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种植牙术后血糖水平对种植牙周围骨丧失的影响

2020-08-27 12:35杨晓芸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6期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水平

杨晓芸

(安顺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贵州 安顺 561000)

种植牙是指以植入骨组织内的下部结构作为基础以支持、固位上部牙修复体的一种缺牙修复方式〔1〕。种植牙修复包括下部的支持种植体和上部的牙修复体两个部分,且主要修复群体以老年群体较为多见,该修复方式相比于传统修复,可有效弥补传统修复方式存在的不足,如美观效果好、舒适程度及咀嚼效率高等〔2〕。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且高发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受体缺陷,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所致,可对患者的骨代谢、免疫系统及创伤修复功能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若糖尿病患者接受种植牙修复手术,有可能会降低种植牙的修复效果〔3~5〕。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种植牙术后的不同血糖水平,分析其对种植牙状态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于安顺市人民医院接受种植牙手术的64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血糖水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空腹血糖(FBG)<7.0 mmol/L和(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32例〕和观察组〔FBG≥7.0 mmol/L和(或)HbA1c≥7.0%,3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61~76〔平均(69.82±2.84)〕岁;糖尿病病程1~11〔平均(6.42±1.32)〕年;体重指数17~26〔平均(21.35±1.08)〕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高中/中专10例,大学及以上14例。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62~77〔平均(69.86±2.87)〕岁;糖尿病病程1~12〔平均(6.47±1.33)〕年;体重指数17~27〔平均(21.38±1.09)〕kg/m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例,高中/中专12例,大学及以上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6〕中诊断标准;②单牙缺失;③具有完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④无精神疾病障碍。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合并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耐受力差;④过度嗜好烟、酒;⑤呼吸衰竭;⑥治疗依从性差。

1.3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等常规宣传教育。在进行手术前,控制FBG<7.0 mmol/L、HbA1c<7.0%,手术前1 d至术后3 d内,叮嘱患者口服阿莫西林(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23313),0.5 g/次,3次/d,同时于术后1 d至术后14 d内采用0.12%的氯已定漱口液(吉林省力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445)进行漱口。所有患者由同1名医师完成手术。所有患者需将黏骨膜瓣打开后给予进行种植牙(瑞典诺贝尔公司,型号:Replace型)植入,种植牙上部结构选用德国泽康公司提供的氧化锆全冠进行修复,并进行精细调整,两组均完成5年随访。

1.4评价指标 ①选用OsstellⅡ共振频率分析仪(瑞典Savedalen公司,型号:OsstellⅡ)对两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5年种植牙稳定性参数进行测量评估,每个时间点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②采用3De Xam i(德国KaVo公司)及One Volume Viewer(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对两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5年进行影像学检查,对边缘骨吸收量进行测量并计算,每个时间点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③利用软件中的标尺工具对两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5年的摄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分析,并取其近、远中平均值作为结果,记录种植牙颈缘骨高度丧失程度,并将其分为:Ⅰ°为种植牙周围骨高度丧失<1 mm;Ⅱ°为种植牙周围骨高度丧失1~3 mm;Ⅲ°为种植牙周围骨高度丧失>3 mm。④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5年出现的种植牙周围炎现象。判断标准:X线检查图像显示牙槽嵴顶骨垂直向吸收、存在种植牙周围袋现象、牙周出血、黏膜出血肿胀。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

2 结 果

2.1种植牙稳定性参数 两组术后1个月的种植牙稳定性参数较术后即刻降低,在术后3个月回升,并在术后6个月至术后5年呈逐渐升高趋势发展,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5年各时点的种植牙稳定性参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种植牙稳定性参数比较

2.2边缘骨吸收量值 两组术后即刻至术后5年的边缘骨吸收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5年边缘骨吸收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边缘骨吸收量值比较

2.3种植牙周围骨丧失状况 随访5年后,观察组种植周围骨丧失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种植牙周围骨丧失状况比较〔n(%),n=32〕

2.4种植牙周围炎状况 随访5年后,观察组发生种植牙周围炎10例(31.25%),对照组发生种植牙周围炎3例(9.38%),观察组种植牙周围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30)。

3 讨 论

种植牙主要通过采用金属等人工材料制成类似于牙根形态的种植体,经手术方法固定至患者的下颌骨组织内,并获得与牙槽骨牢固的固位支持,之后通过特殊装置和方式与支持上部的牙修复体进行连接,最终发挥出与天然牙相差无几的功能〔7,8〕。

种植牙与天然牙的功能十分相似,并且具有完整的结构及美观效果,在较多缺牙患者的修复应用中越来越广泛〔9,10〕。但有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接受种植牙手术后,术后远期效果并不理想〔11~13〕。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种植牙手术后的高血糖水平可对种植牙状态造成不利影响,临床应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分析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持续性处于升高状态,可降低机体组织的愈合能力及免疫系统功能,接受种植牙手术后的炎症反应较重,且血糖高水平状态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患者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14〕。降钙素可促进骨形成,而炎性因子可对破骨细胞的活动产生明显刺激效果,钙磷代谢调节功能也会受到高血糖水平影响,降低了患者对钙的吸收量,患者的骨钙含量也会随之减少,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周围骨丧失,同时当糖尿病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时,由于血糖水平持续性升高,会对其骨生成起到抑制作用,进一步减弱组织愈合能力,延缓愈合速度,最终对种植牙周围骨密度和骨结合造成不良影响〔15,16〕。除此之外,由于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各系统功能有所衰退,不仅耐受能力减弱,同时还会合并代谢系统等基础疾病,导致骨密度逐渐下降〔17,18〕。

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种植牙手术后应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控制血糖水平平稳及保持口腔卫生等,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状况。故为提高种植牙的理想状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对血糖水平进行密切监测,每天要多次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监测观察。②定期锻炼,如快走及跑步等,可显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起到减肥作用,不仅可使细胞更好利用存在于血液中的可用糖,还能改善胆固醇状况,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发生并发症风险。③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及提高纤维的摄入量,如尽量多进食蔬菜、水果、豆类和全谷物等高纤维食物;低血糖指数食物(血糖指数低于55的食物)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包括红薯、低脂牛奶、坚果、肉类及鱼等。④多喝水,足够的水可以稀释血液中的血糖浓度,有效保持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可促进肾脏组织通过尿液将多余的血糖排出;尽量避免摄取含糖类饮料。⑤压力会对血糖水平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当患者处于紧张状态时,会促进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等分泌物的合成分泌,而这些激素会刺激血糖水平上升。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运动、放松和冥想,可显著缓解压力、控制血糖水平。⑥睡眠不足会对胰岛素抵抗产生类似的影响,从而促使患者血糖水平升高,故保持充足的睡眠,可控制血糖浓度。⑦由专业的牙科医师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种植牙手术及治疗知识的健康培训,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种植牙的全面认知与了解,尤其强调患者接受种植牙术后需严格保持口腔卫生,且吸烟会减弱骨愈合的能力,叮嘱且严明禁止患者吸烟,限制饮酒量,有助于提高种植牙的成功率;定期对患者的口腔卫生进行检查,并对患者的近期状况进行询问与了解,指导并纠正其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同时叮嘱患者谨遵医嘱生活。

猜你喜欢
血糖糖尿病水平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张水平作品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