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的审美传统和文化气质分析

2020-09-10 07:22吕琳
今古文创 2020年44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分析研究

吕琳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经几千年发展,文化未曾中断的国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华文化有着很强的包容性。步入全球化时代,中国对西方文化格外重视,在世界文明中,英美文学一直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英美文学和中国文学起源于不同国度,所以二者的审美差异甚是明显。由于文化传统迥异,英美文学所形成的特殊气质,和中国文化存在本质差别。英语属于国际通用语言,英美文化之所以不断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其文化的特殊性。本文将从实际角度出发,对英美文学的审美传统和文化气质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普及与推广。

【关键词】 英美文学;审美传统;文化气质;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4-0021-02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耀眼明珠,屡经历史沿革和民族融合后,英美文学有其独特的审美气质。英国早期是殖民统治国家,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对外传播英国文化,殖民地国家将本地文化和英国文化相融,由此便让英美文化出现了更多分支。尽管说英美文化分支众多,但这些分支的审美倾向很是明显,不同分支中所彰显出的气质具备共性。时至今日,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仍广受欢迎,由此可见其作品的生命力之久,再比如美国文学大家海明威,所著《老人与海》一书被译成多个版本,讲述人类共同命运的同时也深度揭示了人类共同弱点,同时又表達了面对困难时要不屈不挠的精神,启迪着每个人都要保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英国文学历史优秀、底蕴十足,美国文学富有生机、活力且崇尚自由,无论是哪一种文学形式,均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一、英美文学

英美文学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随着文化扩张趋势日益明显,英美文学表现出了充分的欧美文化特征。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化的发展成了巨大影响,并且在英美文化扩张之时,希腊神话是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使用素材,希腊神话中体现出的审美、气质,决定了英美文化走向。希腊神话将神和人塑造成了同形同性的状态,神在外形上和人类没有任何区别,内心和人一样也同样有喜怒悲欢,并且希腊神话中十分崇尚力量和英雄主义,英美文学作品深受希腊神话的影响,很多作品中都包含了对英雄的崇拜。除希腊神话外,英美文化的另一重要来源便是希伯来文化,特别是在基督教的繁荣发展下,英美文化不乏很多宗教元素。基于《圣经》启发下,英美文学中包含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坚定的个人信仰。

英美文学包含了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英国文化的历史底蕴更为深厚,其拥有独特的典雅和端庄气息,而美国文学相对来说则更年轻,其自由色彩尤为浓厚。经过中世纪以来的发展,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之后,英国文化的古典色彩得到进一步加深。美国独立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当代美国文学基本上挣脱了英国限制,美国文学开始体现出自由特点,现在的美国文学很难再见到英国文学的影子,可以将之视为一类独特的民族文学。需要注意的是,在英美文学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很多文学作品缤纷涌现,继而造就了伟大的英美文学,其中以文艺复兴中的文艺三杰作品最具代表性,该类作品不仅影响了英美文学的发展,还对世界各地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英美文学审美传统分析

英美文学在审美层面深受古希腊神话、希伯来文化的影响,《荷马史诗》是希腊文化的代表作,其对英文文学的审美影响较深,无论是修辞手法上,抑或是叙事结构上,无不影响着英美文学的发展。希腊文化中十分崇尚英雄主义,希腊文化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体现了浓厚的了理想与情怀,比如说希腊文学中的男子形象大都是高大威猛、充满力量,女子形象也都是貌美动人。还有就是希腊文化作品中具备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是自由的,可以在社会中自由生活、勇敢逐梦,这类自由的观点和态度对英美文学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另外,古希腊文学作品中不乏理性主义元素,在神话中人神平等,并且神犯了错也会受到批判。英美文学在希伯来文化的影响之下,作品中的理性主义元素和浪漫主义色彩十分突出,《老人与海》便是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拥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惊人的力量,海明威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便是借鉴了古希腊神话。

希伯来文化之所以会对英美文学创作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宗教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圣经》所传递的审美倾向,对英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并且很多经典词语句都被作家直接引用,《圣经》中的经典语句不仅让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气氛愈加浓厚,同时还升华了作品主题思想。《圣经》中关于人物的刻画,给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提供了依据,其中经典故事所折射出的寓意经常被英美作家借鉴,以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通过鉴赏莎士比亚的作品便能从中看到《圣经》故事的影子,该类故事对作品人物形象描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点睛之笔。还有就是《圣经》中传达的思想和理念也影响着英美文学创作,经常能看到英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宗教内容。

三、英美文学文化气质分析

(一)批判意识

经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深入剖析后不难看出,敢于批判是英美文学作品的重要特点。尤其在美国文学作品中,内含着强烈的批判意识,诸多作品都深刻地批判现实和反思现实。和中国文学对比,尽管说美国文学更显年轻,但美国文学对现实的批判更猛烈,像菲兹杰拉德、德莱塞、马克·吐温这些杰出的英美作家,通过阅读他们的作品后便会发现,该类作品中饱含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意识。特别是马克·吐温,他被世人称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其作品中的批判意识十分强烈,其中以《汤姆索亚历险记》最具代表性,该作品便是针对美国固化的学校教育、伪善的宗教意识、不良的社会习俗展开抨击,笔调自然,对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理着力描写,起到了十分强烈的批判效果。

英美文学作品语言,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当属幽默性,在一系列的艺术加工后,通过诙谐的语言、欢快的笔调,缔造出引人深思的戏剧效果,并向读者传递一种哲理。在这其中,幽默的传递是多方面的,以幽默的笔风去批判现实,一直都是英美作家乐此不疲的描写手段。譬如《傲慢与偏见》首章,有一段班纳特夫妇的对白:“宾利先生见到你会很高兴的,我可以写封短信由你带去,向他保证,无论他想娶哪个女儿,我都完全同意。”以此类带有讽刺风格的话语,尽管表面上看到会觉得可笑,但这却是班纳特夫人的愿望,使用这种幽默讽刺的开头便直接体现出了当时母亲们的势力和婚姻都和金钱密不可分的。又如《雾都孤儿》一书,书中写到:“孩子们非用汤匙把碗刮得重又明光锃亮了才住手。进行着一道工序的时候(这绝对花不了多少时间,因为汤匙险些就有碗那般大了),他们坐在那儿,眼巴巴地瞅着铜锅,恨不得把垫锅的砖也给吞下去,与此同时,他们下死劲地吸着手指头,决不放过可能掉落下来的汁水粥粒。”通过这样的描写,最大限度上呈现了孩子们长期挨饿的窘境,这便是对济贫院伪善、残忍、冷漠无情的强烈谴责与批判。

(二)关注现实

英美文学实则源于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历经长期发展后独成一派。古希腊文学中,文学作品题材以神、英雄居多。但通过对作品中神的形象进行分析后不难看出,这些神都有人的特点,作者通过神的视角去描述人间百态,不断的反思现实、批评现实。正因如此,在不断发展后,英美文学慢慢形成了心系苍生、关注现实的发展势态。通过分析和研究英美文学内容可看出,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关于主人公悲惨命运的描写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馈,将现实社会的热情冷暖、世态炎凉写在书中,让读者通过人物命运去了解社会的现实与残酷。该类英美文学作品尽管说从表面上来看都是悲剧式描写,实际上作者是想以此为载体去体现对现实社会的关怀。譬如《人性的枷锁》,这部旷世之作就大篇幅地写到了有关社会现实的种种内容。

(三)崇尚自由

英美文学的起源是古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这两类文化的特点是英美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这便使得如今的英美文学作品散发出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通过研究英美文学作品不难看出,作品中对人的启蒙、对自由的向往始终没有终止过,尤其是在文艺复兴阶段,这一追求表现得更为显眼。就文艺复兴来说,人文主义自然是核心思想,这也是古希腊文化从古至今保留下来的审美传统。文艺复兴时期,人性启蒙、追寻自由、主张人性解放的作品数不胜数,譬如雪莱的《西风颂》,其中写道:“假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就体现了对人性的启迪和对解放人性的追求,又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作品中描述了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之间的斗争,将英国黑暗封建现实和人文主义理想之间的矛盾表达得淋漓尽致,无不彰显出对人性的启蒙和对解放人性的伟大追求。

四、结语

英美文学属于世界文学发展史中的一颗耀眼明珠,英美文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影响力也很大。文化是文学的底色,而文学则是文化的载体,尽管说英美文学的文化底蕴不及中国文学,但经过时间洗礼,英美文学形成了独有的标志,该类标志可以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地区的文学作品。英美经典文学不断发展,突破了民族、种族的限制,英美文学对人性的反思和对社会的关注已然上升了的精神层面,值得世界各国人民学习和借鉴。由于深受古希腊神话和宗教思想影响,英美文学的审美传统和文学气质均独成一派,所以说研究该类特点,对于人们掌握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内涵有一定现实意义,并会对中国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晶薇.东西方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审美研究[J].语文建设,2015,(12):29-31.

[2]張丽娟.英美文学中审美传统以及文化气质的探讨[J].俪人:教师,2015,(11):152-152.

[3]陈立华.历史与时代的选择,审美与文化的共鸣——探索尤金 · 奥尼尔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7,(02):233-249.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分析研究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探析
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出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