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运河话姑苏

2020-09-06 13:43叶辛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0年8期
关键词:泛舟京杭大运河苏州人

叶辛

夕阳西斜了,晚秋的阳光照耀在运河两岸的柳叶上,闪烁着明丽的光泽。微风拂来,浓垂的柳条儿轻摇着,眼前的景致亦随之活了起来。坐进雕梁画栋的游船,轻风送过来一缕一缕桂花的香气,好闻极了,惬意极了!苏州的友人说:“你在这个季节来,来得太好了!苏州城里的桂花都开了,而且是金桂、银桂一起开,倍添了苏州古城的魅力!在这样不冷不热、明媚的秋色里泛舟古运河,从船上看苏州,别有一番情韵和意趣。”

桂花是苏州的市花。苏州友人的话语里充满了对盛开的桂花的喜悦和自豪,仿佛在以一桌盛宴招待他们的客人。

那么运河呢?运河和姑苏古城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我坐上游船的原因。上船之前,一位上海作家给我电话,问我下午在干啥。我回说,在采访运河和苏州的关系。

这位年龄与我相仿的老上海,竟然用很不以為然的语气道:“运河与苏州有啥关系啊!我们上海人,只晓得大运河同无锡、常州有关系,从那里流过江苏,到杭州去。”

其实,和土生土长的苏州人相比,上海人对苏州的了解,还是肤浅的。比如我船下的这条运河,最早开凿的一段,就是在苏州附近的太伯渎——宽有12丈,长整整有87里,是一条兼用以行舟和灌溉的运河,距今已3000多年了。

《江苏水利全书》中的这一段信息,一下子将大运河修建于隋唐的历史,大大地提前了。有了开头,才有起始;有了起始,才有全线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因为苏州大运河修建得最早,故而这一段成了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通了大运河,苏州古城承担了漕运的十之一二。自唐宋至明清,苏州一直是漕粮的重要产地,被称为“国之粮仓”“国之命脉”。在这“命脉”上运送的还有大量的商品。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说:“......在这个市场上,样样东西都能买到。”

“样样东西都能买到”,虽然说得没什么诗意,但是很实在地道出了被运河水滋养的古城苏州的繁荣昌盛和城市格局的特色。

上这艘游船之前,我花了半天时间,又一次徜徉在苏州古城的老街老巷之中,目睹了“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活水水系。城内水系和城外运河沟通之便捷,令人叹为观止。大运河绕城、穿城而过苏州,二者联系之密切、关联度之高,形象地道出苏州城的发展和大运河息息相关。河多桥多,桥多景多,享誉世界的苏州园林的名声,也是和活水及大运河分不开的。

有了这一番真切的认识,坐在游船上观水、望景、看苏州,就有了一番别样的情趣和韵味。陡然感觉到:苏州像是一座水做的城市;苏州的历史,是与水结缘的历史;苏州人的生活,是与水亲密相伴的生活。而这水,因为有了京杭大运河,变得驯服温顺了,变得活泛多姿了,变得有滋有味有情感了。

不是吗?看到熟悉的虎丘塔,我恍然觉得,它成了大运河的灯塔。船过宝带桥,我马上想到了唐朝捐出宝带集资助建这座桥的苏州刺史王仲舒——宝带桥因此而得名。也因它多达53个桥孔,故同赵州桥、卢沟桥等名桥一道,在历史上为人所知。到了盘门古城,苏州人必然要提到伍子胥和苏州建城的关系。过去了多少岁月啊,苏州人仍记得伍子胥的功绩。

泛舟运河话姑苏,会引出无尽的怀古之情,会挑起一个又一个与历史、与人文有关的话题。我们坐的游船太小了,不断地被主航道上快速行进的大船震得摇个不停。友人介绍说,别看现在高铁、高速路的运力大增,苏州大运河这一段由于河面宽阔,河水深达9米,依然是整个京杭大运河运输最繁忙的要道。这里的船,最大运输量达千吨,其运力堪比长江航运。

大运河之所以能在2014年申遗成功,成为世界遗产,也正是因为自古而今,它都在造福于运河两岸的人民,造福于姑苏城。

(选自2018年12月7日《光明日报》)

鉴赏空间

本文和《壶口瀑布》一样,都是优美的散文。作者既写出了所见之景,又表达了切身感受——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

作者在写泛舟运河之前,做了一些铺垫:先写了苏州的桂花,又写自己阅读《江苏水利全书》的情况,还写自己花了半天时间,徜徉在苏州古城的街巷之中,实地观览了与运河相关的地理现状......这些铺垫使运河游览充满了人文的、诗意的气息。作者在运河两岸清雅的桂花香气中,看到了美景,遥想了往事,加深了情感。

初初觉得,我们在外出游玩时,也要向这位作者学习,做好对旅游景点的知识储备工作。这样的旅游才更有意义,收获也会更丰富。

读有所思

1.文中说:“有了这一番真切的认识,坐在游船上观水、望景、看苏州,就有了一番别样的情趣和韵味。”请问“:这一番”指的是什么?

2.作者泛舟运河之上,看到了哪些著名景点?想起了哪些历史典故?

猜你喜欢
泛舟京杭大运河苏州人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图》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天下
张建霖
墨海泛舟 扬帆远航
一本杂志和她的生活观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化资源再开发的思路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