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专业硕士生实践教学的内容、特点、地位及 存在的问题

2020-08-20 05:19李延林程程
青年时代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实践教学

李延林 程程

摘 要:MTI是2007年新设立的专业硕士学位,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语言能力,良好翻译能力和广泛知识的高级翻译人员。自建立至今,翻译硕士培养有了很大的改善和进步。它不仅面向语言专业本科毕业生,还为喜欢翻译或希望进入翻译行业的人提供了进修的机会。一直以来,该专业学位的目标就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更注重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MTI研究生职业能力的高低,本文以MTI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地位为切入点,重点分析目前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形成和发展翻译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翻译专业硕士生(MTI);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一、引言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简称MTI,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实施的全国专业学位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型的口笔译人才。至此,已有二百余所学校开设了翻译硕士专业,作为对外交流的主要媒介,具有高素质及较强的翻译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且社会对其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近年来,语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翻译日趋产业化,这对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培养适应市场的翻译人才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导向,翻译教育界对传统的翻译教育模式持怀疑态度,一些开设MTI专业的院校在教育中采用学术型的教学模式,偏离了职业化教育的初衷,培养出来的译员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从现代职业化教育的视角来建构MTI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各高校应该坚持市场需求的导向,顺应翻译产业化潮流,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素质,使得翻译教育与市场需求联系起来,也有助于促进翻译专业硕士生顺利毕业。另外,随着近年来MTI教育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MTI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也必将成为其学位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

二、MTI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術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MTI实践教学的内容

MTI教学的目标是在较短时间内培养更高层次的专业翻译人才,具有应用性和职业化的特点,因此MTI专业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关的教育机构及其工作者也要对专业翻译教学有清晰定位,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双语转换能力和文化能力,也关注现代翻译技术和翻译项目流程等实际问题。因此,各高校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人才培养理念,契合现代职业教育特征,使得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和校企合培养紧密结合。建立新型的翻译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更具竞争力的译者。

1.培养翻译基本能力

翻译的基本能力是指MTI学生从事翻译工作所需的内在知识体系,包括坚实的双语语言基础和灵活的语言交际能力等。在实践教学理念指导下,既培养翻译基本能力,也应转变以理论学习为主的传统翻译教学课程模式,增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操作以及综合创新能力的课程,如翻译批评与赏析、翻译案例分析、翻译项目实践等。

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收集生活中真实的翻译案例,反思在翻译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如翻译方法的选择、翻译策略的应用,翻译中的困惑与感悟等。其中,翻译项目实践课程则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求学生在面对不同项目和任务时,利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法去解决;通过实践翻译项目的各个流程(如项目承接、分解、实施、管理和评估)达到以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探究、内化和深化的目的。

2.培养翻译专业能力

专业翻译能力是多种能力的复合体,现如今的MTI人才培养不能再仅局限于提高学生双语能力和文化能力等基本能力层面,而应在此基础上,根据翻译职业和市场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翻译工具能力、翻译项目管理能力、职业意识等专业翻译能力和素养。

在实践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翻译工作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以及定向实习等方式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翻译能力。笔译和口译工作坊更高效地实现了翻译实践进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真实的翻译平台,通过翻译、协作和讨论学习翻译,不断地提高翻译能力,为今后承担翻译项目以及承接翻译任务打下夯实的基础。也让学生学到译审、项目管理等翻译职业化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其综合能力。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翻译服务业日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工具化等特点,我们必须要重视现代化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CAT)能帮助译者优质、高效、轻松地完成翻译工作,改变以往手工翻译流程的烦琐,实现自动化,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借助例如memoq、Trados、Déjà Vu、雪人CAT等计算机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训练、校正和本地化翻译项目管理,旨在多种技术环境下锻炼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适应当今社会信息化时代语言服务的需求。

校外社会实践能够使学生获得最真实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来说,实习基地能使其获得大量宝贵的实习机会,加深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丰富社会经验。对于实习单位而言,参与实习的学生有效填补了某些临时性岗位的空缺,并为其人才储备打下了基础。对于学校而言,学生外出实习有助于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许,促进学校的发展壮大,三方共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基地,从而实现共赢。

(二)MTI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地位

在学术性和职业性并重的基础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致力于为一些需要特定职业背景的工作岗位培养人才,“因此其培养过程与接下来的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有着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关系”[1]。從这个维度上来说,实践教学在这其中的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目前,国内MTI招生院校不断增多,因此翻译专业硕士学位也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专业硕士学位之一,但是问题在于MTI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并未同步提高。作为公司和企业,他们对翻译人员职业素养关注的重点在于翻译人员在语言服务行业中的表现,专职翻译所掌握的翻译技术和工具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翻译专业硕士教育不同于其他学术型硕士教育之处,MTI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对课堂教学体系是一种补充和辅助手段,更是与之平行且密不可分的内容。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其专业翻译能力,在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各院校也可趁机重新调整办学思路,推动MTI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致力于全方位、立体地为社会培养出能够满足职场需求的人才,找到并打造各校MTI教育的特色,形成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强化实践教学也有助于提升师资力量并促进其多元化,加强产学研的结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科研质量,让学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了使学生在完成学校学习后就能胜任专业翻译岗位要求,那么在课堂教学和岗位就业中建立合适对路的专业岗位实践基地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已经积累了翻译理论和技能,以及建立了翻译理念的学生来说,合格的口笔译实践实习基地是一个集合了职业原则要求与专业知识技能综合运用于一体的实践平台[2]。

三、MTI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MTI实践教学研究和教育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弱点来自于现有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考核等问题。

(一)教学目标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应该遵循培养目标,之前有相关学者对中国第一、二批40所具有招收MTI专业学生的高校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院校培养目标中的大多数都是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复制的,在外国语类大学、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之间没有明显区别。杨桂玲对此这样评价道:“大多数理工科院校都沿袭了传统教学模式,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课程设计都未体现MTI专业的特点。”葛纯对40所大学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后指出,“近四分之一的大学采用MA培养模式,偏离了MTI培养的原则”[3]。首先,大多数大学的培养目标的制定过于宽泛,内容差异不大,或多或少地模仿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其次,大多数大学的课程设计没有充分反映其学校特点,没有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特点考虑在内,从而规划出针对性强、运行质量高的实践教学。最后,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将其培养目标与翻译行业结合起来。

总体来说,目前各高校翻译教学培养目标不一致,分别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翻译通才、学术型人才等,只有少数大学将其培养模块与翻译产业相结合以及在培养目标中提到专业能力,这就导致在培养过程中更难将这一目标付诸实践。

(二)师资建设

根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规定,师资队伍中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翻译经验的教师比例应不低于70%,且教授和高级翻译人员的比例应该达到一定比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今,学术型教师在教师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国内大多数学校都面临着专业教师不足这一问题。

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合格教师短缺,年龄比例不合理,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重学术成果轻实践等问题。事实上,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完全没有从事过任何形式的翻译实践活动,因此就形成一种荒谬的现实情况:不能做翻译的人去教翻译,不会教翻译的人去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也就完全分离。还有一些教师偏重口笔译实践,但是对相应研究、教学理论等不甚了解。此外,教师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工作,和社会接触不多,所以不可避免地就出现了知识结构老化,学校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

(三)实践基地

众所周知,为了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级专业型人才的目标,我国高校纷纷加强与企业以及科研院校所的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广泛开展合作,共同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实现产学研联合培养。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校企双方未能保证及时有效的沟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导致校企联合培养陷入僵局;同时,高校对实践基地也未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因此很多企业对研究生的行业培养并不充足,从而也就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4]。

此外,学生实习时间长短的分歧也是一个问题。学生作为实习生进入实习单位,大概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熟悉业务流程、融入工作环境,在这期间实习单位也需要花费大力气来对其进行指导和培养,希望之后能为单位带来实际效益。然而从高校角度考虑,他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在集中的一段时间里参与到实习中,体验社会实际工作和课堂上理论学习的不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实际实习时间与实习单位的理想要求冲突。

关于实践教学考评机制,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大多都是以实习报告的形式来完成实践教学考核,大多数仅仅通过实习单位的相关印章就足以证明学生已经完成了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任务。因为实习是一个实质性的过程,而这种形式性和表面性的考核方式对其的质量监控就显得力不从心,从而也就无法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四、改善MTI实践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从翻译实践教学角度来讲,应考虑的是翻译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翻译教学的起点。MTI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口笔译人才。首先,具备高质量的双语转换能力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面是高层次译员必备的。其次,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要明确自己不仅仅担负着语言工作者的身份,还担负着传播沟通文化的身份[5]。最后,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稳健的心理素质也是必备的条件。MTI实践教学的发展必须以MTI职业化发展为导向,以这三大职业素质为切入点,分年级、分阶段地完成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鼓励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地去探索学习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综合所学积极创新,为从学生身份转换为职业翻译做好充足的准备。此外,教师也要注重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明确自己的专业化方向,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做准备,从而在职场中凸显自己的优势、脱颖而出。高校应基于并结合社会的需求,准确定位,不断改善,并迎接挑战。

(二)改革课程与教学体系

当前,在MTI教育深入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应该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教育教学的改革必须要与课程体系建设相衔接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教学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针对MTI学生设置的课程应该体现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切实考虑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更新专业课程设置内容和方向,从而使课程设置与专业实践更好地契合。

在选课范围设置上保证开放性和多样性,在课程内容上更加强调实践性,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实践性知识体系的构建[6]。作为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课程建设应该与时俱进,呈现该领域的前沿知识,最新研究动态等。作为学生与社会的结合点,课程学习是学生获得在社会工作所需知识的途径,学校应该根据翻译专业的特点和自身情况,结合学生专业实践方向,完善和丰富校内课程设置,提高并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从事专业实践中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执行者,教师队伍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翻译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导师的专业能力和学术视野会影响课程内容的安排和教学实施,教师不仅仅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也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者。同时,高校应该加强对校内导师的理念引导,在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方面,定期将教师送到国外或者国内其他层次较高学校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授课教师也不能只是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应该积极投身翻译实践以增加实践经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能给予学生指导。像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翻译教师队伍大多是高校教师和社会上的专职翻译家共同组成的,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并推行双师制教学模式,适当地邀请社会上具有专业职称或丰富经验的职业译员授课,可以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此外,高校教师应该多增加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把握社会现状,并将其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此外,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珍贵的教学材料,真实的经历更能让人信服;最后,这也是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不断地反思,进一步丰富教学素材,拓宽教学视野。因此,高校应该与实习基地沟通协商,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更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

(四)实习基地管理体制的保证

为了使实习成果最优化并获得最佳效果,校企双方都应该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从而保证学生参与实习的质量并为企业尽可能带来最大利益[7]。

首先,学校应指派专门的带队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实习学生选拔、派遣、实习过程监管等,保证实习过程的顺畅性和高效性,强调组织纪律性。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带队教师在总体上作指挥和监管,在实习学生中选拔实习队长和小组长,让他们进行细节上的安排和协调,并且定时向指导教师报告队员的近期实习情况。再次,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立也是必不可少的。学院要建立严格的实习生评估制度,发放实习生手册,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对学生的业务表现进行等级鉴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和实习结束时都要记下心得总结,填写实习情况记录表,所在实习单位领导给出实习鉴定和评价。带队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也要注意总结实习环节的控制和监管,并对其做出相应的反馈。

五、结语

在发展MTI的实践教学时,应该以社会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为前提,以MTI职业化为导向,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出发来進行设计。分级划分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阶段性目标为指导来分配实践教学内容。实现MTI实践教学并非一简单任务,而应是MTI学科建设下一个阶段的重心问题。同时,这也是一项相对长远和工作量巨大的工程,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对市场要求把握清晰才有可能真正填补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改革教学体系,解决翻译教师自身素质问题,加强翻译实习基地的管理和协调等。

翻译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作,然而现阶段,笔者仅从理论和设计层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后的研究道路任重而道远,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实现翻译实践教学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羽.我国高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2]柴明熲,张爱玲.翻译职业化带来翻译专业化教育[J].东方翻译,2013(4):6-7.

[3]葛纯.翻译硕士(MTI)教学质量实证研究——基于国内40所高校翻译硕士研究生的调查[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2):306-307.

[4]杨桂玲.理工科院校MTI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95-97.

[5]刘宓庆.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

[6]冯曼.以职业化为导向的MTI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2012(4):128-132.

[7]蔡辉,张成智.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J].中国翻译,2013(1):53.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