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体重情况与巨大胎儿的关系

2020-09-10 10:22姜利刘群蔡恒宇刘丽丽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母儿体重胎儿

姜利,刘群,蔡恒宇,刘丽丽

(1.锦州医科大学沈阳市妇婴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2.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0;3.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人们对备孕及孕期保健、营养摄入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充分,认为摄入营养越多对胎儿越有益,而摄入过量的营养,使妇女孕前体重过重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的现象有所增加,导致发生巨大胎儿的概率增加。近年来我国巨大胎儿的发生率约为7%,国外发生率为15.1%[1]。有报道表示如果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5000 g,剖宫产率可高达 36%~60%,臂丛神经损伤率 7%~11%,新生儿死亡率 1.9%[2],有其他研究提出巨大胎儿不仅会增加难产、产后出血、产道损伤以及新生儿产伤(如臂神经丛损伤、锁骨骨折等)的风险,也会增加新生儿成年后发生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3]。可见巨大胎儿对母儿的健康影响很大,应加强孕前宣传教育,提高备孕期妇女及孕妇对巨大胎儿的认识,充分了解巨大胎儿的危害,减少巨大胎儿的发生。

因此本文将对比分析分娩巨大胎儿及正常体重新生儿的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体重增长情况,了解母亲体重变化情况对发生巨大胎儿的影响,为临床上指导控制孕期体重以减少巨大胎儿的发生提供相关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沈阳市妇婴医院分娩的孕妇病例。排除双胎或多胎、孕龄<37周或≥42周、高龄(年龄>35岁)、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疾病的孕妇病例,以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 g为巨大胎儿的诊断标准,选取300例新生儿体重≥4000 g的病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300例新生儿体重为2500~3999 g的病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孕前BMI的分级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年人体重判定》中的分类标准,孕期体重增加范围参照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发布的根据孕前不同BMI的孕妇体重增长推荐[1]137-138,见表1。根据孕期增重(kg)=分娩前入院体重(kg)-孕前体重(kg),BMI(kg/m2)=体重(kg)/身高(m2),将孕妇孕期增重分为3组:BMI<18.5 孕期体重增长12.5~18 kg、BMI 18.5~23.9 孕期体重增长11.5~16 kg、BMI 24.0~27.9 孕期体重增长7.0~11.5 kg、BMI≥28.0孕期体重增长5.0~9.0 kg 纳入孕期增重正常组;BMI<18.5 孕期体重增长低于12.5 kg、BMI 18.5~23.9 孕期体重增长低于11.5 kg、BMI 24.0~27.9 孕期体重增长低于7.0 kg、BMI≥28.0 孕期体重增长低于5.0 kg,纳入孕期增重不足组;将BMI<18.5 孕期体重增长高于18 kg、BMI 18.5~23.9 孕期体重增长高于16 kg、BMI 24.0~27.9 孕期体重增长高于11.5 kg、BMI≥28.0 孕期体重增长高于9.0 kg纳入孕期增重过多组。

表1 不同孕前BMI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推荐范围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孕妇一般情况

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年龄、孕龄及产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孕产妇一般情况

2.2 孕妇体重变化分析

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孕前BMI、分娩前BMI及孕期增重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4。

表3 两组孕妇孕前BMI变化

表4 两组孕妇孕期增重比较

2.3 巨大儿发生风险的logistic分析

根据logistic的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孕前BMI、孕期增重过多是发生巨大胎儿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孕妇的孕前BMI与孕期增重的增加,发生巨大胎儿的风险增加,见表5。

表5 巨大胎儿发生风险的logistic分析

3 讨 论

巨大胎儿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有研究表示,孕妇的年龄、营养状况、产次、产前BMI、巨大胎儿分娩史、肥胖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及过期妊娠是巨大胎儿发生的危险影响因素[4],本文主要分析孕妇的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情况对发生巨大胎儿的影响,为产科医生对孕妇孕期体重的管理提供相关临床数据。

母亲的营养情况是胎儿在其宫内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若母亲营养过剩可能会造成胎儿超重,最终导致出现巨大胎儿的风险增加。对母亲来说,巨大胎儿胎头大且质硬,常会发生头盆不称的情况,导致剖宫产率明显增加;若经阴道分娩,其主要风险之一就是肩难产,处理不当的话可发生严重的阴道、宫颈、会阴裂伤及生殖道瘘;且巨大胎儿会导致子宫肌纤维的过度伸长,易出现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等情况,导致产后出血、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的发生几率增加。对胎儿来说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低血糖等。研究表示,胎儿体重越高,阴道分娩发生肩难产及软产道裂伤率越高,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率更高,应预防巨大胎儿的发生[5]。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出生时、儿童及成年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巨大胎儿出现围产期窒息的风险是正常体重新生儿的2.88倍[6];巨大胎儿增加婴幼儿超重、肥胖的风险[7];新生儿出生后的相关代谢性疾病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密切联系,巨大胎儿增加了儿童和成人期发生糖尿病的风险[8];有研究发现,13~18岁时巨胎大儿的血糖、收缩压均比正常出生体重儿高,保护动脉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却明显比正常出生体重儿低;对巨大胎儿来说,新生儿低血糖这一症状可能会反复、持续的出现,最终导致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永久损伤。由此可见,减少巨大胎儿的发生对胎儿的远近期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有报道显示,可导致早产、胎儿发育迟缓的原因可能有孕妇孕前体重过低、孕期热量摄入不足等,而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过多将明显使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率、巨大胎儿、新生儿窒息的风险增加[9-10]。胎盘作为母儿营养输送的唯一通道,是保证胎儿良好发育的重要前提,胎盘的发育情况可被母亲的营养状况影响,母亲如果摄入过多营养,不仅会导致自身的体重增长过多,还会使通过胎盘传输至胎儿的营养过剩,胎儿在宫内生长过快过多,最终出现巨大胎儿。本次研究分析发现,病例组的孕前BMI 超重及肥胖者与孕期增重过多者均高于对照组,同时本文发现随着孕前BMI及孕期增重的增加,发生巨大胎儿的风险分别增加1.242、2.177倍,可见孕妇孕前BMI超重与肥胖及孕期增重过多对发生巨大胎儿的影响很大。有研究显示孕前肥胖妇女分娩巨大胎儿的风险是孕前体重正常妇女的2.17倍[11]。同时范岩峰[12]等人的研究提出,孕13~28 w间孕妇体重增长>9.0 kg,相对于孕妇孕早期和晚期的体重增长对巨大胎儿的发生影响更大。由此可见,孕前及孕期的相关健康宣传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要使备孕妇女和孕妇及其家属充分认识到母亲体重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出现巨大胎儿发生的风险,并且巨大胎儿对母亲和胎儿远近期的健康影响很大,要加强孕期的体重管理。同时要提醒超重及肥胖的孕妇,孕期不可随意减重,这可能会影响胎儿在宫内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可通过孕期相关咨询了解到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健康合理的饮食搭配适当的运动,可有效地控制体重过多过快的上涨。

综上所述,孕前BMI超重及肥胖、孕期增重过多为发生巨大胎儿的危险因素,而巨大胎儿的发生对母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胁。近年来,随着巨大胎儿的发生率逐年增高,母儿并发症的发生也随之增加。现如今,尚无对巨大胎儿的诊断方法,超声等其他临床检查对巨大胎儿的测量尚不准确,对降低巨大胎儿和母儿远近期的不良影响无明显有效的方法,这也是目前产科临床上的难点,因此,对孕妇施行科学、个体化的临床管理,控制巨大胎儿发生的上升趋势或减少巨大胎儿的发生率或许会更为有效。若孕妇孕前BMI≥24 kg/m2,应告知其在备孕期间应先减肥,将BMI控制在18.5~24.9 kg/m2之间;孕期注意控制饮食并适当运动,防止孕期体重增长过快过多,降低巨大胎儿发生的可能性,使自然分娩成功率增加。反之若孕期体重增长超过推荐范围,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可能显著增加,剖宫产的几率随之增加,同时出现母儿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增大。因此,母亲的体重控制应贯穿整个备孕期及孕期,严格监测孕妇的体重变化并及时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及干预,这是降低发生巨大胎儿发生率的关键环节。

猜你喜欢
母儿体重胎儿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产程中持续静脉输液对初产妇母儿结局的影响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麻醉性镇痛药对母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