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弥文学作品中的江南文化元素

2020-09-10 07:22王沁怡
今古文创 2020年44期
关键词:当代文学江南

【摘要】 苏州文学百花齐放,新老作家络绎不绝。这些文人大都出生在江南或者长期在江南生活,他们的创作元素大都有江南文化的烙印。在众多江南文人中,叶弥算是有代表性的一个,一直也是江南文坛中颇有影响力的一位。叶弥有着非常出色的文学才能,凭借对生活的丰富体验和细腻深厚的文学功底,创作了众多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生动形象的人物画面,每个人物的内心灵魂的挣扎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江南文化的影响力来看,江苏女作家的创作不仅可以表现出其当前的创作特色,而且可以在江南文化精神的影响下看到独特的地域小说和具有深远意义的女性写作。她们丰富了江南文学,不仅对江南女性文学有深远意义,同样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我国的文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叶弥;江南;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4-0019-02

叶弥,原名周洁,1964年出生于苏州,在六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了苏北的农村,破旧的苏北农村和苏州截然不同,这也对叶弥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与有些文学作家不同的是叶弥开始自己的文学之路较晚,1994年,30岁的叶弥已经结婚生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当时的《苏州杂志》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名厨》,才算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写作之路。1997年叶弥发表了《成长如蜕》,当时是发表在了《钟山》上,随后被《小说选刊》转载,在文学界慢慢崭露头角,最终好评如潮获得了当年的最佳小说奖。后来又陆续发表了《现在》《耶稣的圣光》《天鹅绒》等小说,也都引起了很大关注,此时的叶弥已经在文坛享有盛誉。但是,在过去的20年中,叶弥并没有发表太多作品。

一、江南文化影响的认定

(一)吴文化与江南文化一脉相承

叶弥,苏州人。按照江南文化的划分,苏州属于江南文化范畴里的吴文化。在叶弥的作品中不乏江南元素的体现:凤毛常走的小巷子就是典型的江南巷子的风格;《天鹅绒》中唐雨林在农村家里喝的碧螺春茶,他回苏州找的天鹅绒的布料等等。江南元素在叶弥的作品中有很多体现,也无疑体现了江南文化对叶弥今后对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正是因为从小生活在江南,对江南各地的文化有深刻对体会,叶弥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有体现江南邻里街坊的日常生活。

(二)江南味道的乡村记忆

童年的记忆使叶弥或多或少都有乡村的记忆。她的童年记忆可能不在江南,但具有江南浓郁的风味。江南的生活烙印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作品中,对农村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农村居民和各種形状和颜色的物体进行了描绘,并展现了诗情画意的姿态。《天鹅绒》里描述乡田景象:“雾气把田野里的干草和青草的香味一阵阵驱赶进屋来,仿佛赶着群羊。家具被黑暗模糊了线条。”叶弥所刻画的小说里的场景不正是江南小镇的真实写照:诗情画意,阴雨连绵。叶弥对白菊湾花码头镇的描述:“满地野菊花,满山青竹。霞光普照,山鸟不时飞起。清静而意境深远,这里是不是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读者霎那间仿佛身处满山遍野的江南花乡,想起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在叶弥的小说中我们总能找到江南的影子,文化的烙印是潜移默化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也就不奇怪了。

二、吴语方言书写

在早期的叶弥乡村小说中,语言基本是原始的,表达是冲动和纯粹的。如小说《闲来无事》的这样写道:

闲来无事,农民彭建明要到城里去走亲戚。那门亲戚是他的远亲,据说是某个局的科长。昨天夜里,彭建明赌到12点整,回来后一觉睡到10点钟,醒来后光坐在床沿上发愣.不知道今天该做些什么。

——叶弥《闲来无事》

值得注意的是,与叶弥不拖泥带水的叙事语言相比,她在创作期间所写的小说与其他吴文化地区作家及其后期的作品有很大的差异。叶弥的《闲来无事》故事讲得很快。叙述的快慢,直接关系到作者的心理状态。叶弥在苏北的乡村生活非常寒冷。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生活的改变,从情感上来说叶弥离开了早期的生活环境,随着文化生活经验的积累,迫使她不得不寻找另一种语言,并说:“我已经与世界和解了,我已经与世界和解了。”我不想被攻击。所以我要去找另一种语言。”叶弥搬到了苏北农村,那里的环境轻松了很多,叙事速度比以前慢了很多,情绪也平静了很多。

种植和收割的过程,与太阳、月亮、风,息息相关,细腻而美妙,充满着真正的时尚元素。那天的半夜里,我写好了两首关于童年的诗,打开门,走到外边呼吸稻草香的空气。

——叶弥《拈花桥》

从这个角度来看,由于在江淮、吴文化领域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地理文化和社会人文发展的经历,叶弥的早期和晚期作品在叙事语言的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叶弥早期的生活经历形成了其叙事语言的背景色彩,而吴文化形成了她后期作品中的活泼的语言风格。对叶弥来说,吴语的影响深入到了她的文学的本质。

三、风雅清柔的江南语言风格

(一)通俗化的语言追求

叶弥的作品没有刻意树立语言的迷宫。 她用简洁优雅的语言来创作小说。她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她不会夸大或修饰自己的语言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她更加关注文字的内涵和美学意义。

(二)意蕴无穷的神秘氛围

叶弥在《天鹅绒》的自序中说:“我是女人,女人喜欢做梦,做梦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小说就成了中和我这个特性的手段。”“我发现写小说成了我的另一种梦,一种会走路的梦。”“我经常游离在我的小说以外,也让读我小说的人群游离在我的小说以外。”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也使得她们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朦胧美,既神秘又意蕴无穷。这也是江南文化影响下江南女性独有的魅力。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叶弥也形成了朦胧含蓄的写作风格,塑造了意蕴无穷的神秘氛围。

(三)诗意的情绪和浪漫的情怀

叶弥在小说《明月寺》中塑造的罗师傅,既有尘世风俗又带有灵异的色彩,这在其他的作家作品中也是不常见的,无独有偶的是也是江南作家的朱文颖的作品中也不乏能找到江南风情的诗意情绪和浪漫的情怀。这大概是江南女性文人多特有的风格,也正是江南语言的古典儒雅,浪漫与婉转才能孕育出独特的文学风格。江南的语言风格带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使读者融入其中,感受江南的诗情画意。

四、结语

苏州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最丰富的城市之一。苏州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苏州文学可以追溯到吴文化。该地区丰富多雨的自然气候,形成了细腻、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以柔和、明亮、洁净、脆弱、博学、略带伤感为特色的水文化。这种风格不仅可以解释苏州作家的整体审美取向,而且成为苏州作家风格的审美要素。作为苏州新一代作家的一员,叶弥对苏州文学的发展和促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江南给了她无尽的诗歌,并在她的作品中找到了诗歌、诗歌和同样的语言。叶弥还说,小时候,她喜欢画画和写诗,“小说里的诗,让女人很容易成为作家。”每个女人都是诗人。“叶弥对诗歌创作有着非常有意识的追求。她唱着一首优美的苏州诗,具有优雅典雅的古典意境,自然的诗意想象力和荒诞的神秘气氛。

但是,正如许多文学家所说,叶弥的作品很难从理论上进行总结,而且她本人也不容易根据风格,性别和主题进行分类。可以看到,江南的文化不仅赋予了她诗意的气息,而且赋予了她非凡的承载力,这使她的小说呈现出混杂的风格。她不仅是江南的水乡,还是中原的土地。她既传统又现代;她既有女作家的温柔和细腻,又有男作家的理性力量。她具有年轻人的热切渴望和中年人的和平与稳定。叶弥丰富的生活经验,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洞察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使叶弥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说家。回顾叶弥小说中描写的生活方式,可以明显看出她是一个越来越成熟的女作家,关注和思考人性的本质和生存条件,揭示生活的痛苦和苦难。在她谦卑而冷静的叙述中,现实是荒謬的。这是她对生命和生命的理解和评价,也是对生命的内容和本质的思想解放。

参考文献:

[1]叶弥.恨枇杷[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

[2]叶弥.去吧,变成紫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3]叶弥.天鹅绒/新活力作家文丛[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4]叶弥.成长如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叶弥.桃花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6]叶弥.另类报告[J].人民文学,2010,(2).

[7]叶弥.沾露花粉[J].上海文学,2008,(1).

[8]叶弥.云追[J].新锐文学,2005,(9).

[9]叶弥.局部[J].收获,2011,(4).

[10]叶弥.雪人[J].人民文学,2008,(6).

作者简介:

王沁怡,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渤海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作家作品。

猜你喜欢
当代文学江南
最美江南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反思与追问
情感休闲文化与当代文学思潮
绣江南
江南春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