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版画创作研究

2020-09-10 07:22杨嫣
今古文创 2020年15期
关键词:表现性创作教学

杨嫣

【摘要】 创作是一个充满困惑的命题,是对创造性思维进行的训练,在艺术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寻找一个既能表述自我又具有研究价值的题材,是每个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问题。版画与传统用笔作画的绘画形式不同,创新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和培养是创作的目的。本文以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探究创作在木刻版画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创作;表现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5-0068-02

一、对美术创作的认识

(一)什么是创作。创作应该分成两个字进行理解,一个创、一个作。在基础训练阶段的教学,很多的课程是一个“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技术和技巧进行的基础训练。“创”是一个创造性的训练,是对创造思维进行的训练。

创作在艺术中十分重要。塞尚:“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康定斯基也曾说:“那些长于表现技巧的艺术家则不能称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因此他将自然的艺术、写实的艺术统称无目的的艺术。这类艺术是‘一种遭到阉割的艺术,不可来’。”

(二)怎样进行创作。创作课程,从基础阶段的训练转换到对创作过程的训练,实际上重点依旧在创作的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想象力和执行力的问题,“创”是想象力问题,“作”是执行力的问题。“创”是灵感问题,“作”是制作问题,就是形式和内容的问题。学生进入创作阶段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进入到创作状态,其中最苦恼的问题就是进入创作突然无从下手以至于产生了漫无边际的无力感。原因还是学生们对信息的处理还能力尚且不够。老师们就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公平地挖掘每個学生内在的个性潜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自身条件、个性、选择,通过启发、引导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引导学生知道怎么画、如何画,以及怎样表达对社会的感知和认识。

创作方向与作品表达意趣众多,如何确定立意并将作品所指与内心所向更好地契合,成为创作在初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大胆尝试去表达自己所喜爱的东西,用喜欢的画面风格、愉悦的画面氛围、有趣的形象以及元素舒服地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一幅有趣的画面。美术创作过程很有意思,可用的技法多种多样,是一个充满期待充满惊喜的过程。

创作的类型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事、形、意。采用比较具体的表现即为“事”;几根线条或抽象的形状,表现空间感、形体的疏密、形式的关系即为“形”;表达一种意境氛围即为“意”。无论采用哪一种表现类型,都离不开造型性,受制于强有力的造型,也就是形式的表现。创作边界是宽泛且模糊的,用创作的无限性去实现一种有效的表现,依靠的是选择,而这种选择就是跟着自己的天性走。

1.创作程序。进行创作的第一步应是深入生活,深刻的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点滴的素材,加以合理组织运用,便有了创作中所需的元素、事件或情感等。从无穷的事物里选择一个有限的事物让其充满价值,通过有限的事物去表达无限的意蕴。这个积累收集素材的过程是长期的,而非一朝一夕。生活中,一些偶然出现的情绪和形式,或许会激发灵感。这一刻,灵感爆发,产生激烈情绪。经过广泛的联想,创作便有了内容。接着对这个题材和内容进行反复的选择与研究。这一阶段之后,再次确定构思,进行构图的创作与不断地完善。当画稿已初步形成之后,就是制作方法的研究及制作材料的选择。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推敲与精心构思时,要时刻注意保持原有的意图和创作激情,防止在制作过程中,技巧技艺淹没了最初的激情。绘制,直到作品完成,这一程序才是完整的画上了句号。

2.创作与生活。美术作品离不开生活,一切创作中的情感,都渊源于在生活中的所遇所感所悟,生活便是创作的唯一源泉,是生活中美的精练。艺术融入人们的生活,从精神上慰藉心灵,艺术生活化的表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创作的内容都必须是生活中亲身经历后特有感触而创作的景象。平淡和规律的日常,使我们有更多的兴致来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点点滴滴。动人不见得是一场刺激的冒险或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往往身边的平凡人物却有着转瞬即逝的生动和精彩。每个人对心境不同,生活感悟和境遇也不见相同。我们要做的不去是照抄生活,而是比现实更高、更容易理解的艺术创作。

3.构思与构图。好的构思构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相互依附为整体的画面服务。构图与构思都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创作的意图。考虑视觉习惯中的形式因素,如色彩的强烈、柔和,形象的变形、写实,画面的饱满、空灵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文化传统、地域国度、宗教信仰有密切联系。

在构图中,常用的构图是水平式构图、垂直式构图、三角式构图。水平给人平静开阔的空间感,垂直给人高大庄严感,正三角给人一种庄重稳定感,波浪给人起伏蠕动感。同时在构图时充分考虑点、线、面元素在画面中起到的作用和形成的视觉感受。

(三)创作对木刻版画的意义。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全人格。艺术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帮助学生建立完全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是建立他们完全人格,为学生在这方面做好预备,其中包括感知觉的启发、认知储备、认知方法的建立、控制力的提高等等。从而能够激发出学生建立更广阔想象空间和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的空间,使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起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种想象力便是比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更为重要的创造力,这也是艺术用于传达精神的结果,然而精神传承恰恰意味着再创造。

二、高师木刻版画与创作的关系

版画作品应该深入生活,关注生活。以观察者的眼光、理性的分析人类的发展及自身的生存状态。通过画面语言去震撼或者刺激观看者的精神世界。一幅木刻版画的生成应是原创,创作造就了版画作品的形成,版画作品的最终呈现,把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图像的形式呈现。二者不是独立存在,反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我们在教学或是实践中,都不能分割任何一个方面。

三、高师木刻版画创作实践探究——以新疆师范

大学美术学院为例

本次实践研究是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美术学(美术教育)进行。版画课程共8周,每周的课时为14课时。对美术学的学生,版画课程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版画制作的过程及制作版画的初步乐趣。短期的课程很难让学生对版画有很深刻的认识。美术学的学生涉猎范围广 ,版画的开展对其他画种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学情分析。2019级美术学的学生们,第一次接触版画,对学生们来讲,版画不像国画油画那般传统,版画充满着神秘和好奇,吸引着学生们。访问学生,得知学生对版画创作充满迷惑,不知从何动手,亦不知什么样的版画是好的作品。学生们对版画的了解程度比较低,对理论和实践的探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二)学生创作。进入实践课堂时,正进行的是版画中的套色版画。木刻(套色)第一步绘制版样与制作印版。第二步:分色逐次在印版上上墨。第三步:转印图像、起稿。制作步骤简单,所以在画稿上的要求相对就会高一些。授课老師在课上先讲授了版画绘制的理论知识及其在日后的应用等。初步接触版画,面对学生的迷茫,老师的不断鼓励大胆创作,绘制画稿。讲授注版画印刻的注意事项,讲解和示范相结合,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整体课程氛围积极活跃。

(三)实践总结。课程以套色版画为主,学生初体验转印的方法及乐趣,培养对版画的热爱。与授课老师进行访谈,了解到在大学二年级开设版画课程的班课有美术学(美术教学)、油画班级和设计班级,在形体构成上、在色彩构成上,对素描、油画、设计等学科都有促进作用。

四、创作对高师木刻版画课程的作用和意义

高等院校的艺术教学旨在全面培养发展学生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作为视觉艺术的重要门类,版画教育不断地创新与提高,木刻版画一枝独秀的现象渐渐在转变多种版画艺术的全面发展的局面逐渐形成,学生能通过从各种版画学习中得到更深层次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抽象概括能力。创作这一课题促进版画教学更进一步的道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都在提高。学生逐渐摆脱过分“摘抄”“依赖”他人作品的不良习惯。使得学生自己生成创作版画的完整过程:思想来源、画稿整理、作品完成。主动的学习,主动探索发掘整理创作。提高了学生绘画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五、展望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演变,都具有它自身的规律,版画也是如此。技法、技巧方面的提升,在版画艺术时代特征、文化内涵和精神拓展上相比较而言本身上并没有质的飞跃。绘画艺术技艺比过去更精湛,画面更讲究,格调也更加高雅,人们逐渐开始用当代艺术观念审视与思考。社会向前发展,人们的认知观念也随之变化更新,注重语言表达的继承性与探索性,努力培养具有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新型创作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守义.材质、构成、表现[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尹少淳.理想与现实:基础美术教育的知识观及课程组织[D].首都师范大学,2003.

[3]李新生,张建伟.教育论与教学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10.

[4]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7.

[5]黄文,干一清.装饰画[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

猜你喜欢
表现性创作教学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Jazz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性学习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