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雕塑中材料的发展与运用

2020-09-10 07:50张臻
经济·艺术商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可塑性石材木材

张臻

雕塑是展现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不同的雕塑题材也成为了人们研究和创新的重点。材料的发展推动了雕塑的进步,材料是打造雕塑语言的关键要素,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和科技发展中,雕塑也逐渐从青涩走向了成熟,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及艺术语言。

1雕塑材料发展概述

自古至今,中西方雕塑中均使用了大量的传统雕塑材料,传统材料形式的变化和新材料的出现与应用促进了雕塑作品的多样化建设与发展。雕塑材料的发展也使雕塑作品具有绘画无法呈现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为人们打造了更为真实的视觉感受。在观赏肌理丰富且具有强烈对比的作品时,观众的感受有所不同。时代前行道路上,金属雕塑由于打破了造型的局限而成为人们频繁使用的雕塑材料。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坚固性,是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重要材料。近现代的雕塑作品中,玻璃、橡胶、塑料、纤维等材料得以广泛应用,雕塑除可增强视觉效果外,还可更好地展现自身的功能,面对肌理丰富且质感对比较为明显的作品,观赏者能够获得最为直接的审美感受,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雕塑材料的运用分析

2.1单一材料的应用

2.1.1石材

石材是最早应用在雕塑创作中的材料。石材的类型众多,其是一种天然材料,该材料易得,坚硬,且雕塑的寿命较长,我国很多地区保留下来的石窟随着岁月的流逝,其价值也随之上升,但是石材本身不具备较强的可塑性。

现代城市雕塑中,花岗岩、大理石和彩石较为常见,其耐风化能力较强,且硬度较大,可有效保证大型雕塑的完整性,延长存在时间。乐山大佛主要采用了石雕工艺。石材的类型较多,可采取多种组合方式,选择材料时一方面要考虑材料的硬度和可塑性,另一方面也要考量石材的色泽及光滑度。

2.1.2木材

雕塑创作中使用木材也较为常见。木材的色泽相对温暖平和,其可塑性较强,也是一种应用时间较长的雕刻材料。古代社会,人们主要雕刻宗教符号,从而起到传递宗教文化和思想的作用,其能够顺应木材的纹理,增强作品的亲和力,给人以更加质朴的视觉感受。木材易干裂、发霉、变形和老化,且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木材一般不單独作为永久性的室外雕塑,其需要与其他材料共同使用。雕塑人员可以充分结合材料的纹理、质地、硬度和特性选择木雕材料,以更好地展现木雕的独特魅力。

2.1.3金属材料

金属雕塑材料的应用时间较长。铁器时代后,人们便开始使用金属雕塑材料。金属的可塑性较强,容易保存,铸造性也相对较强。在室外大型永久雕塑中应用较为广泛。金属类型众多,尽管金属的硬度较大,但是其氧化生锈问题较为普遍。现如今,工业技术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空气中也夹杂着加速腐蚀的物质,不锈钢作为一种全新的材料,在现代雕塑创作中彰显出作品的现代感,但是不锈钢加工对工艺的要求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故而无法大范围应用。金属也有诸多不同的类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应合理利用上述材料,科学开发工艺技术,进而推动城市雕塑的稳定可持续前行。

2.1.4混凝土

水泥和粘土是最早使用的单一雕塑材料,创作者在使用中发现该两种材料无法取得理想的雕塑效果。尽管粘土的塑造性较强,但是保存时间较短,容易干裂。水泥的颜色美感不足,需要上色和包装处理,这使得雕塑创作中,混凝土的应用也呈逐渐萎缩的趋势。

2.2复合材料的应用

不同材料在雕塑中展现的含义有所不同,合理应用复合材料,根据作品的文化内涵合理选择材料类型可更好地表现雕塑的工艺及思想内涵。在雕塑创作中,复合材料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纤维、木材和皮革等因素的有机结合,采用美学对比展示多种材料,全面彰显出不同层次的美感。

2.3现代材料的应用

2.3.1现成品有机结合

融合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以极具特色的视觉效果打造雕塑,实现多元化的美学传播,即为现成品的有机结合。

2.3.2废弃物循环利用

生活中的废弃物相对稳定,不易分解,同时其也可减轻环境污染,降低雕塑创作的成本,因此,废弃物循环利用也是当前较为主要的创作方式。

3结语

总而言之,如今,雕塑创作中应用的材料逐渐增多,材料选择直接关系到雕塑的形态和效果。不同材料所表达的精神和内涵也有所不同,设计者需合理运用雕塑材料,精准传递设计思想内涵。

猜你喜欢
可塑性石材木材
数字说
盖房子
国际热带木材市场
一种石材种沙湿贴工艺
钢结构在建筑装饰工程中的运用
认知的发展及衰退模式
浅谈写字教学
串一串,语文阅读更精彩
石材展会“新格局”
厦门石材展跃居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