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络欣通对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及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2020-08-27 12:35李旦梁赟章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6期
关键词:急性期血瘀活血

李旦 梁赟 章颖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药学部 310004;2血液科)

脑梗死因脑部血管阻塞,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引起的脑血管病变,急性期患者脑供血流量骤减或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发病急、病死率、致残率高。急性期临床常进行溶栓治疗以恢复或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减轻缺血缺氧对脑组织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1〕。发挥中医药在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脑络欣通胶囊主要由黄芪、三七等药物组成,是新安医学名家王乐匋临床验方,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著称,为临床所关注〔2〕。本研究旨在应用脑络欣通胶囊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评估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并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10例,纳入标准: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诊断标准〔3〕,均为气虚血瘀证,发病2 w以内,年龄40~7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2.18±7.32)岁,发病时间(7.31±0.85)d,研究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62.25±7.45)岁,发病时间(7.42±0.91)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深度昏迷或脑疝形成者、脑肿瘤、既往3个月内脑卒中病史者,精神疾病史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等进行抗凝治疗、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脱水降颅内压,积极控制脑水肿、并发症等。研究组同时给予脑络欣通胶囊(由安徽省中医院中药制剂中心提供):主要组方:黄芪,川芎,蜈蚣,红花,当归,天麻,三七等,10 g/次,口服,3次/d,两组均2 w为1个疗程〔4,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入选病例均经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主要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一个疗程后,评估中医症状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主症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等四项,分别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赋分0、2、4、6分;次症为面色泛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等四项,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赋分0、1、2、3分〔6〕。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总评分0~4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0~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7〕。

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10 ml,检测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浓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NIHSS、B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NIHSS评分和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和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NIHSS、BI评分结果分)

2.2两组治疗前后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CRP、MDA、SOD浓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清CRP、MDA、SO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CRP和MDA低于显著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RP、MDA、SOD浓度比较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在中医辩证中属“中风”“胸痹”“心痛”范畴,临床病症复杂多样,认为虚、瘀、痰、气、血皆可致脑卒中。其中气虚血瘀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主要病机特点之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认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虚血瘀,气血不足、经络空虚、热毒滞络、气血痹阻而致〔7〕。西医临床治疗以抗凝、溶栓、营养神经等为主,最大限度再通脑血管,恢复缺血区的血流灌注,减轻脑神经损伤。中医侧重于应用益气活血功效中药,以益气以助血行,活血以畅通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8〕。

急性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管闭塞,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神经功能缺损。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脑络欣胶囊通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脑梗死病位在脑,属标实本虚之症,脑络欣胶囊由补气药与活血药相配,可益气活血、熄风通络。其主要成分黄芪为君药,可补气固表,补脾胃之气、活血通脉,祛瘀而不伤正。川芎为臣药,具有止痛的功效,可活血行气,祛风通络、止痛,引药上行。三七可散瘀止血,活血祛瘀、消肿定痛,通利血脉;蜈蚣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红花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散湿去肿;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之功;天麻可定风祛痰,全方标本兼顾,共奏益气补正、活血化瘀、通络,通利血脉功效〔9,10〕。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患者气血淤阻、脑络不通,经益气、活血、化瘀治疗,气行血动,血行新生,重建缺血区循环,经脉得养,促进半暗带区细胞的恢复,抢救处于可逆性损伤状态的神经细胞〔11〕。

血液的流变性质失常、管腔变窄,会导致机体的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形成血栓而堵塞血管,引起脑缺血。急性脑梗死时,机体炎性因子和自由基的产生、释放增加,并可引起连锁瀑布反应,MDA和SOD 水平可间接反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12〕。朴新新等〔13〕观察脑络欣通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对雄性SD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再灌注模型进行研究,给予脑络欣通干预,结果显示,脑络欣通干预组大鼠血清中 TXB 2 水平明显升高,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TXB2)水平明显降低,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延长,损伤大鼠的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学均有明显改善(P<0.05)。认为脑络欣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本研究结果提示应用脑络欣胶囊通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降低炎性因子及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脑络欣胶囊中含有多种成分,如黄芪含有的苷类、多糖类和黄酮类等成分,三七中含有总皂苷、黄酮苷,红花中红花醌苷、红花黄素,川芎中的川芎嗪,天麻中的天麻醇及蜈蚣中的溶血性蛋白等成分,各种成分可发挥扩张毛细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力、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及镇静、止痉等作用,减少血栓的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脑部供血,还能够减少炎性因子及氧化损伤,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14,15〕。

猜你喜欢
急性期血瘀活血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话说血瘀证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基于“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的慢性肾脏病3期病人的转归分析
血瘀证源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