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新意

2020-08-31 15:04崔小清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新颖性主题习作教学

崔小清

摘要:有新意的文章才能吸引人,同样,写有新意的文章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引导学生写文章时,要讲求题目的“新奇”,选材上的多变,内容上深入挖掘生活,在奇、变、深中去挖掘新意。

关键词:习作教学  主题  新颖性

在習作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习作,同时,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说话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全面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习作方面。我认为“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同样的一个写作题材,同样的作文内容,如何让学生品尝到“新”呢,只要我们勤于思索,找适当途径,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同样的题材一样可以“新”。

一、定题目,讲求“新奇”

作文命题要唤起学生脑中的积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中步入作文“智力开发区”,作文命题要求鲜明、简洁、醒目,要有“新鲜”的味道,有“新意”的题目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兴之所至,就会拓展思维的空间,展开联想,就能思潮如涌,欲罢不能,作文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如每学期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围绕活动,我们的老师总喜欢布置类似于《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的习作,单看题目便是老生常谈,正因为题目“老”,自然引不起学生的习作兴趣,许多学生习作也很容易就落于俗套,跳不出条条框框,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动人之处,“次次习作皆依旧”学生必然是硬着头皮写作,言不由衷,写出的文章索然无味。作文是把认识的世界通过思维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项活动,在学生的活动中,每个人均有其不同的收获,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应重视学生之所获,作文命题便写其有收获的一点便可,如我们撇开《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样老生常谈的题目,让学生抓住活动的某一个场面,《那场面真精彩》、《看我来露一手》等;这样的题目直指文章的中心要点,且另人耳目一新,能激起学生写作兴趣,学生写自己最有收获的东西,其效果自然颇佳。

二、指导选材,力求“多变”

学生对生活本质认识还不深刻,未能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写起文章来也一样,喜欢面面俱到,什么都想写,眉毛鼻子一起抓,结果什么都写不好。究其原因,便是不会选取最能表达生活、最能体现人物品格风貌的材料。这便要求我们借助习作训练学生的思维,做到以情练文,激励“新作”。作文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及心理特点出发,在拓展学生写作视野,丰富感知的基础上,练习文字表达。有位老师指导学生写一篇文章《我爱我家的厨房》,因为学生每天生活几乎都与厨房有关联,学生对厨房的感情,可谓笃厚,即使不是刻意去记忆,只要提到这样的题目,也能唤起学生的记忆。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学生一般少参与厨房劳动,他们对厨房的认识往往仅停留在表面上,知其表,不知其里,只及于此,不及于彼。开始进行写作谈话时,我们发觉,不少学生均把目光停留在写厨房布置,厨房美观、整齐等方面,没有能挖掘深刻的主题。这时,我们的老师并不停留在此,他引导学生把练写的过程变为深化认识的过程,从不断变迁的角度去设计典型的问题:

(1)从母亲操持厨事中,你能体会到母亲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2)从厨房的变迁中,你能看到什么问题?

(3)从做饭的实践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

这一系列的问题,变宽为窄,以小见大,灵活多变,且不落俗套,富的新意,能充分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写出来的文章也另人耳目一新。

三、通过“回逆”,再现“真实”

作文贵在求真,然而,这个“真”是指能反映生活本质,而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生活,也即是说艺术的真源于生活的真,生活的真实要通过艺术的真实再现,才能揭示其内涵。在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踏着记忆的足迹,让学生再次体验往日生活,让学生记下主“历史的特定镜头”之后再出示作文题,进行习作指导,并以记述画面等形式,重现过去的情境,获取与作文有关的信息。这样的一个“回逆”过程可让学生回顾往日的生活场面,并在回顾中品味“新颖”的内容与题材。

如在指导学生写作《可爱的校园》时,教师可向同学们提供思考题和作文信息线索:

(1)写校园的可爱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2)怎样才能体现校园的特色?

(3)在你的校园生活中,有哪些场景留给你深刻的印象?

这样的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可引起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回顾,引发学生的联想,启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再现生活的“真实”,学生围绕自己所想、所感、所悟的进行写作,便很容易写出有声有色的、富有“新颖”的文章来。

猜你喜欢
新颖性主题习作教学
日本计划将新颖性宽限期延长至12个月
新颖性推定规则
例谈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设计技巧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