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工业危险废物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2020-08-26 05:42胡伟桐蒋田雨
四川环境 2020年4期
关键词:危险废物废物武汉市

胡伟桐,陈 伟,龚 源,蒋田雨

(1.武汉市辐射和危险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中心,武汉 430000;2.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武汉 430000)

引 言

危险废物通常是指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1~3],若不加以严格控制和管理,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4-5]。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领域,妥善处置危险废物事关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危险废物管理不到位问题,已经成为各大中城市所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6]。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愈发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将固废处置提到与水、气、土污染防治相同的高度[7];《“十三五”污染防治规划》中明确要求实施全程管控,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8]。国内外学者对危险废物状况开展了大量研究,重点集中在危险废物环境统计或申报数据分析[9]、特定行业产排污特征研究[10-11]等方面,而针对地区危险废物的实际产生特征研究较少。

武汉市位于湖北省“鄂东”片区,是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及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工作,危险废物管理工作趋于完善。随着石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工业危险废物种类和数量均持续快速增长,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增加,污染防治压力加大。对全市工业危险废物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工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特点和问题,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是较为紧迫的。为此,本文开展了武汉市工业危险废物调查,就调查结果分析了工业危险废物管理及利用处置现状,并借鉴国内先进管理理论和实例,研究提出实现武汉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可作为武汉市生态环境与工业和谐发展的决策参考。

1 调查样本及方法

1.1 调查样本的确定

根据武汉市行业分布与危险废物产生特征,此次调查不涉及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机动车维修企业及高校科研单位。调查样本区域与主要产业集群见表1,其中汉阳片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阳区、蔡甸区;武昌片区包括东湖风景区、东湖高新区、武昌区、青山区、江夏区、洪山区;汉口片区包括东西湖区、新洲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黄陂区。

表1 调查区域及主要产业集群Tab.1 Survey region and major industrial clusters (家)

1.2 调查与统计方法

根据拟定的调查名单,采取现场调查与填写调查表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企业的危险废物产生、贮存、流向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基准年为2017年。为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参与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在统一工作方法和调查程序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调查数据采用二级审核制度,由调查小组组长负责数据的初审,生态环境部门选择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进行现场复查,评估调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调查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汇总、统计及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武汉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2.1.1 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的企业合计449家,产生危险废物28类,累计产生量37.84万t。

2.1.2 不同类别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如图1所示,受调查企业产生的工业危险废物中主要为焚烧处置残渣(HW18),产生量约占全市总量的一半,为49.6%,主要由于武汉市正逐步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以及焚烧为主、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技术格局,生活垃圾焚烧厂处置量持续增长,焚烧飞灰产生量持续上升;其次为含铜废物(HW22)及表面处理废物(HW17),分别占总量的16.6%和11.5%;以上三类危险废物累计产生量占全市总量的77%以上。此外,产生量达到1万t以上的危险废物类别还有废矿物油(HW08)、精馏残渣(HW11)以及染料、涂料废物(HW12)。

图1 不同类别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Fig.1 The output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generation

2.1.3 不同行业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此次受调查企业涵盖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72个不同行业,主要行业产生量及排序如图2所示。比重最大的是电力供应行业,占比接近50%,产生的危险废物以焚烧飞灰为主;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次之,产生7.45万t危险废物,占总量的19.7%,主要为废有机溶剂、酸性蚀刻液等,该行业废物产生量的快速增长与武汉市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相关[12];第三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该行业为传统产废行业,产生5.89万t危险废物,占总量的15.6%,包括重金属污泥、含油污泥、焦油渣等废物;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占总量的7.7%,位居第四,主要为废漆渣、工业污泥、废乳化液。上述4个行业工业危废产生量占到全市总量的92%以上,与武汉市重化工、机电工业、高性能技术产生群组成的工业布局现状基本吻合[13]。其他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多的行业还有石油加工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图2 不同行业工业危险废物产生情况Fig.2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2.1.4 不同行政区域危险废物分布情况

如图3所示,武汉市各行政区工业危废产生量依次为: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山区、黄陂区、江夏区、汉阳区、东湖高新区、东西湖区、新洲区;上述8个区大多设定为远城区或功能区,工业产业定位明确,危险废物产生量占全市总量99.7%以上。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武昌区等中心城区区域内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以大专院校、医疗卫生机构,机动车维修企业为主,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极少,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从5~360t不等。

图3 武汉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区域分布图Fig.3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generation in Wuhan city

2.2 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受调查企业2017年度累计贮存危险废物1.36万t,自行利用处置危险废物9.99万t,委托处置27.2万t(其中垃圾焚烧飞灰全部由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填埋处置),无害化处理量达到38.6万t,大于废物产生量,主要由于部分企业因处置市场、计划等原因,将上一年产生的危险废物在暂存间累计贮存并于本年度处置。进一步分析发现,仅极少数产废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建设了自行利用处置设施,具备自行处理产生的含铜废液、精馏残渣等废物的能力;绝大多数企业仍然选择将废物委托给处置单位处置,其中不乏废有机溶剂、废矿物油等资源化利用价值较高的废物,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虽然《“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中就明确鼓励产废单位自建利用处置设施,但因场地有限、建设费用高、风险责任大等原因,企业自行处理危废的积极性不高。

表2 不同区域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情况统计表Tab.2 Statistics of industrial hazardous waste utilization and disposal in different regions (t)

据调查统计,截至2017年底,武汉市共有8家工业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单位,年总处置能力约13.7万t;另有危险废物收集单位2家,总收集能力1.2万t。由于经营处置单位处置方式不均衡、门类不全面、规模相对不足等因素,2017年,武汉市企业委托市内危废经营处置单位处置3.19万t,外转处置5.11万t,本地处置量仅为产废需求的40%左右,即过半的工业危险废物仍然依托外市单位利用处置。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2017年,8家经营处置单位中只有2家企业实际经营负荷达到核准规模的85%以上,大部分处置单位存在“吃不饱”的情况,设施负荷较低,甚至处于间断生产状态。此外,仍有约0.1万t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处置,主要为家电拆解企业产生的含铅玻璃、废电路板以及化工行业产生的废催化剂,上述废物在湖北省内尚无有资质的经营处置单位。

图4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2017年经营情况Fig.4 Operation status of hazardous waste utilization and disposal enterprises in 2017

3 存在的问题

3.1 对危险废物认识不清

产废企业危废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对贮存、利用、处置等处理方式的认识不清,未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产污节点对照生产工艺进行校核;对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和数量调查不仔细,废矿物油、废活性炭等易被忽视的危险废物未按照危险废物管理;对未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不明确是否具有危险特性又未开展危险特性鉴别的废物不清楚应该如何强化管理。部分企业由于使用新原料或工艺,导致产污源扩大,废物特性发生改变,在环境管理和验收过程中亟需对新废物进行危险特性鉴别工作。

3.2 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分配不均

武汉市现有处置能力与产废需求总体上不均衡,表现在:一是部分类别本地配套处置能力为0。如医药废物、废碱、含汞废物等,只能依靠市外处置单位。二是部分类别本地虽有处置单位但规模相对不足。如含铜废物,处置单位设施长期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设施设备检修、保养得不到保障,运行效率下降,安全隐患增大。三是处置利用方式过于“扎堆”,结构不均衡。大多数处置单位聚焦于资源化利用,如废矿物油、废有机溶剂等回收利用价值相对较高的危险废物竞争过度,废有机溶剂市内利用处置能力超过产生量122%,导致部分设施出现空转;另一方面,提供兜底式保障的集中焚烧和填埋处置能力较低,如含油污泥、废酸液、染料涂料废物的市内利用处置量仅占产生量的17.0%、5.74%和59.2%。四是废电池、废矿物油、高校科研机构实验室废物等社会源危险废物以及后续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产生的含重金属电池、废药品等生活源危险废物,进一步加重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负担。

3.3 管理规范的规模化处置单位较少

调查中发现,由于过去环境准入门槛偏低,建设标准要求不高,8家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单位以私企或小型股份制公司为主,普遍存在资本实力较弱、人员流动性大、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老旧,焚烧炉渣、飞灰、污水处理污泥等二次危废产生量较高,难以及时转移处置;个别处置单位因设备检修等原因未及时消纳收集的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库存较满,规范化贮存情况较差。

4 管理对策与建议

基于目前武汉市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和处理处置状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管理对策及建议。

4.1 提升处置设施规模和管理水平

着力加强飞灰、表面处理废物等突出类别废物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安全处置能力;鼓励开展表面处理废物、重金属废物等现有处置力量薄弱的废物利用处置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综合利用价值。鼓励现有处置单位对处置设施、工艺条件等进行改造提升,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熟的设施运营管理技术,提升处置效能和服务质量,合理扩大经营类别和规模。严格管理规模较大的集中处置设施运行情况,淘汰处理规模小、工艺水平落后的利用处置设施,推动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4.2 强化政策保障

相关职能部门科学预测危险废物增长量,优化危险废物处置项目规划布局,建立项目立项审批绿色通道,重点保障建设用地,为处置设施预留土地使用空间,以便根据需要扩大产能。研究出台税收等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危险废物焚烧和无害化填埋等末端处置项目的建设与技术革新,重点提升集中焚烧和安全填埋的处置能力,补齐短板。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减少精馏残渣、漆渣等低价值、难处理的废物产生量,对产废量大、无法落实处置去向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停产等措施。强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范与化解处置设施“邻避”问题。

4.3 推进源头减量

引导工业企业贯彻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理念,使用无毒或低毒原料,实现源头减量;鼓励产废量大的企业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自建利用处置设施;鼓励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的工业园区、集中区配套建设利用处置设施。在废物循环利用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产废单位自建处置设施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完善危险废物内部综合利用、处理体系,实现处置规范化、资源产品化,争做“绿色城市工厂”样板间。

4.4 适度发展协同处置

引导水泥、钢铁、火电等企业对现有窑炉进行技术改造,在保证安全处置、污染物达标排放、稳定运行及产品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协同处置内部自产危险废物;并鼓励企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和环境应急管理制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对社会经营,作为处置能力的有效补充。相关部门尽快出台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具体实施办法以及工业设备协同处理危险废物技术规范,解决协同处置废物在政策、技术层面的困难。

4.5 加强废物鉴别能力建设

充分考虑企业新产生的固体废物属性鉴别需求,尽快出台危险废物鉴别工作指南或地方性指导意见,明确危险废物鉴别主导部门,建立完善危险废物属性鉴别工作机制;支持现有检测机构技术升级,建设危险废物鉴别实验室,加大相关技术人才引进和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属性鉴别能力。

4.6 强化小微企业收运体系建设

学习上海宝山区等发达地区经验,深入推进危险废物园区集中收集贮存、“点对点”利用等改革试点工作,建设小微企业危险废物转运平台;鼓励开创工业园区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处理管理模式,开展协助分类收集、贮存和规范化管理等服务,以解决小微企业危险废物转运不及时、处置去向难、费用高等问题,推动危险废物收集园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

5 结 论

5.1 武汉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种类有28类,主要为焚烧处置残渣、含铜废物、表面处理废物、废矿物油、精馏残渣及染料、涂料废物等,累计产生37.84万t;产生行业主要为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符合当前工业产业结构;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区域集中在远城区和功能区,中心城区产生较少。

5.2 工业危险废物以委托经营处置单位利用处置为主,本地配套处置能力分配不均,一方面过半的工业危险废物只能依托外转处置,另一方面大部分处置单位设施负荷较低;极少数大型工业企业建设了自行利用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低,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5.3 结合国内最新政策以及先进地区管理经验,从提升处置设施规模和管理水平、强化政策保障、推进源头减量、适度发展协同处置、加强鉴别能力建设、强化小微企业收运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管理策略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强化危险废物管理,减少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隐患。

猜你喜欢
危险废物废物武汉市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深度睡眠或有助于有效排出废物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肩负起医疗废物集中处理的重任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电子废物何处去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
“废电线电缆是危险废物”为误解
危险废物处置需依法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