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科研诚信无国界

2020-09-06 14:07李忠东
检察风云 2020年14期
关键词:鲁道夫莱布尼茨不端

李忠东

美国哈佛大学:自揭家丑“清理门户”

2018年10月5日,总部位于波士顿的美国著名生命科学网站爆出大新闻,前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皮艾罗·安维萨关于心脏干细胞的研究论文涉嫌伪造和篡改实验数据,引起轰动。安维萨出生于意大利,现年80岁,1965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自2007年起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的布莱根妇女医院担任医学教授和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早在2001年和2003年,安维萨分别在《自然》和《细胞》两个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声称他们把来源于骨髓的c-kit干细胞注入患有心脏病的老鼠心脏内,这些细胞在9天内成功转化成为心肌,心脏里本来就有c-kit干细胞,可以用来修复心肌。因为这些石破天惊的研究,安维萨被认为是心脏干细胞疗法的开创者,并主持各种项目110个,在国际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名望。

但在同行圈子里,安维萨和他的理论一直备受质疑。2004年3月,《自然》上有两篇论文指出无法重复安维萨实验室的结果,表示c-kit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几乎不能分化成心肌干细胞。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心血管生物学家杰弗里·摩尔肯丁也证实,只有0.027%的c-kit干細胞能分化成心肌干细胞。在心血管医学领域内,摩尔肯丁也是一位重量级人物,被誉为新的领军人。

2014年,摩尔肯丁课题组首次用遗传实验证明,老鼠心脏中的c-kit细胞几乎从未产生新的心肌干细胞,各方面才真正重视这件事。尽管学界一直议论纷纷,但要对安维萨下“学术不端”的结论并不容易。这次判定他的31篇论文存在数据造假,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抓到了哪些具体的数据是伪造的。应哈佛大学医学院要求,世界著名心血管医学权威杂志《循环》将安维萨在2012年所发表的一篇论文撤稿,原因是数据造假。同年,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也对他在2011年所发表的一篇论文表达关切。值得一提的是,该杂志的这一举措是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亲自给期刊写信表达对该论文数据严谨性存疑后作出的。这篇被关切的文章,据查已经被引用了近300次。

面对一个错误的研究和结果,为何20年来不断有人附和跟随?调查人员发现安维萨实验室的实验设计并不严谨。严格讲起来安维萨论文中所有数据几乎都是经过人为的,有目的的筛选过的,并不能支持其所提出的假设。

那么实验设计中的巨大漏洞就没有人指出来吗?学术圈派系林立,学术权威如同“教主”一样,普通学者没有力量反抗其观点。很长一段时间,安维萨被视为心脏干细胞领域的权威,普通研究人员发表的不同观点极可能被忽略。这其实是圈内公认的“皇帝的新衣”,很多人都知道,但说出来的少。

为什么安维萨能继续混迹学术圈那么久?一方面与他本人的个性有关,不论在实验室内部的会议还是在美国心脏学会的会议,只要有人质疑他的假设,都会被其称为“蠢货”。那些对安维萨的假设提出质疑的论文,一旦被送到他手里,最终的命运不外乎是被批判和打压,得不到发表的机会。在安维萨实验室内部,对他提出的假设提出质疑的人会立即被解雇。另一方面,与论文的审稿流程也不无关系,虽然论文要经过同行专家的评审才能发表,但他们中的多数人都会忌惮安维萨的名望和脾气。即使对实验中很多的不足之处,也都默认为已验证,或无须验证。随着发表的错误论文越来越多,跟风研究的越来越多,大家都成了既得利益者,就默许了这些错误的观点继续流传下去。

值得称道的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在处理这起学术不端事件上的积极与果敢,在维护科研诚信、营造良好生态方面做出的严厉处罚,堪称表率。一是他们自揭家丑,主动举报给美国卫生部,并与司法部门密切配合,就惩戒措施达成一致。二是他们在发现安维萨涉嫌论文造假后及时“清理门户”,建议从多个医学期刊上撤回安维萨的31篇论文,2015年关闭安维萨实验室。三是2017年与美国政府就安维萨等人涉嫌学术不端、在项目申请书中通过伪造数据获取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项目经费达成和解,认罚1000万美元。哈佛大学这种“高调”行为不但没有损害学校的颜面,反而为这所有近400年历史的著名学府挽回了声誉,重新赢得尊重。

德国莱布尼茨协会: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2016年5月,德国莱布尼茨老龄化研究所“弗里茨-利普曼恩研究所(FLI)”所长卡尔·伦德·鲁道夫的一篇学术论文被指控涉嫌存在数据操纵情况。鲁道夫所任职的FLI是莱布尼茨协会成员之一,作为一所综合专业研究机构的联合会,它涵盖从自然、工程和环境科学到经济、社会和人文科学的93个独立研究机构,与马普协会、弗劳恩霍夫协会和亥姆霍茨联合协会一起构成德国四大国立科研机构,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

接到对鲁道夫的指控后,莱布尼茨协会和德国科学基金会(DFG)成立了学术不端行为指控调查委员会,成员包括莱布尼茨协会的监察员,另外还有6名外部专家。

调查委员会用了一年的时间对此次事件进行调查,于2017年6月13日公布结果,证实了鲁道夫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涉及数据错误陈述、数据不足和违反监督职责。在他已发表的论文中,8篇存在数据失实,包括复制部分图片、使用部分错误图片和数据结果选择错误,8篇找不到相应的方法文献,4篇没有充分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尽管没有捏造实验数据和鲁道夫参与操纵失实数据的证据,却存在相关实验方法和结果的记录过程不足以及主要数据采集形式和质量控制不够严谨的情况。按照要求,每篇已发表论文都应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同年10月11日,FLI董事会正式撤销了鲁道夫的所长职务,但保留了他高级研究组组长职位。

2017年12月15日,DFG宣布对鲁道夫的调查程序结束。根据鲁道夫的几份书面陈述、莱布尼茨协会最终调查报告和鲁道夫本人的听证会,DFG得出结论,鲁道夫接受DFG资金资助的已发表论文中,有3篇论文的数据表述存在错误,鲁道夫本人在被调查期间也承认了这一点。根据《DFG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序规则》,DFG联合委员会认为鲁道夫作为论文通讯作者应该能够识别这些错误,对他发出书面谴责,两年之内取消其申请DFG资助的资格。

在对鲁道夫的处理意见中,莱布尼茨协会指出他存在严重过失,对其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书面谴责,撤销他在协会委员会的3年被选举权。该协会要求鲁道夫尽早在相关的科学期刊上发布文章勘误说明,并撤回一篇论文。对于处理意见,鲁道夫表示接受,将严格审查莱布尼茨协会指出的所有错误,并在相应期刊上纠正错误数据,与此同时采取措施防止研究小组再犯此类错误,同时还辞去了德国干细胞协会主席的职务。鲁道夫和共同研究人员发布了两篇勘误,其中一篇发表在《细胞》上,声明因数据采集错误而导致所用图像失实。另一篇刊登在《EMBO杂志》上,重申使用了错误图像。不过,鲁道夫和研究小组发现,这两篇论文中的错误数据并不影响研究结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鲁道夫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是疏于监管。莱布尼茨协会决定对鲁道夫进行惩罚,认为他没有充分履行作为研究组组长的职责。作为组长不仅需要保证研究过程的严谨性,还应制定工作条例,把关研究组的工作质量。“我认为对鲁道夫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措施是合理的,这个案例表明了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操守对科学家至关重要。”莱布尼茨协会马蒂亚斯·克莱纳表示,“莱布尼茨协会将以已发生案例为教训,继续严格遵守科学诚信标准。”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鲁道夫莱布尼茨不端
Thermal apoptosis analysis considering injection behavior optimization and mass diffusion during magnetic hyperthermia
莱布尼茨与微积分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请把你的眼泪寄给我
请把你的眼泪寄给我
莱布尼茨逻辑思想国内研究述评
莱布尼茨思想的当代意义
对机械论世界观的超越——略谈莱布尼茨单子论与怀特海过程思想
《肝胆胰外科杂志》来稿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