行语言润色。由于中泰两国历史、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语言润色者的政治原因,而造成了泰译版本与中文版本在用语、修辞、发生的事件等方面有所差异,但故事的主线是相同的。

关键词:《龙图公案》;中文版本;泰译版本;异同;启发

一、引言

中泰两国间的交流源远流长,自素可泰王朝开始,中国与泰国开始了友好往来。而中国古代文学早于泰国曼谷一世王期间就已有《三国演义》及《西汉》的泰译版本,之后又掀起一股翻译历史演义小说的热潮,数十种泰译本的中国古代小说作品在泰国陆续问世。

《龙图公案》这本问世于明代时期的百篇短篇小说集就在五世王时期出现了第一版的泰译著,名为《???????????????》(Paolengthukongan),由泰国译者???????(Naiyong)翻译,由泰国著名的哲学家?????????(Thianwan)进行语言润色,但这一版本只翻译了《龙图公案》中的73个故事。

经过笔者初步研究发现,五世王时期的泰译版本与中文版本的《龙图公案》的故事主线是一致的,但细节的处理上有着许多的不同,如用语、语言的修辞手法、故事的事件等都与原版本有出入。因此,笔者研究了中文原版本的《龙图公案》与五世王时期的泰译版本间的异同,并研究从中得到启发。

二、中文版本的《龙图公案》与五世王时期的泰译版本的异同

(一)皇室用语的异同

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与此同时,泰国也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所以,泰语是一种有着严格等级的语言,每个级别的人所用的语言存在较大差异。而中国清代以前也是封建的君主统治制度,平民觐见君主在言语上也使用皇室用语。但中文皇室用语的词汇量并没有泰国皇室用语的多,因此会出现差异。

1.相同之处

在《龙图公案》的《石狮子》故事中,皇帝仁宗要与崔长者见面,原文用了“宣召”(竺青,刘世德1999:55),在泰译本中也同样用了皇室用语“???????”(rabsang)。崔长者向仁宗告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文用了“奏知”(竺青、刘世德,1999:55),在泰译本中也用了皇室用语“???????”(krabthun)。

2.不同之处

例如,在《龙图公案》《玉面猫》的故事中,国母听说有两个真假皇

帝大惊,便取过玉印,随百官出殿审视。这一句中,在泰译本出现了好几个皇室用语,如:“????????”

(dokphrathai)、“???????”(srongyib)、“????????”(sadetok),在中文版本相对应的词为“大惊”“取”“出”,但在中文“大惊”“取”“出”并不是皇室用语,只是普通语言。

(二)语言修辞上的异同

中泰两国虽相隔不远,但在语言文化上也存在差异,同时也有相似之处。

1.相同之处

在《玉面猫》中,作者形容玉面猫伸出一只脚,似猛虎之威。在中文版本中,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玉面猫比喻成了猛虎。而在泰译版本中,译者也用“?????????????????”(dutdangsueaanrai),意思是“似猛虎般”来比喻玉面猫。

2.不同之处

由于中泰语言上的差异,以及原文作者和译者在语言上运用方式的不一样,从而产生了以下不同之处。

第一,在中文版本与泰语版本上都使用了修辞手法,但是所使用的修辞内容上不一样。例如,在《阴沟贼》中,原文作者形容叶广的妻子“生得貌类西施”(竺青、刘世德,1999:99)。“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由于历史上,中泰两国的不一样,当时泰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很少,导致在泰译版本中没有办法把“貌类西施”进行直译,只能把叶广的妻子比喻成像画出来一样。

第二,因为中泰两国文化上有差异,所以,有些在中文版本有的修辞手法,并没有体现在泰译版本上。例如,在《狮儿巷》故事中,国舅害死了张氏,但是张氏并没有死,而是去找包公主持正义。所以,“国舅一见张氏,面如土色”。在原文中,“面如土色”的意思就是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但在泰译版本中仅仅用了“国舅大惊”一笔带过,因为在泰国文化中,只用吓得脸都苍白了,没有中文这样的表达方式。

(三)事件发生的异同

在事件的发生上,中文版本和泰译版本事件发生的主线大致是相同的,但在一些细节事件上由于文化及生活方式的不一样使得中泰两个版本出现差异。

在《阿弥陀佛讲和》中,淑玉向献忠诉说夜晚来找她的方法,中文版本写道:“我今备一圆木在楼枋上,将白布一匹,半挂圆木,半垂楼下,汝夜间只将手紧揽白布,我在楼上吊扯上来,岂不甚便计。”(竺青、刘世德,1999:1)而泰译版本与中文版本的出入较大,在泰译版本中,译者将白布换成了梯绳,楼枋换成了窗户,意思是淑玉告訴献忠说,夜晚来找她,她将在窗户旁边放一个梯绳,到了晚上,献忠就可以沿着梯绳爬上她的房间。之所以会出现此般差异,是因为泰国的房子都是高脚屋,不像中国古代的房子,都是木楼。而在泰国古代,男女偷情时,女方会在自己的窗户边上放梯绳,让男方爬上来。

(四)由于语言润色者的政治原因而使得中文原版本与泰译版本存在差异

本文在开头已提到,泰译版本由泰国译者???????(Naiyong)翻译,并由泰国著名的哲学家?????????(Thianwan)进行语言润色。笔者查看了译者???????(Naiyong)的资料,发现资料上对译者的记录很少,泰国学者???? ????-????(Thawon Sikkhkoson)曾提及到译者的一些情况:“译者???????(Naiyong)出自大炮部队,他所翻译的译著有中文也有越南语的。”而语言润色者?????????(Thianwan)是泰国有名的哲学家,曾做过律师,为泰国百姓伸张正义,揭露并批判了当时统治阶层的各种丑恶现象,但由此得罪了权贵,被诬陷以蔑视权贵之罪名入狱17年。所以,在每个被翻译的故事最后,都增加了语言润色者?????????(Thianwan)的评语。该评语主要意在向泰国法官提出公正断案方式的建议,希望通过对《龙图公案》的翻译让当时的泰国政府官员和法官们以包公公正廉明的形象为行为准则。

三、《龙图公案》中文版本与泰译版本对比产生异同的启示

《龙图公案》中文版本与泰译版本之所以产生这些异同既有政治背景的原因,也有两国社会历史文化、生活习惯上的差异等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当时泰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少之又少,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泰国曼谷王朝的一世王到五世王时期的中国译著了解中国的。而且当时,精通中泰文互译人才很缺乏,所以,中泰翻译仍然是当时的一大难题。在中泰翻译上,大都由熟悉中文的译者把原文大意翻译出来,此后由著名的泰国学者在泰译本上进行语言润色。而经过这两道工序的处理,使得泰译本在语言及故事情节上难免会出现与原版本的不一样的地方。由此可见,培养一批又一批精通中泰的双语人才以及向泰国人民推广中国文化,让泰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语

虽然在泰国旧时代的中国文学翻译路途中,由于缺乏精通中泰两国语言的翻译人才,泰国人民对中国了解很少,甚至会出现译本与原版本异同的现象。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泰国人民了解到了在泰译版本上所反映的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现状,并为中泰两国文化的交流往来做出了较好的贡献。

参考文献:

[1]???????,?????????.???????????????[M].????????:??????????????????????????,

2006.

[2]???? ????????.?????????????????????????????????????????:

???????????????[M].????????:?????????? ????????????????,2006.

[3]竺青,刘世德.龙图公案[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异同启发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大陆和港澳台初中历史课标在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异同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