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东旺油画艺术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风格

2020-09-10 07:50陈梦莹
经济·艺术商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弗洛伊德底层现实主义

陈梦莹

弗洛伊德和忻东旺分别作为西方和中国当代新现实油画的代表人物,以强烈而独特的绘画风格,在不同时期引领了新现实主义油画。本文通过解析弗洛伊德和忻东旺的成长经历、创作背景以认识其油画作品,总结绘画风格的异同,并讨论两位画家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艺术理念对于当代美术的启示及意义。

1新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概述

1.1弗洛伊德与新现实主义绘画

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家庭环境优渥,浓厚的艺术氛围为他后期成为一名伟大艺术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因为二战爆发以及社会变动,他退学进入伦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书,错综复杂的人生经历为他后期创作提供了素材,他将经历、情感与油画创作相结合,造就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多以生活中的场景或写生人体为题材,在创作过程中打破了传统写实油画的典雅和优美,对人物特征进行扭曲与变形,采用肆意相叠的笔触与交错厚重的肌理,精致刻画人物形象,他在写实为主的基础上成功超脱了物体本身的意义。

新写实画派在世界画坛兴起时,弗洛伊德的作品恰巧与新写实画派的思想与表现方式完美契合,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对精神层面的深刻洞悉,给新现实主义绘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在世界画坛逐渐得到认可,笔触也呈现出标志性的个人符号。

1.2 忻东旺与新现实主义绘画

农民家庭出生的忻东旺早期以民间艺人的角色一边创作一边生活,他的人生履历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他关注底层、弱势群体,这些比任何艺术家都更容易准确地塑造底层群体的形象。

究其原因,是因为忻东旺以两个角色的方法来建立与当代社会的关系。其一,当代社会生活尤其是下层生活忠实的观察者、审视者。作为这一角色,忻东旺与当代生活保持了足够的距离,并在与时流的断裂中显示出格格不入的品质。其二,底层群体的同类者。无论从社会身份上看,还是从精神谱系上观察,来自于乡村的忻东旺都是底层群体的同类者。忻东旺以底层人物的塑造与叙事重新激活了现实主义精神,同时他也开始走向更广阔、更深邃人文圖景的艺术生涯。

2忻东旺油画艺术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

其实,忻东旺与弗洛伊德在创作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一,厚重的肌理和夸张的形象。弗洛伊德中晚期更钟情于作品中笔触和肌理的表现,他通过对人体结构的了解结合内心的观察来堆叠笔触,达到交错纵横、抑扬顿挫之感,表达形色各异的内心世界。同时看忻东旺的油画作品,这样的特点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其二,注重写实,对现实生活观察地细致入微。两位画家喜欢直面创作对象,在与人物的交流和观察中来准确表达其内心状态。忻东旺早期受到弗洛伊德写实之风的影响,坚持将目光集中在社会底层人群,通过独具一格的写实表现手法来展示人物的内在精神状态。

了解两位画家的共同点和艺术造诣后,我们会发现他们都以独特的写实主义风格而成名,为其国家的写实油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现实主义写实绘画的不息生命力绵延不息。

3弗洛伊德对忻东旺绘画风格的影响

弗洛伊德以其强烈而独特的绘画风格,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西方写实油画风格,为艺术节打开了写实绘画领域的全新视角。这种影响不仅在西方,更扩散到以中国为代表的许多东方国家,特别是在上世纪末,中西文化交流日益开放,交流的领域涉及音乐美术等。弗洛伊德的绘画作品传入中国后引起了以忻东旺为代表在内的大批青年艺术家的争相学习,进一步拓宽了国内油画界对写实绘画语言和风格的认识。

自20世纪初以来,希望通过融合中西以求中国文艺复兴的策略选择,一直是百年中国美术思潮的主流之一,其间不乏各路精英先贤的摇旗呐喊的鼓吹倡导和筚路蓝缕的实践探索,自然也不乏不苟同此道的批评和警训。不过随着不断的融合摸索,试图在中西之间找到契合点的画家们越来越感到中西艺术各有其极则的规定,面临着难解的困局,这在忻东旺的油画创作探索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笔者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下,中国油画逐渐迈入多元化发展趋势。两位画家在现实主义写实绘画的造诣令后辈仰望,他们执着坚守且顽强探索,用自身的经历告诉“后浪”艺术家们切忌盲从趋利,要立足社会现实,不忘初心,学会踏实学问。在立足现实、立足本土的基础上,我们应注意博采众长、不断学习创新,综合提高个人的艺术本领和艺术修养。

4结语

作为当代油画创作者,我们在借鉴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清晰的头脑,理性的借鉴学习,培养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生活与生命,结合本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作品,让中国油画更加巍然屹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

猜你喜欢
弗洛伊德底层现实主义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农民建筑工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写给厌学的你: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家长也读读!
漫画
“底层文学”向何处去?
略论“底层”
《梦的解析》出版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