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教育体制指导下张爱玲的文学创作

2020-09-10 07:22庞雯月孙雨晴
今古文创 2020年48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张爱玲

庞雯月 孙雨晴

【摘要】受现代教育的影响以及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思想与作品多以描写传统女性为主,彰显了对女性维权意识以及鲜明的人性批判,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文坛中具有无法取代的地位与影响。本文针对民国教育体制指导下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开展讨论。

【关键词】民国教育体制;张爱玲;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8-0024-02

一、民国教育体制指导下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思想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与民国教育体制息息相关[1]。这主要是由于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与其传奇式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现阶段,很多文学专业人士与学者对张爱玲的文学作品研究已经达到了较广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对其生平资料的深度挖掘,还对其文学主题、创作风格以及女性意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与凸显,有效挖掘出张爱玲文学作品的价值与意义。

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一直是处于热评不断的状态。在民国教育体制的指导下,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从小说艺术的角度,还是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或者是从神话结构学的角度都体现出非常深刻的内涵,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张爱玲去世以及其晚年期间相关作品的不断面试,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又上了一个新的高潮。张爱玲本身和其作品都在当下实现了经典。尤其是在其文学创作过程中,很多创作元素都受到了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比如张爱玲小说中对爱情的描绘不仅仅是对爱情的隔阂,同时也有对爱情的批判,爱情属于私人体验,但是通过作品展现出来就属于公共产品,这种情感既能够展现出风俗教化,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定的政治寓意。

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对其进行研究与阐述都不能从单一各方面开展,而是需要多维度、全面地进行阐释。文章从民国教育体制这一维度开展研究与探讨,通过对其人生体验以及教育教学经历等进行分析,全方位的认识与理解这一文学巨人——张爱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人的童年以及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对其今后的思想、情感以及人生走向等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张爱玲来说,亦是如此。张爱玲出生于名门望族,幼年时期的她便早早地接触到了传统经典文学,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张爱玲的曾外祖父李鸿章与祖父张佩伦都是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之 一,而张爱玲从小就跟着塾师学习传统经典,这也为张爱玲今后的文学创作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埋下了种子。由于张爱玲的童年刚好处在时代变革阶段,因此,她的思想与情感等又受到母亲与姑姑的影响,学习西方现代思想与现代文明,冲破重重困难,出国留学,学习钢琴、油画、现代小说等,为张爱玲的现代化文学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年时期的张爱玲同时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熏染,并呈现出了不凡的作品,七岁时便能写出家庭悲剧小说,八岁能够创作乌托邦式小说,成为大家赞赏的文学小天才。出国留学后的张爱玲受各种社会与家庭因素的影响返回国内,为了生计为杂志社撰稿,并很快迎来了她创作生涯的高峰期,《心经》《倾城之恋》等都是当时红极一时的作品,后又因发表了小说集《传奇》与散文集《流言》,成为当时最具文学影响力的代表之一。此时便是张爱玲文学创作时期的巅峰期。后因种种原因一度消失在文学视野中,直至八九十年代才重回文学乐坛。在幼年生活、战争以及留学回归等多重因素下,张爱玲的创作风格习惯体现平凡人生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以及悲怆、朴素、苍凉的创作风格体现出了张爱玲独具一枳时代女性特性。

二、民国教育体制指导下张爱玲的文学作品特点

张爱玲年幼时期家境显赫,曾外祖父李鸿章时期为官宦之家,拥有政治权力的最高峰,因此,童年受到传统陈旧官僚思想的影响与熏陶,但在张爱玲父辈时期家境败落,再加上父母离异等多方面的影响与打击,导致张爱玲拥有了异于常人的人生经历,对于政治、权力、家庭有了不同于其他普通人的特殊性感悟,自小便对现代文学以及洋化的生活方式产生兴趣与好奇;另外,国民教育体制下,在夹缝中接受教育的张爱玲在西学西艺的影响下更加重视平凡生活,散发着对社会和谐、家庭团结的向往,并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灵魂安放之处。政治地位发生变化、战争起伏不断以及家庭的变故致使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透露着不圆满、缺乏安全感的悲凉情感。作品中的悲凉情感在张爱玲的第一篇小说《霸王别姬》中充分体现出来。张爱玲笔下的《霸王别姬》将女权意识发散出来,远离了政治、权力、国家等宏大叙述,通过对虞姬的人物形象塑造,以一个陪衬的视角对男人的世界以及女性地位進行了深层阐释[2]。小说中,虞姬的爱情陷入无奈与无望之中,“她仅仅是他的高亢的英雄的呼啸的一个微弱的回声,渐渐轻下去,轻下去,终于死寂了”这段话中直接表现出了虞姬对项羽的爱只能成为英雄的附属品。“这是您最后一次上战场,我愿意充分地发挥你的神威,充分地享受屠杀的快乐……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谄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战斗力。”这些都显示出了张爱玲作品中的悲凉。

在民国教育体制的指导下,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显现出非常浓厚的女性意识。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很多色彩鲜明的女性角色,这些女性角色虽然有着较大的性格差异,但是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似乎都遭遇着有男权社会带来的痛苦爱恋,但是每个人却又安于承受这份痛苦,这也表明张爱玲在小说中充分地对女性自身进行重新审视。《金锁记》中曹七巧被迫嫁给江家少爷,虽然在江家受尽冷眼,但是曹七巧并没有与自身命运抗争的意识。反而在最后选择与鸦片为伴,这也表明张爱玲对女性自身的很多行为,以及当时的社会客观现象进行反思, 这种现象更是女生的一种生存状态。张爱玲对女性性别意识进行了重新审视,同时也在作品中充分地体现出渴望女性得到解放的观念,这也是民国教育体制下所展现出的新的作品形象。比如在小说《五四遗事》当中,便充分地展现出张爱玲对女性解放思想的渴望。五四运动将很多西方思潮带到了中国,而男女老少的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生活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创作思想,在民国教育体制下,张爱玲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张爱玲所出生和生活的上海是中国最早的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其中的传统文化更多地被外界文化所冲击,外来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上海的新思潮,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形态,进而逐渐形成了“海派文化”。张爱玲一生创作作品众多,《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等都是她的作品,在民国教育体制指导下,张爱玲的很多作品都向大众展现了女性的悲惨命运,同时也通过笔触描绘了在当前时代下女性所做的苦苦挣扎,进一步展现女性在当前社会所暴露出的弱点,这种较为浓郁的女性意识体现出张爱玲为广大女性同胞发声音,更是凸显张爱玲作品的先进性。

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十分纯粹,文字风格比较风趣。中西文化的相结合,又使得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形成灵活多变的语言风格,在充分体现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上,同时又体现出了西方现代小说的跳跃性,有效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的相统一[3]。比如,《沉香屑·第一炉香》与《沉香屑·第二炉香》中,张爱玲对丫环的描写,从语言到神情都与《红楼梦》中描写丫环的情境相似,在人物对白上也较多的引用了《红楼梦》中的对白场景。另外,“细细”“光辉”等字眼的运用都体现出了张爱玲对西方文学语言风格的现代化运用。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其创作特点相当明显,无论是对性别的批判还是对人性的剖析都是非常深刻的。张爱玲作为上世纪40年代我国文苑的一朵奇葩,借助其透彻的洞察力以及中西融合的叙事方法,将其作品以经典的方式带到大众面前。张爱玲的小说中包含了对男权女权意识的反思,同时也包含了对人性的剖析。对以个人为中心的性格进行揭示,同时将其中所包含的冷漠、自私、虚伪等品性都抽离出来[4]。在张爱玲的笔触下,一张张丑恶畸形的人性面具暴露在人们面前, 张爱玲也有效地通过笔触来思考,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社会现实。此外,从张爱玲的作品中也能感受到其中所体现的悲凉氛围,尤其是给人 一种更加深刻的生命体验。在张爱玲笔下的人物特点都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这些人物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和家庭背景虽然有所不同,但是这些人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就是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从张爱玲的作品中能够体现其中的人物角色都有自己的主见,但是都不由自主地一步一步走向命运的深渊。因此有学者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评价:没有人对命运的胜利,理想对现实的凯旋,人的自信结果往往被证明不过是自负,受到现实的嘲讽[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张爱玲作为中国文坛中的一代翘楚,是上个世纪中名噪一时的才女,以其独特的文学创作特点、犀利的文字以及冷静的笔触,为后人呈现出了上个世纪新旧文化交汇时人们的内心挣扎与灵魂碰撞,体现出了人们在凄凉、悲惨的社会背景中隐匿的心理、卑微的人性以及难堪的遭遇,她桀骜不驯的孤独姿态体现出了对平凡生活与琐碎人生的坚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张爱玲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远意象与国外的意识流有效结合共筑了其独特的文学堡垒。因此,张爱玲的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为文学的发展创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音璇.论张爱玲后期小说的女性意识[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2]陈琛.论张爱玲女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A].荆楚学术,2017年第7期(总第十五期)[C].2017:3.

[3]王攸欣.論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与价值体验[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01):223-227.

[4]师婧昭.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解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6):138-139.

[5]付鹏.张爱玲文学作品创作浅谈[J].文学教育(上),2020,(02):33-35.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张爱玲
名人的味道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电影与文学创作间的互文研究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