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0-09-02 01:46罗振恺潘宝华矫宾宾张益梦张亚楠李佳怡彭可心王芝晶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二聚体前列腺癌前列腺

罗振恺,潘宝华,矫宾宾,张益梦,张亚楠,李佳怡,彭可心,王芝晶,张 冠,4⋆

(1.中日友好医院 泌尿外科,北京 100029;2.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29;3.山东省齐河县晏城街道卫生院,山东 251100;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029;5.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 100191)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男性癌症的13.5%[1]。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并且呈低龄化趋势。前列腺癌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因体检发现PSA 异常进而确诊。我们对中日友好医院2012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影响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已完成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前列腺癌相关指标,包括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D-二聚体、术前PSA、前列腺穿刺的Gleason 评分、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Gleason 评分及病理分级。Gleason 评分法是根据前列腺腺体分化的程度以及肿瘤在间质中的生长方式作为分级的标准来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2]。根据Gleason 评分,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可分为高分化(≤6 分)、中分化(7 分)和低分化或未分化(≥8 分)[3]。危险度分级:根据血清PSA和Gleason 评分临床分期,可将前列腺癌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 个等级,本研究纳入患者未患有其他肿瘤及相关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范围描述,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对危险度分级组别采用方差分析,组间分析采用LSD 法。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09 例前列腺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82岁,平均68.7±6.17 岁。其中<60 岁16 例(7.65%),60~69 岁85 例(40.67% ),70~79 岁106 例(50.72%),≥80 岁2 例(0.96%)。195 例(93.3%)因体检发现PSA 升高(PSA>4μg/L)前来就诊。临床表现以夜尿增多,排尿困难(57.12%)为主,其他有尿潴留(28.78%),下腹疼痛(10.22%)及发热(3.31%)等。BMI>25 有93 例(44.5%),患有高血压85 例(40.67%)。

2.2 实验室特点

术前实验室检查,平均红细胞为(4.46±1.03)×109/L,中性粒细胞为(3.71±1.27)×109/L,淋巴细胞为(1.79±0.63)×109/L,D-二聚体值为0.47±0.47μg/L。血PSA,<10μg/L 者95 例(45.45%),10~20μg/L 者62 例(29.67%),>20μg/L 者52 例(24.88%),

表1 各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2.3 病理特点

术前前列腺穿刺Gleason 评分:≤6 分者80例,7 分者85 例,≥8 分者44 例。术后Gleason 评分:≤6 分者35 例,7 分者117 例,≥8 分者57例。术前及术后前列腺Gleason 评分分别为6.79±1.03 分和7.28±0.93 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

2.4 分组分析特点

根据危险度分级,分为高危、中危和低危3组:低危82 例,中危84 例,高危43 例。表1示,与中危组比较,高危组患者的年龄和血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3.1 前列腺癌发病与年龄的关系

前列腺癌好发于欧美国家,其发病率明显高于亚洲国家,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虽低于世界水平,但近年来已经呈不断上升趋势,这可能和人口寿命的提高及PSA 的早期筛查普及有关。据现有研究报告,年龄属于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4]。Lotan 等人研究称,年龄>65 岁的男性相对风险更高(RR=2.48)[5]。本研究中>60 岁患者193 例,占92.34%;分组分析中前列腺癌危险度分级中危组年龄最大,高危组年龄最小,这些年龄均属于老年段,可能与本研究中老年人的年龄分布有关。

3.2 前列腺癌发病与基础疾病的关系

年龄大者除了遗传特性、年龄等不可变因素以外,肥胖、高血糖等也能影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陈楚杰等发现,肥胖患者(BMI>25)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高于非肥胖患者,但血压、血脂对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无明显影响[6]。Li 的研究认为,相比于正常血糖患者,高血糖水平患者更易导致高级别的前列腺癌[7]。本研究中低中危3 组血糖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危组血糖水平最高,提示血糖水平可能对前列腺癌的危险度分级有一定影响。但3 组间BMI 值并未见明显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

3.3 实验室指标联系

前列腺癌的发生可能与慢性炎症有关,有关文献报道前列腺的预后与中性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有关[8]。在前列腺癌的进展过程中,也会导致凝血相关参数的异常。不少学者研究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的进展有关,这是因为肿瘤在转移时会释放大量抗凝物质,从而激活凝血途径,间接使D-二聚体升高[9].向代军等人通过比较前列腺癌患者与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现2 组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D-二聚体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0]。本研究中,纳入患者总体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未见异常,D-二聚体稍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在低、中、高危3 组间,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纳入患者均为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有关。由于纳入患者中仅有3 例出现肿瘤转移,因此总体血细胞记数及凝血未见明显差异。目前PSA 的检测广泛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和随访。PSA 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运用PSA 速度、年龄特异性PSA 等不同的PSA 指数对其进行校正。对于PSA>10ng/ml 的患者,因考虑前列腺癌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本研究中PSA>10μg/L 患者有114 例,并无明显差异,这可能因为PSA 只是前列腺的特异性抗原,而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因此前列腺癌的确诊仍需要注意游离PSA 百分比等指标并结合前列腺穿刺。

3.4 影响前列腺癌恶性度的危险因素

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一般通过Gleason 分级系统进行评分,来确定肿瘤分化程度,分数越高恶性程度越高。Mandel 等研究表明,年龄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有关,肿瘤恶性程度随年龄增加而升高[11]。本研究中,术前及术后前列腺Gleason 评分分别为6.79±1.03 分和7.28±0.93 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造成结果偏倚。这提示术后仍需进行随访,密切观察相关指标,以防肿瘤复发。另外,相比于其他大宗人群研究,本研究缺少前列腺核磁检查结果、详细治疗过程及预后。本研究提示,对于中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PSA 筛查。

猜你喜欢
二聚体前列腺癌前列腺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前列腺良恶性肿瘤应用DCE-MRI鉴别诊断的作用分析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