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啦啦操队形编排方法变化设计

2020-09-10 07:22袁春都红梅
体育风尚 2020年7期
关键词:编排高校

袁春 都红梅

摘要:啦啦操队形的编排和变化设计有助于提升演出效果,保证动作的连贯性,是整个演出的关键因素。就目前而言,各个高校啦啦操队伍对于队形变化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设计队形变化时也不断进行创新。但是目前队形编排和变化设计仍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再设计时也忽视了场地、人员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队形变化效果不够突出,影响了整场演出。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啦啦操队形编排、变化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啦啦操表演的手位动作特点、队形变化要点,为队形变化设计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啦啦操队形;编排

一、高校啦操队形编排及变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啦啦操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队形变化设计逐渐遇到了更多的问题和挑战。虽然现阶段的队形变化设计已经去到了显著的进步和改善,但是其中仍存在诸多問题,不仅仅影响了啦啦操表演的演出效果,也会影响队员排练以及整体动作的编排设计。

(一)缺乏良好的视觉效果

在高校啦啦操表演和比赛中,对比组合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在表演、比赛的过程中,对比组合利用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的队形变化,一次又一次的为观众和评委们带去精彩的市局体验。但是目前各个高校啦啦操队伍针对对比组合队形编排设计不够系统,缺乏必要的创新。由于场地、人员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队形变化设计缺乏视觉效果,也难以为观众们带来感染力。而且队形变化设计未考虑到参演人员数量、演出场地大小等实际因素,使得设计人员难以将精彩的队形变化方案与参演人数结合起来,导致队形变化与舞台效果、演出内容相脱离。

(二)场地利用率低

队形变化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音乐节奏、演出人数,也要以表演场地的规模为依据,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从而设计出视觉效果更好、节奏感更强的队形变化方案。但是当前负责队形变化设计的学生及教师,虽然充分考虑了人员数量以及音乐对于队形变化的影响,却忽视了场地因素的影响。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未将现场的一些特殊因素考虑进来。比如部分场地有标志性的物体,例如地板标识点、篮球架、参照物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队形变化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在设计以及排练的时候,这些关键性的元素都没有被充分利用,不仅仅影响了队形变化的效果,也降低了演出过程中,队形变化的效率。部分高校啦啦操队形变化设计也没有对场地空间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得队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十分局促,而且也导致队形不够饱满,缺乏层次感。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啦啦操队形变化仍然集中在二维平面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比较经典,但是无法充分展现出人员的活力。虽然已有部分高校啦啦操队伍开始采用三维的队形变化方案,但是由于设计不够充分、细致,导致整体缺乏空间感和美感。

(三)队形变化不够多样性

在完整的啦啦操表演中,队形变化的频率和样式会对正常表演的效果带去较大的影响。当前很多高校啦啦操队伍由于人员不足或意识不到位等原因,并未对队形变化进行专业的设计,这就使得在整个表演过程中,队形变化的次数很少,而且变化时缺乏层次感和美感,不仅仅没有带来更好的效果,反而让观众们觉得啦啦操表演十分混乱,缺乏秩序。大部分队员没有系统地掌握队形变化的技巧,动作的规范性也较差,简单、单一的队形变化能够顺利完成,但是一旦涉及到多维度、多方向的队形变化时,整个啦啦操队伍就会手忙脚乱,难以展现出统一性。

二、优化高校啦操队形编排及变化设计方案的措施

(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高校啦啦操表演的规模较大,参与的人员数量也更多,在编排队形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包括人员数量、表演时间、音乐节奏以及演出主题等。众所周知,啦啦操表演是一个感染力极强的节目,要求参演人员能够把握住音乐节奏,并把握住表演的动作力度,在保证整齐划一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表演中,从而感染现场的观众。

在编排队形前,需要了解每一个参演人员的体能状态。啦啦操表演需要人员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能够适应短时间内高强度的表演,因此在挑选人员、编排队形的时候需要优先选择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确保他们能够带来更好的演出效果。大部分的啦啦操表演时间在三分半到五分钟之间,曲目不同,演出的时间也会随之变化,而且表演的强度也和音乐节奏有关。啦啦操队员自身也要加强身体素质,加强日常锻炼,各个高校应当组织集体训练,既可以避免学生出现肌肉拉伤等现象,也能够加强各个队员之间的默契。只有队员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队形变化的速度和频率。

为了保证演出效果,队形编排方案一定要进行多次的模拟和试验,确保与音乐节奏相符合。如果表演人数较多,为了避免队形变换时出现混乱,或者影响到整体的演出效果,在演出的过程中,队形变化次数应当控制在三次到四次之间,而且队形的形状应当以十字形或三角形为主,这两种队形易于变换,不容易出现站位错误或变换时间过长等情况。为了进一步保证啦啦操队形编排的效果,编排人员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在充分了解演出要求、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去设计队形。

(二)合理运用基本手位

啦啦操表演对于基本手位的使用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由于基本手位的动作相对简单,因此表演过程中更有节奏感,相对干净利落,最重要的是基本手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层次感。啦啦操表演中共32个基本手位,根据手位动作的不同,以字母进行编排分类。在设计地形变化的时候,可以将基本手位融入到其中,在队形变化的过程中增加手部动作,不仅仅优化了队形变化的整体效果,也能够给观众们带来更新颖的视觉效果。

手位选用能够体现出队形变化的多样性。高举、屈臂等手位动作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展示出队形变化的层次感,也能够将队形变化的过程中展现的更加清晰、明确。在对比组合中加入K类,可以体现出更强的对称性,而高低手位的运用,能够体现出波浪形的队形变化过程中的高低起伏感。党啦啦操队形呈现流动变化时,旗兵类手位的运用可以加强队形变化的稳定性,不至于让观众眼花缭乱。

注意手位搭配的合理性,能够提升队形变化的美感。不同类型的手位搭配在一起可以提升啦啦操表演的美感。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应当先后变换层次队形和组合队形,而波浪队形的变化则要在组合队形之后。在上述的队形变化过程中,可以将弓箭类、T类以及A类等手位穿插在一起,让手位的变化呈现连贯性和接续性,依次完成每个手位动作也能够丰富队形变化的效果。

在变换队形的时候,手位与场地空间的融合也能够加强队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腾空空间、地面空间的与手位运用的搭配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现出队形变化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为了提升队形正面和侧面的展示效果,可以运用W类和M类等手位,这类手位的合理展示能够增加队伍的正面和侧面的生动性,而且借助队形变化,也可以让队员更好地展现出不同手位的特点,提升啦啦操表演的趣味性。

(三)巧妙运用队形组合形式

随着啦啦操队伍人数的增加,队形变化的难度也会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展现出队员之间的默契,降低错误率,在设计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队形组合结合串联在一起,利用不同的组合队形形成连贯的队形变化效果,为观众们带去更具观赏效果的表演。就啦啦操表演来说,组合队形方向和位置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啦啦操队伍一般是以五人为一列,常见的队形组合有一字形、十字形、T形等,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不同的变化。在编排队形的时候,一定要将人数考虑进去。如果演出未要求具体的人数,应当尽可能精简,人数越多,动作越复杂,难度也就越大,而且队形变化的时候也比较混乱。如果队型组合比较单一,那么在变化的时候则应当着重体现层次感,给人一种错综复杂的感觉。如果队形组合是比较复杂、多层次的,那么在设计队形变化的时候则应当整齐划一,变化方位应当尽量统一,避免过于混乱。

(四)充分利用场地空间

在设计、编排队形变化时,应当首先将演出场地划分为多个区域,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利用各个空间。大部分的啦啦操队形变化集中在中间区域,忽视了四个边角区域的价值,导致队形变化过于紧凑,难以展现出更好的效果。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设计队形变化时可以根据队员数量和场地空间,将四角区域和中间区域混合搭配利用,在变换队形的时候队员可以从分散变为集中,也可以利用对角线、中轴线进行占位调整,增强队形变化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如果队员身体素质过硬,也可以借助腾空和叠加等方式将队形变化从二维空间拓展到三维空间。队形变化具体可以分为地面、站立、腾空或者是将多个变化方式结合在一起,贯穿整个啦啦操表演过程。腾空变化的难度较大,要求队员们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性,在设计变化的时候腾空次数应当控制在四到六次左右,而且要将腾空变化与地面变化结合在一起,提升队形变化的空间感。队形变化要始终遵循形式美这一基本原则,而且要不断为观众们带去更新奇、惊艳的视觉体验。为了保证队形变化的准确性和节奏感,应当适当降低队形变化时各个队员的动作难度,优先完成队形变化。

(五)提升队员凝聚力和综合素质

啦啦操队形变化离不开队员之间的协调合作,这意味着队员之间要具备较强的凝聚力,而且各个队员之间也要配合默契。在日常的训练中,不仅仅要提升队员的身体素质和体操能力,也要注重默契度、配合度的训练,在设计队形变化时,要充分了解队员之间的默契度,进行腾空变化时,需要多名队员相互配合,教练也要从中协助,挑选出默契度较高的队员来完成训练和演出。在演出和训练的过程中,队形变化和编排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队员的综合能力也会不断提升,队形变化的难度也会逐渐提高。为了更好地展现出啦啦操队伍的实力,教练和各个队员之间要建立起默契,不断完善队形编排方案,展现出最好的效果。队员的实力是队形变化设计的基础,只有队形设计而无法表演出来,是大部分高校啦啦操队伍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队员默契度不高,也可能是因为队员综合素质不足,难以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和演出要求。因此各个啦啦操队伍的教练更应当制定出专业的训练方案,针对队伍中各个队员的实际情况,去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以便能够展现出更多元化、丰富的队形变化方案,保证啦啦操演出能够吸引观众们和评委们的目光。

三、结束语

队形编排以及变化设计是高校啦啦操表演和比赛中最關键从因素,不仅仅体现了队员之间的默契度,考验了队员的表演能力,也决定了比赛结果以及演出效果。因此在编排动作的同时,也要注重队形编排以及变化设计方案的制定和调整。让啦啦操动作与队伍形式能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在设计队形变化的时候,也要注重从多个角度去展示队伍和表演的节奏感和美感,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将队伍整齐划一的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张晓丹.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编排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 (13).

[2]易晶.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队形创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编排高校
浅谈电视新闻节目的合理编排
初中两种版本教材中电学实验的编排比较与分析
提高报纸编辑版面编排策略的探析
电视节目编排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