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及特化现象研究

2020-09-06 13:46李宗元田斯瑶李泊东刘新铭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9期

李宗元 田斯瑶 李泊东 刘新铭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越发密切,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发挥我国文化的魅力,语言翻译的重要性由此得到凸显。翻译属于一种复杂语言转换的过程,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尊重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和语言规范,也会受到译出语的语法、词汇等特点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概念进行阐述,逐一分析日语语言文化的特征及范化现象,对语言的表达形式进行强化,促进中华文化交流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日语翻译;范化现象;特化现象

一、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与特化概念

语言转换的根本渠道就是翻译,翻译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与译入语的表达规律、语言文化等相互结合。译出语的修辞、语言,在翻译原作品当中的语言文化风格等,也应得到高度重视。因此,在翻译作品,或者原作品被翻译的过程中,必定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在这样的基础上,翻译语言依旧具备同样的固有性特点,“翻译共性”概念也因此出现。在翻译共性范畴内,“范化”与“特化”等涵盖其中。在具体的翻译实践过程中,对日语语言文化特征进行夸大,翻译之后的语言文本,其句子结构与修辞过于规范,这就是所谓的范化现象。日语语言的特化现象与范化现象有着明显不同,翻译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会对原文词意进行过渡探究,甚至会对原文词意进行削弱,与传统的语言文化规范相偏离。

二、日语语言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具有委婉表达特点

日语语言与中文相比较,具有明显的委婉与暧昧等表达特征。日本人在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方式相对较为含蓄,在日常交流中,部分日本人若想获取他人的帮助,会使用婉转的方式进行询问。另外,询问者在提出问题时,会选择带有否定要素的语言形式,这样的方式更能够帮助自己获取肯定的目标,同时使得对方更加乐于接受。这为部分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日语翻译语言的过程中,与日本人的语言特征、思维习惯等相结合,凸显出交流的核心。

(二)具有敬谦化的特点

民族在发展的历程中,语言属于一种宝贵的文化产物,因民族信念、精神特色存在差异,语言文化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性。相比较而言,日语语言表达方式更加谦和。日本人受其自身传统文化的影响,语言当中难免掺杂一些等级观念。因此,日本人在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会结合自身的身份,以及对方的年龄地位等因素调整对话形式,并表示自身的谦虚。另外,受地点、场合、谈话形式等因素的影响,所使用的语言同样存在一定差异性。

三、日语翻译语言的范化与特化现象分析

(一)文体中范化与特化现象

在日语翻译语言当中,文体的形象更加客观,主要以静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表达作品的文本特征与风格特征的文化形态。通过选取、对日本作家的作品,在翻译文章的过程中,其中的概括性名词占据较大比重,但是描写性文章中名词的数量有限。翻译会话类文体时,翻译的过程过于规范化,逐渐出现了日语翻译语言范化现象。另外,日语小说语言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达翻译存在明显变化。但对日语小说进行翻译时,其中的语言差异明显缩小,甚至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出现文体范化情况。因此,在现阶段的日语翻译语中,存在明显的书面语特点,忽略修饰性词语是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

(二)应用中范化与特化现象

日语翻译语言,其范化与特化现象在作品风格当中也有所体现,应用词汇的过程中同样具有范化倾向。翻译者在翻译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区、特殊场合使用的词汇时,会选择普通词与常见词将其代替,对于原文词汇所要传递的思想并没有深入研究。例如,在老北京的民俗当中,厨师为在婚礼上表示对新人的祝福,会端上四喜堂,男方也会回馈红包表示感谢,这样的民俗被称之为“汤封”。但是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则会将其翻译成为“お祝儀”,被翻译词汇的含义逐渐泛化,难以将原作品当中的特定含义体现出来。另外,在表达部分文意的过程中,甚至会突破原本语言文化规范,保证翻译效果则呈现出范化、特化特征。

(三)搭配中范化与特化现象

词汇搭配在日语语言翻译过程中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词语组合,受译出语自身特色的影响,面对翻译语言当中的词汇搭配,难以保证翻以前与翻译后词语言搭配之间的协调性,在部分词汇当中的词汇含义差别较小,翻译者会受译出语的影响,甚至忽略单词的搭配,与日本语言的规范相脱离,在使用日语翻译语言的同时,在词汇搭配当中存在范化与特化等情况。因此,译出语具有明确的对译词之后,导致译入语自身的语言成分逐渐显示出夸大的情况,难以对原文进行精确翻译,逐渐形成范化現象。当译出语和原文语言之间,只缺成分的对应程度时,则会表现出特化现象。

四、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文化互动越发密切。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对于提高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语翻译语言共性特征中,存在特化与范化现象,主要在词汇搭配与词汇应用当中得到凸显。为提高译介质量以及传播效果,相关人员在翻译原文的过程中,应对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特色进行分析,为我国文化交流与进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从训练学生语音语调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方法之研究[A]. 伍姣娥,吴宜权,潘盛凯.《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 2018

[2].以供给侧改革引领对外汉语教材出版发展[A]. 杨艳庆.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论文集[C]. 2016

[3].从学习动机促进视角看工具导向日语教育的局限性――兼论内容依托式日语教育的作用[A]. 王婷婷.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C]. 2017

作者简介:李宗元 (1999-),男,民族:汉族,籍贯:山东青岛,当前职务:学生,学历:本科,单位:国际关系学院,研究方向: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