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视域下大学生“知识技能共享”的UGC模式研究

2020-08-29 07:02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7期
关键词:知识经济问卷变量

一、前言

国家信息中心2020年3月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20)》显示,知识技能领域在共享经济市场的交易规模位于第三位,2019年知识技能共享市场交易额达到3063亿元,比上年的2353亿元增长30.2%,增速排在第二位[1];2017年知识技能共享市场中服务提供者人数大约为3550万人,其中知识付费平台的服务提供者约为700万人,参与用户约7亿人[2]。基于“消费者”知识焦虑和自我要求的提升,人类社会对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知识经济”必定是未来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知识经济”的理念已经在我国落根生芽,并在北上广等经济较为发达、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如何将“知识经济”从概念变为现实,则是当前学界和整个社会都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在当前学界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根据“知识经济”的互联网特质,结合当下国内“知识经济”在内容创造、受众群体上呈现出的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的特点,提出了面向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互联网应用密集群体,以“技能交换(共享)”为核心的“UGC模式”。

二、文献回顾

“知识经济”作为当前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与热点,近年来,学界对其着墨颇多,在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理论方面

近几年大家更注重的是“知识经济”在企业、高校等其他领域的实践,而很少再去探索、定义、解释“知识经济”这个名词本身的涵义。而在再早几年的学术研究中,绝大多数成果却都侧重于对“知识经济”理论上的探讨,多泛泛而论,缺乏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如肖勇(2001)曾探讨过中国“知识经济”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他认为“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并沿着“知识经济思想——知识经济理论——知识经济学”这条发展主线研究“知识经济”[3];吴静波(2000)则对“知识经济”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对“知识经济”的未来和总体走向做出了自己的预测,总结出“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的观点[4];徐智环(2000)从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偏低、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及其成果转化率低三个方面谈到了制约当前国内“知识经济”发展的因素和瓶颈[5];即使是刘光杰等人(1999)曾对“知识经济”有过明确涵义义并描述其特征以及知识经济为中国社会带来的挑战考验及解决方法[6],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对“知识经济”研究的一些理论成果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并不适用。

在知识技能共享方面,现阶段学术界已有一定的进展。如徐强(2018)通过对“共享经济”的特性以及影响因素的讨论,探究在“共享经济”环境下知识共享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内在化四个基本模式的影响,从而分析在这种模式下进行知识共享的优势[7]。但在知识共享维度上的划分存在分歧。李佳宾(2019)对知识共享以知识类型、知识共享特征、过程视角三个视角作为划分依据[8]。

在UGC方面,现阶段学术界对用户生成内容(UGC)产生的原因和内容看法不同。如目前的社会化网络媒体应用层出不穷,如张世颖(2014)认为如何有效激发用户生成分享信息的意愿,充分利用盈余时代为信息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应,是现阶段UGC领域的关键问题[9]。张喜征(2019)在文章中认为由碎片化知识整合形成的群体知识,一方面有助于主题知识的表达与交流,另一方面有利于用户有效开展知识补全与系统学习[10]。王飞飞(2018)对于用户生成内容则认为社会驱动、技术驱动和娱乐驱动都显著影响用户生成内容行为。同时,社会驱动、技术驱动之间还存在交互作用。当社会驱动和技术驱动中任何一个被满足时,用户都会有生成内容行为产生[11]。张小雪(2018)则认为关注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对提高学习者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共享知识的积极性,进而改善其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12]。

(二)实践应用

在理论探讨之外,一些看到“知识经济”曙光的人则将其从概念付诸于实践。罗振宇从运营微信服务公众平台到如今创建了知识类脱口秀——罗辑思维;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开创了国内领先的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分答APP自2016年5月15日上线后,王思聪、李银河、周国平、罗振宇、汪峰,章子怡等众多明星大咖及健康领域、理财领域、职场领域等名人答主在此平台回答各类问题,上线仅四十二天授权用户超千万人。与此同时,知乎也推出了实时问答互动产品——知乎live,同样也取得一定的成效。2017年罗辑思维的跨年演讲大会获得学界和社会广泛赞誉,罗振宇也无数次强调自己是个商人,做的是知识的筛选、搬运和包装,这种服务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尤其可贵。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知识付费的理念在推行过程中效果差强人意,绝大多数平台盲目追求大而全,目标接受群体不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形式陈旧,缺乏目标性、针对性,在追求互联网服务高度个性定制化的今天,与时代需求和大众需要存在明显的脱节。如在“中国慕课MOOCs”中上传的很多课程无非是“新瓶装旧酒”,缺乏与时代发展相匹配的创新性。同时,过于商业化的知识付费课程则忽略了大众更多的人文关怀。

此外,也有部分人士关注到了“知识经济”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实践与应用,并相继成立了“梦阶网——大学生技能兼职平台”、“易学期——大学生技能互助平台”等互联网公司或组织,但它们多属于传统的职业介绍平台,与“知识经济”相去甚远。探索出一条互联网时代下“知识”传播与发展的新途径,满足互联网时代下人群对“知识”更新的需求,是当下学界面对的首要问题之一。

总的来说,当下对“知识经济”的研究与实践正处于艰难的摸索期,如何回归到“知识”本身,体现“知识”自身的价值,实现“知识”自身与时代需求、社会技术变革的融合,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和样本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首先阅读文献,归纳整理文献中涉及知识技能共享等方面的测量指标,形成了调查问卷的初稿;然后通过团队的讨论,对问卷进行修改形成问卷修改稿;再次,通过预调查,随机选取部分学生填写调查问卷;最后结合问卷填写情况及相关反馈建议,对问卷中题项的表达、概念词汇的运用等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形成最终问卷。最终问卷的第一部分为被调查对象的基础资料,共计3个题项,该部分题项要求被调查对象依照个人真实情况填写;第二部分是被调查对象感兴趣的内容板块,共计23个题项;第三部分是被调查者对知识技能共享平台的认知及使用情况,共计21个题项,被调查对象需要针对题项选择出最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答案。

正式的问卷调查开展于2019年11月,采用了如下2种途径:①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和金明校区内对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学生发放纸质问卷;②通过校友群、同学朋友间转发填写电子问卷,并采取问卷星平台回收统计的方式。截至2019年12月底总共发放问卷1255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960份,符合研究方法所需的大样本要求。

(二)信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Cronbach’Alpha系数进行信度检验,运用SPSS21.0,结果如表1所示。5组观测变量的Cronbach’Alpha系数均大于0.7,表明测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检验包括问卷内容检验与测量数据检验两部分。本问卷在题项设计之初便借鉴相关量表,并进行了多次的题项修正讨论和问卷预测试,以对其进行修改。本调查采用KMO的值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来进行效度检验。KMO是所有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的平方和与这些变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的平方和之差,KMO统计量越接近于1,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偏相关性越弱,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Bartlett球度检验值越大则表明变量之间的独立性越高,各个条目存在共享公因子的可能性越低,由SPSS检验结果显示Sig.<0.05(即p值<0.05)时,说明各变量间具有相关性,因子分析有效。经过SPSS软件运算,KMO值为0.862,且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性为0,由此可见,量表结构效度较好。上述检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问卷能够达到本次调查目的。

表1 主要变量的测量题项与信度效度检验结果

表2 效度检验用户选择知识共享平台的因素量

(三)大学生知识技能偏好和需求情况及对校内UGC模式的认可程度

通过对现有知识技能共享平台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知识技能共享平台虽已被广泛使用,但专门面向大学生群体建立的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却屈指可数;同时,现有平台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大学生群体大多作为知识技能的需求方使用平台,但平台所提供的知识技能却无法满足其需求,存在供需不平衡;其次,现有平台用户主体的广泛性及其知识的有限性导致部分知识技能效用价值不高;最后,现有平台收取的费用较高,对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在校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阻碍。为了真正了解大学生知识技能偏好和需求情况及对校内UGC模式的认可程度,我们对其发放问卷,问卷结果如表 3所示。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主要呈现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和原创化的特点。首先,在“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潮流趋势下,不断发展的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并不仅仅局限于各自所处的专业领域,他们对各类知识、技能都表现出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对学术科技类感兴趣的仅占其中一部分,这说明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大家也注重自己其他兴趣爱好和相关技能的培养。除此之外,学生们在浏览相关平台时,不仅对知识技能的多样性有需求,而且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也具有一定需求。74.25%的学生希望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都可以涉及,这样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偏好选择更感兴趣也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其次,不同个体具有差异性,每个人所处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不同,则其所需运用的知识及掌握的技能必定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人的兴趣偏好也是有所不同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受访者在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对某些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关注度更高,比如文化体育类中的篮球、电影、文学等深受大家喜爱,获得的关注度较高;学术科技类中的计算机、外语、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基于此,要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共享平台,在多方涉猎以满足使用者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抓重点,增加某些领域的知识技能供给以更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再次,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不同于基础教育,所学习的前沿知识具有高深的理论性,没有专业老师的解答我们很难掌握所学。在调查数据中,有64.58%的受访者表示在知识技能平台所提的专业性问题需要专业人士回答以确保所获知识的准确性;尤其是在学术科技类,71.01%的学生认为需要专业人士回答相关问题。在我们进行相关学习,特别是专业之外的学习时,短时间内很难找到专业人士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指导,如果可以有专业的人士对我们进行一些指导,或者解答相关疑问,那将会使学习效率翻倍。最后,在目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信息产生,而这其中不乏许多雷同、重复的信息,因为可以快速地得到有效信息也成为了当今人们的阅读需求之一,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何种兴趣偏好的学生,都无一例外地对内容原创性有着较高诉求,都希望阅读浏览时接触到的更多是原创信息,同时也愿意在平台激励下发布自己的原创视频、图片、文字等。这也侧面印证了我们提出“UGC”模式的可行性。

除此之外,大学生对校内“UGC”模式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希望能够建立一个专门面向他们的知识技能共享平台,提供更加专业化、精准化的知识和技能。98%以上的学生都是可以接受知识技能共享43.7%的学生都听说过并且正在使用知识技能共享平台,86.77%的学生都更喜欢浏览学习原创内容,而且有38.91%的同学会在浏览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说明大学生不仅对知识技能共享平台有着较高的认可度,愿意去使用这样的一个平台去充实自己或帮助他人,而且他们对UGC(用户原创内容)有着较高的需求,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正在相关平台发表自己的原创内容。这都表明了大学生对“知识技能共享”的UGC模式的认可程度较高,也说明大学生对这样一个平台的需求度较高。如果校内构建这样一个平台,不但是对大学生需求的一种满足,也是对学校学院文化建设的一种充盈。

四、结构方程模型识别与模型解释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假设影响学生选择知识技能共享平台的因素包括平台建设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内在情感因素,因此,具体的假设如下:

表3 问卷调查结果

H1:平台建设因素(外生潜变量)对用户是否创造内容(内生潜变量)有显著影响,并且反映内平台建设因素的各指标(观测变量) 通过对平台建设的影响,间接影响用户创造内容;

H2:外部环境因素(外生潜变量)对用户是否创造内容(内生潜变量)有显著影响,并且反映外部环境因素的各指标(观测变量) 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影响,间接影响用户创造内容;

H3:内在情感因素(外生潜变量)对用户是否创造内容(内生潜变量)有显著影响,并且反映内在情感因素的各指标(观测变量)通过对内在情感的影响,间接影响用户创造内容。

本研究将该问卷中所有通过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的题项保留为模型中的观测变量,构建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绘制出相应的知识技能型共享经济平台用户活跃度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具体如图 1所示。

图1 初始的结构方程模型

为了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根据以往研究,我们选取了绝对拟合指数 NC、GFI、AGFI、RMR、RMSEA 指标来判断本研究模型的拟合优度,各指标的检验结果如表所示。

表4 拟合优度检验

从表 4可以看出,卡方的数值和近似误差均方根的数值均与建议值的数值有所偏离,因此需要进一步修正模型,使其更好拟合。

图2 修正后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图

根据上述参数估计的结果,我们发现交友这一观测变量并不能较好地反映对相应潜变量的测量,因此我们决定删除“交友到平台”的路径,重新进行参数估计,得出修正后的结构方程图和拟合优度指标。

从图 2可以看出修正后的模型各项系数更为显著,都可以较好地反应同时我们再次观测拟合优度相关指标对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衡量。如表 5结果所示,修正后各项指标均在建议值范围内,说明模型拟合良好,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表5 修正后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

在拟合程度较好的模型中,各个路径都有其各自的含义,根据其路径系数、因素负荷量等指标,我们可以比较明晰地看出我们讨论研究的各项影响用户是否会使用知识共享平台的因素对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从而为搭建一个相关平台的侧重点提供理论支撑。

从“平台建设”、“外部环境”和“内在情感”与“是否”的路径系数可以看出,这三个因素都会影响用户对是否会使用该知识共享平台的选择,但影响程度有所差别。其中,外部环境因素对用户是否使用知识共享平台的影响系数为 0.69,在三个因素中是最高的,这表明用户是否愿意使用一个知识共享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因素,即平台用户和参与某个主题讨论的人数、平台内的共享互动氛围和平台使用用户的亲切友好程度。其中“平台内的共享互动氛围”的系数最大,为 0.77,这表明平台内的共享互动氛围在外部环境因素中起很大的作用,而外部环境因素又会对用户是否选择某一知识技能共享平台产生较大影响,这间接地表明平台内的共享互动氛围越好,选择这一平台的用户将会越多,即可以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其他两个外部环境因素,“平台用户和参与某个主题讨论的人数”和“平台使用用户的亲切友好程度”的系数分别为0.66和0.75,其在外部环境因素中也起到了较大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提高曝光率以吸引更多人参与话题讨论、增强互动和控制平台使用的门槛等方面入手,促进更多的用户选择相关平台。内在情感因素和平台建设因素对用户是否使用知识共享平台的影响程度相近并且也较大,系数分别为0.64与0.50。这意味着每当外部环境因素每提升一个百分点,用户选择使用该平台的意愿将提升0.64个百分点,说明平台的“硬件”对用户选择使用一个平台时的视觉冲击选择使用知识共享平台有很大的影响;同样地,内在情感因素每提升一个百分点,用户选择使用该平台的意愿将提升0.43个百分点,说明不同个体对于情感的感知差异对干预用户选择的威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为了建设好一个可以吸引更多用户的平台,需要重点从外部环境切入,但激发使用者的兴趣以及平台建设上也不可松懈。在平台建设因素与可观测变量的路径系数中,系数最大的可观测变量为“平台使用操作是否简单使捷”,系数为 0.71,这表明使用某一平台时操作的简易性对用户是否使用该平台的影响很大,说明用户选择使用某一平台时很容易受平台使用操作的简单便捷的影响;“平台内涉及的知识技能的多样性”对平台建设的影响系数为 0.69,表明平台中知识技能的多样性对用户选择该平台的影响也较大,这说明大学生希望在操作流程简单便捷的基础上,平台涉及的知识技能的种类数量可以更多一些。在内在情感因素与可观测变量的路径系数中,想要在平台了解所需的知识技能信息与想要为平台用户提供有价值的知识技能信息的系数最大,分别为 0.83和0.87,这表明是否可以在平台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内在情感因素中占据了较大份额,而内在情感因素又会对平台使用的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这间接地表明在平台上可以了解所需的信息在促进更多的人选择某平台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即如果使用者认为在这个知识共享平台上可以找到自己所想要了解的信息,他就会非常乐意使用这个平台。“想要通过在平台上发布内容获取奖励”的系数也有0.75,说明用户希望在平台解决他人问题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从而鼓励他们多发布优质内容。

五、建议开辟大学校园“知识技能共享”新运作模式

不论是预调查还是正式调查,其分析结果都指向了大学生需要一个更具有针对性的知识技能共享平台,而其内容是以原创性内容为主,即“UGC”模式;同时,在“知识经济”的潮流之下,知识付费成为了必然,通过学校支持,建立校内知识技能共享平台,以降低大学生为获取知识技能所承担的成本,让大家通过平台尽可能多的获取到想了解的知识技能信息。平台可以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建设:平台简洁化,实现操作简单;内容多样化,实现供需平衡;共享专业化,实现高效用价值;低成本化,实现全校覆盖。

界面设计和操作流程是一个平台给初次使用的用户的第一印象,其界面的美观程度,尤其是操作的简单便捷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台的界面设计以简单大方为主即可,因为平台的设定是大学生知识技能共享平台,侧重点是“知识”和“技能”,所以平台可以在内容上分为三大板块:学术科技类、文化体育类、志愿活动类,然后再在这三大类下面设立小的分支,使菜单栏简单明了,让使用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要或所感兴趣的内容。除了内容板块的划分,更重要的是操作的简单便捷性的实现,大概分为注册、浏览、提问与回答三个部分。首先是注册。作为一个校内的知识共享平台,实名登录是确认使用者身份的必需,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有70%是支持实名制进行平台使用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后台的大数据为所有师生注册账号和初始密码,以方便他们的初次登陆,并且省去了繁杂的注册过程。其次是浏览。平台需要网页的流畅性,不要有其他广告页面的弹出,呈现出每一条信息都是有用的。最后在提问与回答方面,需要保证进入界面易寻找,没有过多无用的提示信息弹出。

学生们最想要浏览接收的信息的三个指关键因素是;多样性、有针对性以及原创性;其中多样性包括内容上的多样性和提供内容形式的多样性。首先,平台的建设应顺应“综合性人才培养”的潮流趋势,其可以提供的内容需要面向全校各种不同专业的学生,并尽可能的多地满足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要求平台提供的信息需要具有多样性,从学术科技到文化体育都要涉及,甚至是为热爱公益活动的学生群体也要留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提供内容的形式也需要具有多样性,视频、图片和文字都需要有所涉及,因为每个人的阅读偏好都有所差别。总之,力争让大部分同学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愿意使用并长期使用这个平台。其次,内容“广撒网”的同时,也需要针对受众多的板块着力建设,这样可以利用这些板块在短时间内吸引不少数量的学生,迅速扩大平台的知名度。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大学生群体对文化体育类中的篮球(16%)、电影(8%)、文学(8%)、唱歌(8%)这四板块感兴趣的人最多,;学术科技中的计算机(15.0%)、外语(12.0%)、科技(11.0%)、国学(11.0%)、经济(10.1%)这五大快板受众人数较多;以及对公益活动感兴趣的占比19.1%的群体。通过对这十大板块的建设,将吸引大概60%的学生,将会为平台初期提供一批不少的受众者。最后,在“广撒网”且“重点捕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其质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都希望所接受的是原创的、高质量的内容,可以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用的信息。这就要求平台建设初期需要搜集整理大量的高质量的信息,或者寻求一批可以创作发布高质量信息的学生或老师。

学生们希望可以在平台上得到专业性强的知识,可以有专业人士解答自己的相关问题从而使自己提升更快。因此我们建议平台建设在专业化方面应分为提供专业化知识和专业化回答两部分。在大学校园内部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技能共享平台,以更好地实现在本校师生之间知识技能交流的高效性,因此关于平台的专业知识供给方为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讲师、教授等,可以通过沟通交流使老师们定期上传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最新公开发表的论文等),供大家学习参考,这样也更有利于满足大学生群体的专业化需求,最大程度上确保其知识获取的准确性。除了需要老师们定期上传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外,也可以在征得老师同意后让他们为平台上的学生答疑解惑。可以是以论坛的形式,也可以是以老师自己搭建自己的“群”,让同学们向老师提问,总之就是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性。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师是希望并且愿意和学生们多沟通的,所以通过搭建这样校内知识共享平的形式,可以使老师和学生更好地交流沟通,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师找不到与学生们交流合适的渠道,也帮助了那些想找老师提问却因没有联系方式等放弃的问题。

大学生群体大部分是没有收入的,因此平台建设需要考虑到这方面,在内容的浏览获取上就要尽可能的低收费甚至免费。通过学校支持,建立校内知识技能共享平台,以降低大学生为获取知识技能所承担的成本。在平台建立初期需要保证学生浏览的大部分信息是免费的,这样可以确保学生们对平台的好感度;同时平台可以创立积分兑换机制,即根据每天浏览时间和使用平台情况,如回答问题、上传资料等,获得相应的积分,然后通过所获得的积分可以在平台上兑换付费资料;当然也可以选择直接支付,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但是无论通过哪一种方式,平台都要保证价格的足够低,最好控制在三十元以内,在同学们的承受范围之内,而且大部分有用的资料要以免费浏览的形式提供,以鼓励大学生积极使用知识技能共享平台,可以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

猜你喜欢
知识经济问卷变量
寻求不变量解决折叠问题
抓住不变量解题
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
评价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付费:互联网知识经济的兴起》
知识经济时代独立学院软实力建设研究
问卷大调查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问卷你做主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