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列缺损临床治疗中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应用

2020-08-31 08:33李翠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5期
关键词:牙列义齿牙槽骨

李翠芹

牙列缺损的诱发因素包括龋病、牙周病、外伤,会影响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等,若病情严重,甚至会破坏患者的口腔咬颌系统,弱化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传统修复疗法治疗牙列缺损,继而促使患者咬颌功能恢复。而常规修复治疗虽然可以修复缺损牙列,但无法保证患者完全恢复咬颌能力和咀嚼功能,所以亟需探讨更为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2-3]。有研究资料表明,对牙列缺损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在恢复牙列缺损的同时,对患者的牙列、余留牙齿给予良好的健康保护,改善患者咬颌功能[4]。基于此,本次纳入2019年5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106例,通过对比传统修复治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展开如下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5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106例,纳入标准:(1)符合牙列缺损临床诊断标准;(2)了解并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手术禁忌;(2)合并口腔其他疾病;(3)合并其他脏器功能障碍或系统疾病;(4)认知障碍、沟通障碍或精神疾病等;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根据随机动态分组法将其中53例归为对照组,剩余53例归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31例(36颗患牙),女22例(25颗患牙),其中单牙46例,多牙7例,上颌牙32例,下颌牙21例,年龄19~46岁,平均(30.54±2.21)岁;研究组中男33例(39颗患牙),女20例(24颗患牙),其中单牙45例,多牙8例,上颌牙34例,下颌牙19例,年龄21~47岁,平均(31.32±2.12)岁;对两组患者采集的一般资料展开数据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传统修复治疗:术前检查患者牙列缺损部位、牙齿残留部位,取2%利多卡因局麻,将残留牙齿及牙根拔除,取止血凝胶涂抹患处,患者牙槽骨恢复正常之后,再次接受检查,再备牙、取模,对患者开展传统修复治疗,完成治疗后,适当调整修复体,保证患者舒适度[5]。

研究组实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残根、残冠去除方法等同对照组,创新之处在于待患者牙槽骨痊愈后,通过手术引导板对种植部位进行定位,同时分离粘骨膜和骨面,暴露牙槽骨,钻孔,植入合适种植体,缝合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6]。

1.3 观察指标

(1)修复有效率:患者牙齿修复后不存在后遗症(松动或脱落等),且具有较好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为显效;患者牙齿修复后不存在后遗症,且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均有大幅度改善,为有效;患者牙齿修复后有后遗症表现,且语言功能、咀嚼功能没有得到改善,为无效。修复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7]。

(2)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稳定性、舒适度情况,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表示治疗效果越好[8]。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修复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修复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修复有效率为84.91%,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两组功能评分对比

研究组在语言功能、咀嚼功能、稳定性、舒适度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1 两组修复有效率对比

表2 两组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功能评分对比(分,)

分组 例数(n) 语言功能(分) 稳定性(分) 咀嚼功能(分) 舒适度(分)研究组 53 87.44±15.32 90.73±8.64 89.37±20.76 90.43±6.43对照组 53 50.75±12.98 60.66±12.27 61.47±21.45 59.46±22.81 t值 - 13.303 14.588 6.804 9.514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牙列缺损即牙齿缺失导致牙列完整性丧失,会对患者正常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等产生影响,甚至损坏患者的咬合系统,破坏患者面部美观度。对患者发病因素进行分析、汇总,发现主要集中在外伤、牙周病以及龋病方面。临床治疗期间,首先需要拔除患者残留牙齿、牙根,再行修复[9]。常规修复方案包括义齿种植、义齿覆盖以及义齿固定等,不同修复方案预后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相对比传统的义齿覆盖、义齿固定疗法,对患者行义齿种植疗法,效果更为显著,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用牙舒适度,还能提高牙齿功能稳定性(P<0.05)[10]。由此认为临床应首选义齿种植方案,以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本次研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牙列缺损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以及预后质量,对传统的修复方案进行了改良,打破传统备牙、取模、调整修复体的流程,而是待患者牙槽骨痊愈后,通过手术引导板对种植部位进行定位,同时分离粘骨膜和骨面,暴露牙槽骨,钻孔,植入合适种植体,继而以两种修复方案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研究组修复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修复有效率为84.91%,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语言功能、稳定性、咀嚼功能、舒适度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传统修复主要是对预留牙进行制备,取模、制作修复体,以恢复牙列完整性,不过受限于模型材料、制备工艺等因素的影响,患者预后用牙体验感普遍较差,会出现食物嵌塞、异味等症状,甚至干扰正常的咬颌功能[11]。而通过口腔种植修复治疗,通过手术引导板定位种植灶,不仅可提高种植有效率,还可以直接在牙槽骨内植入种植体,促使修复体成为一个独立修复个体,这样更有利于患者重建咬颌关系,进而改善其咀嚼功能、语言功能,临床效果十分明确[12-1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牙列缺损患者实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具有较为确切的效果,可以明确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与美观度,有利于其获取更好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牙列义齿牙槽骨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不同金属材料义齿基托对口腔感染的影响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应用效果分析
佩戴活动义齿,要注意5个细节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佩戴活动义齿,要注意5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