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服饰设计中的极繁主义风格

2020-08-25 01:50余子砚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20年1期

余子砚

摘 要: 极繁主义风格作为当代服饰的主流趋势之一,从服饰表面肌理与廓形款式细节设计的表现上,影响着当今服饰设计风格与理念趋势。装饰艺术的复兴为极繁主义的兴盛提供了更多的可借鉴因素,本文从该风格复萌的背景、诠释手法等方面,研究极繁主义兴起的相关因素及其在服饰设计中的具体表现特征,为服饰演变进程的相关理论、服饰美学系统化及服饰设计语言体系的完善,提供实例性的佐证与补充。

关键词: 极繁主义;服饰风格;服饰美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1-0068-03

一、极繁主义的定义

在服饰美学的范畴中,极繁主义设计风格是建立于加法设计基础上,融合多种材质与主题元素符号进行大量的堆积排列,从而在视觉上产生出繁缛华丽与强烈复古化面貌的服饰风格特征。从服饰的发展进程看,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为其提供了大量现实借鉴的蓝本。以装饰艺术为主体、加法设计为基础、多种元素的符号化罗列手段是其基本构成方式。与极繁主义相对的是极简主义,即大量消减装饰手法,通过内部结构与外部廓形的精妙设计,简洁明了地表现服饰特征,纯色、单独线型与巧妙构思是其重点。极繁主义与极简主义在当代服饰设计中并存,表明了服饰流行的多元化,对各种风格普遍包容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对旧事物予以关注,并产生新的观点与看法,在这样的语境情景中,对维多利亚、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西西里、波西米亚等元素风格进行分支主题式表达,是极繁主义组成的关键词汇。

二、极繁主义风格兴起的相关背景

从流行学理论来看,任何一种风格的兴起与复萌,无不与当时的人文思潮、主流艺术风格与社会审美品位存在同步化的直接聯系。这些因素相关联着影响了同期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主流社会的喜好,从而推进了以风格为内核的流行更迭与传承。极繁主义作为一种在世纪之交即已复萌的流行现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的主流趋势之一,被普遍运用于绘画与设计的各个领域。从服饰流行现象的发生规律来看,极繁主义风格的发生属于象征性产生,即受一定时期人们普遍观念与意识物化追求的实际投射,从流行的演变规律分析,其表现为服饰发展长河中的复兴重复性流行。探讨极繁主义风格复兴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全面系统化地明晰流行进程中相关原理的具体表现,为风格化的属类细分提供更为详尽的补充。

(一)现代与后现代之争

作为极繁主义复萌的根源,后现代主义常被理解为现代之后的延续或反现代两个观点,其在服饰设计的进程表现中更偏向于后者,即对现代主义的否定,是自我意识与个性化需求的觉醒。现代主义服饰强调用高度概括的几何性线条和廓形表述服饰特征,工业化可大批量生产的设计意识消弱了对于自由曲线装饰风格的表达,同时期设计领域中以装饰艺术为主体的极繁主义被主流边缘化,也被认为是高度造物过程中所不能接受的矫饰,这种极端二元论在后现代设计中得以部分包容,并作为极简化设计折中的予以承接改良。后现代的多元化特质与极繁主义风格的表述形式不谋而合,对于装饰之美及自然物象的怀旧与模仿,成为体现后现代服饰特征的重要手段,得以不断发展与创新。现代与后现代的更迭关系,是极繁主义风格复萌的重要背景。

(二)装饰艺术的复兴

从主流艺术的发展趋势角度理解极繁主义盛行的根由,有助于从设计领域进行窄义化理解。

装饰艺术的造物特征与形式美学构成了极繁主义服饰风格表现的主体框架。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碎片拼贴、多元符号并立为其提供了兴起的契机。装饰艺术的构成法则,被后现代服饰元素的堆砌借用,使其形成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的视觉效果。装饰艺术来源于自然的创意与想象力,也为后现代极繁主义的元素主题选取提供了更有方向性的借鉴范畴。从某种层面理解,装饰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范畴内的极繁主义的盛行,具有内涵与表象化的紧密联系。

(三)个性化风格的需求

后现代语境中服饰的设计与穿戴者,对个性化风格的追求,表达了现代主义大一统情景之后,个体化意识的觉醒。不同的个体化风格构成了后现代极繁主义多样的表现形态。个人定制是当代主流审美与趣味的需求化体现,作用到具体设计中,表现为对缺乏装饰的极简主义风格与批量工业化生产的服饰需求的背离。手工装饰复古改造越发风行,从众心理被标新立异所取代,从传统工艺装饰美学中探索繁复的服饰美成为当代设计理念的新动向,“向古典题材致敬”成为服装发布会中的常用语汇。

(四)服饰艺术化

装饰化背景下多元主题并存的大趋势、多种艺术形式的相互借鉴及跨界意识的普遍存在,是后现代语境中的常态。服饰的装饰性、艺术化、象征化等非实用特征得以充分放大,“可穿着的艺术品”“行走的软雕塑”等概念深入人心,服饰与艺术的界限更为模糊。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服饰设计理念,为极繁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推进因素。同时,主题的多元化与灵感选取的复古、民俗、民族化趋势,作为极繁主义设计手法复兴改良的先决因素,在流行秀场服饰的影响下,呈现出更为华丽、戏剧式的叙事场景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