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2020-09-10 00:45杨静
体育风尚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乒乓球培养

摘要: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乒乓球大国,随着乒乓球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乒乓球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因此对乒乓球运动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乒乓球运动员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对于加强心理素质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型的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往往会对比赛的走势产生非常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进行分析,来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加强提供一些建议,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乒乓球;心理素质;培养

乒乓球运动与其他运动相比,是一种对抗较为激烈的竞赛运动,其中,具有球速过快、旋转性较强以及线路变化较多等特点。乒乓球比赛进行时,攻防转换都是在双方运动员相互影响下完成技术较强的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来实现战术的达成。在双方进行交战时,运动员双方的打法不同、球拍的使用效果或者球赛临时的突发性变化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平时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有助于运动员在球场上面临突发状况以及对手的压迫时临危不乱,熟练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获得比赛取胜的关键。

一、关于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方法分析

对于运动员的培养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运动员使用不同的培养方法,因材施教[1]。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时,要提前制定多个方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促进运动员的培养。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因此不同的运动员对问题发生时,心理的承受能力也大不相同,心理素质的强度也不一样。因此,要以运动员为本,针对每个运动员不同的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方案,对运动员进行逐个指导。在这一过程中,运动员的教练要负起责任,提前对每个运动员进行分析总结,对运动员的长处以及短处进行准确的把握。

在大多数的乒乓球训练中,训练是较为主要的,这往往会让人们忽视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产生的积极效果。运动员在大部分的训练中,对于心理上的压迫感并不强,所以在正式比赛时,突然的大强度的压迫感会造成运动员心理准备不足,极易造成心理波动。因此,训练为主、比赛为辅的管理模式,会大大降低比赛对运动员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导致训练时的心理和比赛时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脱节。从这一角度考虑,为培养运动员在比赛的心理稳定应多多组织运动员参与比赛,与其他地区的选手经常切磋,以在比赛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教练的战术以及比赛的锻炼都是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运动员要想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身要进行调节[2]。运动员要自己对心理素质有所领悟,学会如何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在日常训练生活中,心理上产生的障碍需及时与教练进行沟通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以达到心理素质的全面完善。

二、关于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分析

首先,乒乓球运动员可以进行适当的模拟性训练。这种训练方式是通过对比赛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预测,并以此为根据来进行模拟性训练。在模拟训练过程中,對手并不是特定的某个人,根据对象的不同会进行不同训练设计,以这种方式在日常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灵活机变,并且在熟悉自己战术的同时,去预测对手的球路,来提高在正式比赛中的淡定从容心理[3]。通过模拟性训练可以将运动员的临场发挥能力大幅度地提高,保证自己水平的正常发挥。

在进行比赛时,大部分的运动员都是比较紧张的,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一定程度的紧张有利于运动员对于比赛的认真投入,能够更加全神贯注的正视比赛,反之,过于紧张就容易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失常,严重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输掉比赛。因此,意念性的训练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动员在紧张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的风险。所谓意念式训练,是运动员通过对自己脑海中所模拟出的产物进行训练,在正式训练之前,运动员会对即将要训练的动作进行一遍遍的记忆加深,之后在进行训练时通过对记忆的摸索,来将动作进行固化,这种训练就是意念式训练。通过运动员对记忆的模拟加深,在比赛中进行下意识的动作输出,即使紧张,也会由于动作的固化而不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在比赛中,运动员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观众可能更倾向于干扰比赛,或者裁判对于判罚相对来说并不公正等问题[4]。因此,为解决这类问题对运动员心理素质上产生的干扰,提高运动员的随机应变能力,在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可以采用预见性训练。通过对比赛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提前预测,教练可以在运动员训练时利用嘈杂的噪音来对运动员进行适当的干扰,以此来增强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预见性训练来加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抗干扰能力。

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比分差距较大的情况时,心理上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运动员心理防线极易被攻破。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用暗示性训练。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对运动员的影响极大。通常情况下,积极的暗示在满足运动员对胜利渴望的同时,会大大提高自己在比赛中的发挥水平,甚至会超水平发挥。但消极的暗示会使运动员逐渐失去对胜利的渴求,失去比赛的信心。因此,在对运动员进行暗示性训练时,可以加强运动员对自己心里暗示的能力,增加心理承受能力,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比赛上,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三、关于对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任何训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培养,循序渐进[5]。针对心理上的培养,需要运动员长时间的训练坚持,逐渐达成效果。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逐渐摸索出真正适合自己的心理减压方法,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训练成功。与此同时,教练要通过对运动员训练的水平和进步进行观察和分析,制定出适合运动员自身训练方向的方案,逐渐设置训练任务。以此将运动员的培养做到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与技术水平以及身体的素质进行结合。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是为了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发挥,不受心理波动的作用而导致发挥失常。因此,从这一角度上看,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身体素质的联系十分重要。为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正常发挥,可以让运动员在一些类似于比赛的训练中进行实战训练,以此来大大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

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要加强与教练的沟通交流,当训练中出现问题时,教练要及时进行沟通解决,以保证不会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障碍。在日常的训练生活中,教练要对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运动素质较差的运动员积极给予帮助,与他们进行时常的沟通,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帮助他们运动任务的完成,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和安慰。对于不同的队员要给予不同的帮助,因材施教,对于他们训练方法的制定也要不一样[6]。针对每个运动员的特性特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制定适合他们的训练方案,对于他们的不同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运动员的个性化发展。

四、总结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能力的增强需要反复的训练和长期的努力,不仅是运动员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教练和整个团队的努力。运动员通过对自身抗压方法的探索以及教练的科学方法的制定,对各个运动员进行长期有效的锻炼,从而大大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对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方法进行分析,以促进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全面发展,将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在国际上产生的影响逐渐增大,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伟,丛郁林.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7.

[2]卜启娟,陈敏.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4,22(3):43–44.

[3]洪国梁,杨婷,付萍萍,等.周口市体校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的调查与思考[J].体育师友,2018,041(006):24–25.

[4]阮湘平.浅析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2):75–75.

[5]黄雪、刘媛媛.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素质的变化及培养研究[J].商,2015(07):274.

[6]李奕明.浅析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运动精品,2016,35(6):107–108.

作者简介:杨静(1986—),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乒乓球培养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乒乓球与大铁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迷你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