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意摄影蒙太奇理念的形成和表现形式

2020-09-10 07:50耿磊
经济·艺术商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蒙太奇手法中国画

耿磊

画意摄影创立之初是摄影艺术与美术的第一次结合,摄影师在摄影作品上运用与绘画相关的工艺进行艺术上的融合,使其能够更好的表达出更具摄影师个人艺术审美情趣的作品。画意摄影传到中国后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渲染下又不断丰富了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蒙太奇等创作手法,创作出更具有中国画蕴意的艺术作品。

1中国画意摄影的起源和发展

十九世纪后期的英国著名摄影师雷兰德最早尝试照片剪贴技术和多底叠片技术,他对画意摄影的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的推动作用。画意摄影传到中国后,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熏陶下形成了更加唯美的艺术风格,以郎静山为代表的中国摄影师保留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和神韵,在技法上让两者的结合更加生动,于是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中国传统的山水和人文,给中国画意摄影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艺术理念让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的画面结构和意识形态,在影像表现的形式上也有了新的想法和创新。

2蒙太奇手法在摄影艺术中的运用

摄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是一种静态下的艺术组合形式,从技法上讲,摄影中的多次曝光和后期處理等方式都是对现有静态图片的艺术创新和艺术再造,或通过拼贴和画面裁剪处理等方式打破原有的画面空间秩序,使得摄影作品的叙事性得到了极大加强。

摄影师雷兰德的代表作《人生的两条路》就是运用银盐工艺,通过30张不同的底片印制在16X30英寸画面上而形成的艺术作品,画面内容极具教育意义且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这也奠定了他在摄影史上的重要地位。艺术家大卫·霍克尼的碎片化拼贴艺术也是蒙太奇手法的创作实践,他的许多艺术作品打破了二维空间的画面构成和画面平衡,通过蒙太奇手段创作出一种有趣的视觉体验,激发了观者对这种空间错觉产生的想象和重构。德国摄影师麦克·韦斯利运用长时间曝光技术拍摄了一栋大楼从建造地基到最终成型的整个过程,这种蒙太奇的手法在当今数码时代的影像作品中也随处可见,成像步骤不会像以前那么繁琐和复杂,画面的质感也到了极大提升。蒙太奇手法在经历过多个流派之后成为了一种影像创作主流,它在达达主义之后并没有停止发展,而是得到了超现实主义者像曼·雷等艺术家的创新和发展。

伴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和影像传播媒介的多样化,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得到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摄影师们可以通过人为的后期创作让照片和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让影像创作方式不断地推陈出新。

3中国画意摄影蒙太奇理念的形成和表现形式

中国画意摄影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行”和“意”的表现,无论是运用什么方式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其深层次的意是深深扎根于作品本身的。中国画意摄影蒙太奇理念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加持下通过蒙太奇手法进行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可以是图文并置的画面表现,也可以是拼贴剪辑的相互融合,但作品本身必须体现出东方古典的绘画意韵。

将蒙太奇手法与中国画意摄影相结合,最先被人所接受且意义重大的就是郎静山式的“集锦摄影”,这是郎静山运用艺术方法的习惯表现,而且体现出他在艺术形式上从始至终遵循的仿中国画、写意抒情和师古之法的风格规范。在现代摄影发展时期,青年艺术家们在相机画幅上开始做了新的尝试,例如摄影师王居延的代表作《2084计划》和《2085计划》,他用了统一的横画幅形式,在中国山水画图式中融入了西班牙画家戈雅的“黑色绘画”质感和色彩,让整个画面的基调显得沉闷和冗杂,以一种俯视的视角来观看空间地貌和人文景观;摄影师魏璧的作品《寒池》和《梦溪》,同样采用了中国山水长卷的横画幅,不同的是,他的作品多为黑白色调,展现的是古朴乡村的美好和对于逝去的家人和往事的怀念,他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增强了图片的故事性,使得作品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的数次模仿和融合,中国的摄影师们借助作品表达了自己的乡愁和对当代社会现象的一种映射,他们不是简单的情感诉说,而是在多次的影像探索和生活周遭中表达个人的野心和情绪,这也让他们的作品内容更加感性。这些摄影作品的出现为我们后续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也让我们重新了解摄影,进而重新审视我们自己与纷繁复杂的当下世界之间的关联。

猜你喜欢
蒙太奇手法中国画
拟人手法真多情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错位蒙太奇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书画名人汇
蒙太奇:小学古诗教学“入境”策略探微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电视新闻是否需要“蒙太奇”?
《少林雄风》拒绝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