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式学生体质测试的组织细则

2020-09-10 07:22兰成伟
体育时空 2020年9期
关键词:体质测试细则课堂教学

兰成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5-106-05

摘  要  我国的中学、中专、高职和本科院校,都要对在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组织方式各有不同。经过问询调查,大部分学校是由一位老师带领一个班的学生,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就像上课一样进行各个项目的测试,这样的测试模式称为课堂教学式测试。为使测试工作更顺利、成绩更优秀,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体质测试  细则

一、第一次课讲解内容

(一)测试内容、测试进度、测试不同项目的着装要求和提出预先练习的要求。

(二)不得请人代替测试,一经发现,属于作弊行为,就得按学校的学籍管理相应条款进行处理,警示同学们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二、如何分项组合

第一种:

立定跳远组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

身高体重组合800/1000米跑;

50米跑组合坐位体前屈+肺活量。

第二种:

立定跳远组合800/1000米跑;

身高体重组合50米跑;

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组合坐位体前屈+肺活量。

采用这两种分项组合,分开了上下肢力量、有氧和无氧运动,更利于成绩的发挥。

三、身高和体重组合,采用流水线作业进行测试

(一)测试前,集体讲解

1.测身高和体重都要脱鞋。

2.站上体重秤(露出显示屏)保持稳定不动。

3.身高测量方法是并腿、直腿、站直、腿背头靠标尺、头正居标尺中、两臂自然下垂放在体侧。

4.测试流程(排队站位、先测什么后测试什么)。

(二)器材和场地布局图

体重秤和高度尺之间间隔0.6-1.0米,老师、体重秤和高度尺三者成等边三角形;或者使用身高体重为一体的测试器材,测量身高的同时,也能测试体重。见图1。

(三)组织流程

1.顺序:依次排队1,称体重2,量身高3,离开4。

2.让科代表甲协助老师组织同学们排队;课代表乙

协助读取体重秤称量数据、并报告给老师;班级里最高学生帮助测量身高(先以他本人或第一位学生为例,老师讲解演示如何正确测量和读取高度数据)、并报告老师;老师做好成绩记录,同时观看二个测量内容的正确性,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3.如果使用身高体重测试器材,只需排队、依次脱鞋站上器材,班里最高学生负责测量身高和给老师报告测量数据,老师负责观看重量数据和记录成绩。

四、坐位体前屈和肺活量组合,流水线作业进行测试

(一)热身活动时加强体前屈柔韧练习,充分拉伸体前屈柔韧

(二)集中讲解要领和示范动作

1.座位体前屈测试要求

坐姿、腿直、脚成倒八字蹬住底板、以髋为折叠点前俯上体、双手中指同步缓慢推动滑块两侧到达极限,此动作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腿直、双手同步、缓慢,否则无效。如图2。

2.吹肺活量的技术

(1)正确使用吹嘴

讲解和示范,试试用多大的力度把吹嘴贴紧嘴巴、而不至于使吹嘴变形和漏风,吹嘴下端插入吹管大孔,整个过程保持吹管下端的小孔通畅。

(2)正确吹气

动作要领:扩展胸囊、先充分吸满空气、暂时闭气、把吹嘴贴住嘴巴、中等速度持续呼气直道极限,一旦开始呼气,不得停止或减力,接近极限时可以前屈上体,尽可能多地呼出体内气体。教师用手势水平移动的速度来演示吹气的速度,不能“爆吹”和缓慢地吹气,“爆吹”是爆破式快速把体内气体发出。提醒学生不能在吹气过程中换气以增加肺活量,因为一旦气流减弱,仪器会终止记录。

(三)组织流程

1.器材和场地布局图

2.组织流程

(1)顺序:依次排队1,吹肺活量2,测坐位体前屈3,离开4。

(2)学生甲组织同学们排队,并分发吹嘴给排队的同学。同学拿到吹嘴后,亲自体验吹气过程和力度(吹气力度和用手顶吹嘴跟嘴巴完好贴合的力度)。

(3)教师观看肺活量仪器的数据、吹嘴下端的通气孔是否被堵住和学生吹气发挥的状态,通常一次就能吹出最好成绩。通过肢体语言和仪器显示的数据,判断如果没有尽力或者发挥不好,让学生再来一次。

(4)学生移步测试坐位体前屈,学生乙负责组织排队、提醒学生脱鞋、监督动作标准与否、读取数据并报告给老师、以及给滑块复位。

(5)整个过程中,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测试的全过程都要在老师的目视之下,如有偏差立即纠正。成绩的登记由老师一人负责。

五、立定跳远

(一)规范立定跳远技术

测试前的练习课堂,采用分解练习法使所有同学会正确地立定跳远。分解练习法如下。

1.“向上跳”动作要领

双脚并拢或与肩宽、预摆手臂、半蹲、然后向体前面一米的地方雙脚蹬地同时跳起,只求高度不求远度,膝微屈落地,可解决起跳蹬腿不充分的问题。

2.“向上跳”动作要领

在向上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远度,要求蹬直双腿腾空,屈膝落地,可解决跳起腾空高度不够的问题。

3.“向上跳”动作要领

在“向上跳”的基础上,强调团身收腹落地,可解决落地团身不紧的问题。

三种跳法,老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之后,组织学生练习一组(连续10跳),通常全部都能掌握正确的立定跳远。

(二)器材和场地布局图

老师坐的长条凳距离跳远纵轴1-1.5米,跳远区选择防滑的地面,或者使用专门的跳远垫,着地区域前方3米和左右3米以内无障碍,在教师一侧纵向放置皮尺,皮尺起点放在起跳线(沙台或橡皮泥)后沿。也可在田径运动场的沙坑进行测量,所需工作人员较多,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第一、落点和踏板齐平,第二、踏板处要由专人清掃沙土,第三、落点处要快速刮平,第四、由二人持皮尺的两端丈量成绩,第五、要由专人负责给落点做标记,选择最远落点丈量成绩。

(三)组织流程

1.测试课堂的热身活动,充分活动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腰部、小腿后肌群和大腿前后群的肌肉。

2.讲解顺序:科代表甲组织学生排队1,学生移步到起跳点2测试,落地站稳3,向前迈步离开或再右转返回进行下一跳4。

3.讲解示范起跳技术:两脚开立与肩宽或略比肩窄,脚底平行,脚后跟离地,做好起跳准备。

4.教师坐长条凳上降低视线,以便准确判定落点。

5.预判学生的跳远成绩,跳得近的取位凳子的红色区域,跳得远的取位凳子的黑色区域。

6.准确判断着地点(离起跳线最近的垂直距离),并做好标记,记录学生的最好成绩。

7.教师点名后,科代表乙负责发令起跳和犯规检查。

8.教师的注意力要从起跳开始保持到落地站稳结束。

9.通过学生跳远的肢体语言,观察学生是否尽力发挥或者发挥失误。若技术正常发挥,通常第一次或第二次就能表现出最佳成绩,第三次就可以免跳啦。如果存在哪方面的技术不足,立即提醒,让学生下一次跳远时改进。

六、引体向上

(一)测试课堂的热身活动,充分活动腕关节、肩关节、屈腕肌群、曲肘肌群、胸大肌、斜方肌下束和伸大臂肌群

(二)徒手演示引体向上标准动作,并强调引体向上的要点

1.跳起正握单杠、握距与肩宽或略比肩宽。一个完整引体向上的要点是:静止悬垂开始(肘关节伸直)、下巴越过单杠上沿、下落至肘关节伸直(方可连接下一个动作)。

2.根据身高选择高度合适的单杠,高个子使用高杆、矮个子使用低一点的单杠。

(三)器材和场地布局图

学生与老师面对面,老师站中间器械的前方3米左右,器械下方放置缓冲垫、或者是沙坑,科代表站测试学生下方的侧面。

(四)组织流程

1.一个一个地依次测试。

2.老师点名后学生走到器械下方,跳起、双手正握器械、悬吊身体,此时身体如有前后摆荡,或者练习过程中身体前后摆荡,由科代表双手控制其大腿使其停止前后摆荡,途中如果脱手掉落,由科代表负责保护。

3.每完成一个,老师大声报数,如果其间有不标准的动作,不计其数。

七、仰卧起坐

(一)测试课堂的热身活动,充分活动腰腹部和大腿,比如腹背运动、弓步压腿

(二)集中女同学讲解

1.准备姿势为仰卧、屈膝(大小腿约成90°)、双手摸头侧或耳朵。

2.同伴帮助按压脚背,采用‘骑坐’方式,半坐在测试者的脚背上,双手拉住小腿,这样可以防止测试过程中练习者的大小腿角度发生变化,如图6所示。

3.每个计数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双手摸头侧或耳朵、起来时肘关节触及膝部和下落时背部着垫。

(三)场地布置

如图7所示,三床仰卧起坐垫子靠近并排放置,测试者的头朝同一方向,帮助者在同侧压住练习者的小腿,老师站在测试者的侧面,一眼就能看清每位同学的动作,帮助计数的课代表甲和乙站在老师的旁边。

(四)组织

1.老师按学号顺序或者随机抽三位同学,分别在1、2、3号垫子上做好准备姿势,再点三位同学做“帮助者”,帮助测试的同学压腿、并计数,这三位“帮助者”也是下一组的“测试者”。

2.让二位科代表站在老师的旁边,组成三人裁判组,协助老师数数,每人记录一位同学的个数,老师同时负责计时(宣布“开始”和“停”),各裁判所负责记录的同学、以及该同学仰卧起坐的个数不公开(只有裁判人员知道),所记成绩作为与“帮助者”所报成绩核对之用。

3.在全体同学测试前,声明“帮助者”给“测试者”压腿,并正确记录个数,老师宣布“开始”,三位‘测试者’开始练习;待一分钟到时老师宣布“停”)后,“帮助者”给老师报数;凡是本组有一位“帮助者”所报成绩与裁判组的不一致,本组成绩按无效处理,需要全体重做。

4.如果女生不多,可以一组二人;如果女生较少(几个),一个一个地测试,老师一人做裁判记录即可。

八、50米跑

(一)上课前,通知同学们着利于短跑的服装和轻便的运动鞋。

(二)测试课堂的热身活动,充分活动全身各部,以下肢、下肢各关节、臀部、髋部、腰部和肩部等部位为活动重点,做一些适合短跑的专门练习,比如摆臂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侧交叉步跑、后蹬跑和跨步跳等,不宜太多,每个动作练习一组即可。

(三)介绍和体验起跑姿势。不管是采用蹲踞式、还是站立式起跑,都要在测试前给予统一和练习,让学生“热炒热卖”。因为同学们不是学体育专业的,缺少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四)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和终点冲刺练习。先学习、练习起跑准备动作(“各就位”和“预备”),接着练习起跑,可以“横排为单位”练习,或者全班集体同步练习(间隔距离不低于两米)。老师发令,学生听到“跑”的口令后,瞬间蹬地弹射出去,做2-3遍。

然后是20-30米的加速跑,并连同终点“压线”动作一起练习。练习“起跑”之后,集中讲解加大摆臂和步幅进行“途中跑”,终点冲刺要全力过线和用胸“压线”。根据场地情况,几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练习2组,第一组练习完毕,总结不足,第二组练习时基本都能得到很好的改进。

(五)场地布置。

如图8,在田径运动场,选择一段50米(1、2、3道除外)跑道,最好把百米终点线作为50米跑的终点线。起点处,放置两个标志锥便于老师观察起跑线的空间位置,由课代表协助老师发令,老师要事先跟他讲解如何与老师默契配合、组织同学们“上道”、发令的口令和手势、以及如何处理犯规。终点处,老师负责记录成绩,同时兼顾途中跑和终点缓冲地带的安全;学生甲站在老师旁边,负责登记成绩;学生乙负责记录名次、召集学生及时按“A”路线返回、引导学生按“B”路线回到起点、清理缓冲地带的闲杂人员以确保安全、以及跑步的同学摔倒了要及时去帮扶。老师和科代表要对角站位,学生甲和乙由见习生或者老师挑选负责任的同学担任。

(六)组织。

1.老师确保做好了计时准备,以及缓冲地带和跑道无安全隐患才联络科代表发令;并准备好口哨,发现犯规或跑道中有危险,要及时鸣哨终止跑步。

2.老师把成绩报给学生甲登记。

3.通过观察跑步学生的肢体语言,发现没有尽力跑的同学,要求其返回再次测试。

九、800/1000米跑

(一)课前通知做好测试准备,包括着装,以及不要空腹和带病参加测试。

(二)测试课堂的热身活动,先进行400米慢跑热身,然后做徒手操热身,主要活动的部位有胸腔(扩胸、振臂等)、腰腹、下肢和髋膝踝关节。

(三)排除因身体情况不能参加跑步的同学,让这些同学协助老师做好成绩记录,也要参与临时“对象”搭配,为同学记录成绩。

(四)如何分组(以40-50人左右的班级为例)。

1.分组法

(1)满足以下条件可以采用二组分法:第一、男、女生人数基本相等,可以分成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第二、男生(或女生)占绝大多数,女生(或男生)只有少数几人,可以分成一组全是男生(或女生),另一组男女生混合;第三、全是男生或女生的班级。

(2)满足三组分法的条件是:男生(或女生)占比30%左右。可分成男生(或女生)一组,女生(或男生)二组。

(3)按学号有序分组。比如一个有35个男生和5个女生的班级,学号排在前20的男生为一组,其余男生和女生一组。这样容易查找姓名和登记成绩,即使有遗漏,也便于找出“问题”所在。

2.队形组织

(1)若分成二组,男、女生各站成一横排(通常是女前男后),或一排全是男生(或女生),另一排为男女生混合。

(2)若分组三组,每组站一排,女生在前排。

3.搭配临时“对象”

前排同学集体向后转,与对面的同学形成一一对应(不要有遗漏),并握手认识,记住姓名和长相特征(不要只记衣着),握手的彼此互为临时“对象”。如果两排的人数不对等,在人数较少的一组,老师指定一位或几位同学,拥有二位临时“对象”,即让一个人负责记录二个人的成绩。

(五)场地布置。

如图9,女生在800米起跑线后起跑,完成两圈;男生在200米起跑线后起跑,完成两圈半。老师站在100米终点线计时。在200米起点处的内突沿弧道区域,每隔10米放置一个标志锥(锥形筒),便于观察学生是否按规定路线跑进。

(六)开始测试。

1.起跑

(1)起跑前,集中讲解注意事项:起跑时不要拥挤、以防摔倒;途中超越从右边超越、不要接触同伴;弧道跑时不能从跑道内侧(标志锥内)跑进;途中跑时,如果自我身体感觉特别“异样”,比如很累、心跳很快、心慌、头晕、眼花等,就立即放弃跑步;一人一个名次、依次到终点;到达终点后不要坐下或躺下、要缓步走动;假如田径场只有一个班测试,可以从第一、二道通过终点,如果有多个班测试,只能从第三道以外通过终点。

(2)全是男生的小组,老师跟随男生到200米起点处发令,然后步行穿过中间的足球场回到100米终点处计时。

(3)全是女生的小组,老师在100米终点处发令和计时。

(4)男女生混合的小组,老师跟随男生到200米起点处发令,女生在800米起跑线后起跑,安排科代表在800米起跑线附近,看老师的手势(或旗示),与老师同步发令。

2.途中跑

(1)发挥临时“对象”作用。临时“对象”的任务是记录和登记他(她)的临时“对象”达到终点时老师所报的名次,以及跑步途中处理临时“对象”的突发情况和到达终点时的帮扶。

(2)老师发令后,时刻环视同学们的跑步情况,预测和排除安全隐患(比如让跑步很“累”的放弃跑步)、有无“漏圈”、有无途中放弃的、以及途中倒下的,并提醒场下同学给予临时“对象”及时帮助。

3.终点计时

(1)使用计时功能达“30道”以上的秒表,每到达一个按一次计时键,一人按一次,待全部通过终点后,把秒表中记录的成绩,按名次从第一开始逐个查看和登记。

(2)如果有哪个成绩找不到对应的同学,待登记完余下的成绩后,召集跑步的同学按名次排队,就可以轻松地找出該成绩所对应的同学。

(3)全部成绩都准确无误登记后,老师才可把秒表“回零”。

(七)测试完毕。.

集中做几次深呼吸和简单的放松练习,并观察同学们的健康状况,确认安全了才能结束课程。

通过教师精心组织测试,不仅表现了教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任的态度,也体现了对学生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爱,树立了师德师风;在德育教育方面,比如爱岗敬业、公平竞争、互帮互助、努力拼搏等,都能通过体质测试平台,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际学生体质健康标准[S].

作者单位: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体质测试细则课堂教学
守正创新 追求卓越 《今传媒》征稿细则
《宇航计测技术》征稿细则
征稿细则
《复杂油气藏》征稿细则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举校体制”分析
影响大学生体质测试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云南高职学生体质测试近三年数据对比分析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