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现状、影响因子及改进策略

2020-09-10 00:45李文龙
体育风尚 2020年9期
关键词:反馈机制

摘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实施为了解学生身体状况提供了支持,但从当前实施的现状看,仍然存在着宣传推广不到位、检测结果权威性不足、反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科学性存在争议、检测手段较为滞后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体质标准不够重视等影响因子密切相关。为了促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更好实施,应该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切实提升学生体质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质标准;检测设备;反馈机制

学生的体质情况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必须得到充分重视,而想要提升学生体质,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体质情况,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改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文中简称为《标准》)是了解学生体质情况的参照标准,而这一标准的颁布实施能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养成更好的体质。很多学校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设置了考核项目,但是由于《标准》中很多内容存在争议而影响了它的权威性,并且造成《标准》的宣传推广不到位。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现状分析

《标准》的颁布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施现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以下进行详细分析。

(一)宣传推广不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对《标准》缺乏了解,而从具体情况看,有的学生虽然知道《标准》的用处,但对其中的内容知之甚少;有的学生只是对某一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但这样更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知[1]。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宣传推广工作的不到位,比如很多学校在宣传中只是将《标准》进行简单的介绍,而没有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这样不仅造成学生对《标准》了解程度的不足,还导致学生认识不到《标准》的重要性,从而在体质测试中表现出消极、散漫的態度,极大地削弱了测试成绩的准确性。

(二)检测结果权威性不足

基于《标准》对学生体质进行检测是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质状况,一来可以通过数据整合反映学生整体的体质状况,二来可以为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提供资源,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体质检测过程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不仅没有遵循科学的检测程序,而且检测设备也较为滞后,从而造成检测结果缺乏权威性。这样一来,体质检测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就大打折扣,甚至有的学校将检测过程直接省略,而后参照过往数据随意编写。《标准》的作用只有经过严谨的检测才能得到发挥,因此完全有必要建立专项检测机构对学生体质进行检测。

(三)反馈机制不完善

体质检测的目的是了解学生体质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提升与改善体质状况的各类措施,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体质检测反馈机制不完善,造成体质状况信息不能及时传达给学生[2]。参加体育锻炼是改善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途径,但是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与运动方式,否则不仅难以改善体质,还可能对身体造成更为严重的损伤,因此如果体质状况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就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从原因上分析,体质检测工作的不严谨、不科学是一个方面,而学校、社会用人单位等对学生体质标准的不重视也是影响反馈速度的重要因素。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现状影响因子研究

通过对《标准》实施现状的分析,可以从中总结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影响因子,以下进行具体研究。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科学性存在争议

《标准》在颁布实施后,其中的内容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而是存在着一些争议,比如有的学者认为《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到“区域差异”,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青少年会在体质状况上存在差异,如果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要求,会造成很多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基于《标准》的检测项目需要根据青少年的体质情况进行进一步细化,比如不同性别、不同身体机能要对应不同的检测项目。对于《标准》科学性的争议是阻碍《标准》宣传推广的重要原因,很多学校在向学生解读《标准》时,会因为难以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而影响解读程度。

(二)检测手段较为滞后

想要获得准确、有价值的体质状况数据,需要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检测设备落后,仍旧停留在“手工操作”水平,这样不仅会增大检测数据的误差,还会极大降低检测效率,造成体质检测周期的延长[3]。检测手段的滞后是影响体质检测结果权威性的重要因素,这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有着很大关系,比如很多学校只是将体质检测作为一个“形式”,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极为不足,从而减少了先进设备的引入。

(三)社会用人单位对体质标准不够重视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储备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会影响到国家建设。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没有对“体质标准”提出要求,而是将重点放在专业类型与学历程度上,这样一来,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自身都会对体质检测不够重视,比如高校会在学生考核中弱化“体质考核”这一项目,而学生会降低对自己的体质要求,不再积极参与体质检测以及体育锻炼。从供需关系上分析,社会用人单位对体质标准的“不需要”造成了高校与学生的不重视,但寄希望于改变用人单位的观念是不现实的,还要从学校与学生方面入手进行改善。

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改进策略研究

通过对《标准》实施现状与影响因子的分析研究,而后制定相应的改进策略进行应对和改善,以下进行具体阐述。

(一)从实际出发,提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科学性

针对目前存在的“争议”,教育部门需要对《标准》的内容进行革新,而在革新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将我国青少年学生在体质状况上存在的“区域差异”“性别差异”等充分考虑进去,从而促进《标准》适用性的提升。另外,在检测项目的设立上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但不能盲目照搬,而是要根据本国学生的体质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标准》科学性的争议还与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不足有关,人们用一些陈旧知识来评判《标准》,因此在革新《标准》的同时也要加大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

(二)引入最新检测设备,提升检测结果权威性

随着时代发展,体质检测技术在不断革新,而从目前情况看,体质检测中除了常规的测试场地、测试设施外,还包括用于数据采集与上传的各种先进软件,目的是更准确、更快速地获得体质检测数据以及分析结果。《标准》的实施中应注重最新检测设备的引入,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效率,但想要切实发挥检测设备的作用,还需要提升检测人员的素质,目的是提升检测程序的科学性与严谨性,从而为有效提升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奠定基础。

(三)构建合理反馈机制,提升体质标准对学生的指导性

学校要承担起提升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责任,引导学生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并積极通过体育锻炼进行改善[4]。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构建合理的反馈机制,比如在体质检测后,学校不仅要及时向学生传达他们的体质状况信息,还要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改善规划”,从而指导学生逐步改善自己的体质状况。在改善体质状况的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而这对于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逐步提升用人单位对“体质标准”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张强峰.身体素养导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阶段)制订分析与实施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2]陈善平,刘丽萍,张中江,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态度理论模型的实证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02):196–202.

[3]单紫徽,喻龙,宋绍鹏.核心素养视阈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6):1+3.

[4]凌航,黄晓丽.农村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困境分析[A].2017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2017.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平顶山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平顶山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与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及相关性研究》(编号:PXY-QNJJ-2019018)。

作者简介:李文龙(1988—),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平顶山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社会体育学。

猜你喜欢
反馈机制
大学生课程考试反馈机制的研究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数据结构课堂上教学信息反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