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亲子互动对儿童的影响及意义

2020-09-10 07:50邹采花薛欣欣
经济·艺术商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亲子子女家庭

邹采花 薛欣欣

亲子互动研究是从父母与儿童互动的角度来研究父母与儿童的交往行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亲子沟通是家庭各成员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状况,是维系整个家庭良好氛围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机制。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够使得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良性循环,从而加固孩子的健康成长,并减少青少年成长中不良行为的发生。本文从亲子互动的影响因素和亲子互动对儿童的社会化、认知、心理、自我情感体验发展几个方面介绍了亲子互动的有关分析。

1 亲子互动的影响因素

1.1家庭教养方式对亲子互动的影响

(1)专制型,专制型的父母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子女并且常用武力来保证他的想法得到有力的实施,不尊重子女的选择也不管会给子女带来怎样的影响。在这种关系中,孩子失去了独立的个性,孩子感觉不到父母对他的爱并且从内心深处生出对父母的惧怕,或者容易焦虑、退缩,或者叛逆心很强,容易做出极端的事情。

(2)泛爱型,具体表现如下:对孩子过度溺爱或过度限制。如不让孩子外出、不让孩子独立的从事一切力所能及的活动,其结果便造成了孩子形成胆小怕事、抑郁的个性。或者不论孩子做什么都完全赞赏,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易使子女形成蛮不讲理、攻击性强的特点。

(3)民主型,民主型是一种较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良好关系。凡是要作出与子女有关的决定,父母都采取聊天、讨论等平等方式征求子女的意见,关系基本平等,既有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又有朋友之间的友谊。这种亲子关系下的孩子,比较独立、和善、易溶入社会。

(4)非正常型,非正常型多出现在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或隔代扶养孩子的情况。由于这些孩子在感情需求上不能得到深层次的满足,继而就会出现情感冷漠、安全感差,对他人缺乏信任、性格孤僻等状况。

1.2父母自身因素对亲子互动的影响

(1)父母受教育水平对亲子互动的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教育观就会存在差异,亲子关系也受到影响。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与孩子交流的频率越高,处理方式越科学;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低,与孩子交流的频率越低。

(2)母亲在亲子互动中的影响,母亲既是孩子最重要的影响源,又是最重要的情感源。研究表明,母亲对婴幼儿的交往态度和丰富而又积极的情感交流,对子女未来一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情感具有奠基性的影响。

(3)父亲在亲子互动中的特殊影响,父子交往方式上偏重于身体运动、户外活动和科技工艺性活动等,它具有更大的活动量和更强的刺激性。信任父亲的孩子,自我评价比较积极,自信心强,自我控制好;不信任父亲的孩子,则更容易自我放纵。父亲在儿童性别角色认同中具有参照功能,男孩子把父亲看作是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而去模仿父亲。女孩与父亲的相处使她学会了如何与异性交往,而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使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参照。

1.3父母的婚姻状况对亲子互动的影响

婚姻状态良好的家庭,父母感情比较和睦,对待孩子的态度也能保持一致,父母能够更多的一起和子女互动。让孩子感受父爱的包容和大气,母爱的细腻和无微不至。在婚姻状态不好的家庭,父母不会同时与孩子互动,这样必然让孩子的爱缺失,而且孩子在父母关系紧张的家庭中,感受到父母之间的不和谐甚至敌对,会让孩子认为家庭是个不幸福的地方,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甚至对孩子今后的婚姻观、爱情观产生不利影响。

2亲子互动对儿童的意义

2.1亲子互动对儿童社会化的意义

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着孩子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也决定着社会化可能达到的水平。如果孩子在亲子关系中感到自己被喜欢、被关爱、被认可,那么孩子以后将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亲子互动不顺畅,亲子关系不融洽,孩子就会对周围的人与物排斥,变得不信任别人,常常发生与别人相处困难的情况,当然也就很难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在互动中不仅要教育和引导孩子,还要树立行为榜样,让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技巧与方法。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直接影响主要有:(1)儿童在家庭中温暖的抚养经历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社会关系;(2)父母对于儿童在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中如何交往有明显和正确的指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在家庭外交往的质量;(3)父母积极的教育技巧会提高儿童以后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

现在的幼儿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懂得分享。当不如愿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于强烈,出现一些不友好甚至攻击性的行为。虽然冲突在所有儿童之间都是普遍存在的,但有的儿童能够很好地解决分歧,慎重地对待朋友的不同意见,协商出公平的解决办法;而以自我为中心的儿童更倾向于相互挑战,靠武力解决冲突,往往最终以生气或大打出手而结束游戏。所以亲子互动对儿童同伴交往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亲子互动有利于儿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

2.2亲子互动对儿童认知的意义

儿童认知包括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我能力的看法和知识,以及对自我的总体评价。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人的评价逐渐认识自己,自我概念不断得到发展,在儿童的实际生活中,家长则是作为评价是有重要影响力的人。

社会认知是指人对社会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亲子互动与社会认知模式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母子关系质量可以預测儿童的自我肯定水平,父子关系对儿童的自尊性行为表现及社会性能力的预测性更强。也就是:安全性水平高的儿童,更自信、更主动,自我效能更高。

2.3亲子互动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

(1)亲子互动对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一个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和谐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在轻松的家庭氛围中,儿童容易形成乐观而平和的心境,能与他人友好而积极地相处。反之,儿童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产生敌对心理,较难与他人和睦相处。

(2)亲子互动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重要作用。亲子互动的好坏对儿童人格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亲子互动中,父母大多处于主导地位,父母态度的好坏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进而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不良的亲子互动往往是由父母对子女的不良态度造成的。态度中包含明显的情感成分,这关系到双方在情感上满意的程度和亲疏关系。如果孩子的行为表现给家长带来不愉快、憎恶、讨厌等内心感受,必然会影响和谐亲子关系的形成,也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3 结语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育行为对幼儿今后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体现父母与孩子进行双向交流和学习的亲子互动教育无疑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

作者简介:邹采花(1995.2—),女,汉族,广东惠州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产品设计、玩具设计。

薛欣欣(1994.12-),女,汉族,河南焦作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猜你喜欢
亲子子女家庭
Tomb-sweeping Day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教育子女陋习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