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09-10 03:54何悦
南北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应用分析初中语文

何悦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感悟,积极体验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体验到参与过程的快乐,形成愉快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探究式学习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式学习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0.075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探究是核心,它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也会推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的催化剂。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会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主动地感知着学习的快乐和乐趣。学生通过探究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活跃了课堂气氛,营造出灵活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分析中获得知识,提高创造力,掌握技能,是一种比较流行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探究式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问题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为了促进学生的探究和思考,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通过有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在思考中主动探究,获得知识。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会找到探究的方向和思路,主动地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阅读问题,探究济南冬天的特点,在思考中认识到是通过对比的方式写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通过与北平相比,写出了无风;与伦敦相比,写出了响晴;与热带相比,写出了温晴。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学生会在探究中发现这主要是源于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会按照教师给出的思路进行分析和探究,主动地阅读文章,积极地感知,形成对文章的初步理解和认识,在阅读中思考,在探究中总结,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性认识。

二、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有了认识后,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共同讨论,相互交流,让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学生的合作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灵感,使学生的思维向着四面八方拓展开来,能够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分析,在交流中表达观点,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思考的火花,深化认识。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讨论: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创设节日盛装?韩麦尔先生的动作、神态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感情?学生在探究中先会形成自己的认识,之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表达中逐步地丰富认识,深化理解,感受到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把自己的职业和著作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爱国者,他穿上节日盛装表达的就是浓厚的爱国情感。而文章中在对他工作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弱点的批评中可以看出来他具有高度的民族责任感,表达的非常细腻、委婉。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除了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突出了他相信祖国必胜。学生的探究和交流使学生能够从表面看到知识本质,在深入分析和探究中明确知识的本质,把握知识规律,形成深刻认识。

三、由浅入深,抓住本质解决问题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加深的过程。教师要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习舞台,鼓励学生在这里积极表达自己,陈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的表达和交流,学生会在探究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探究问题,表达观点,形成对知识的理性理解和客观认识,抓住知识的本质。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后,学生通过思考会认识到这是一篇说明石拱桥的文章,在阅读中学生会感受到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且还具有特殊的价值。在学生的探究中,学生会认识到这篇文章与以往学习的记叙文不同,它属于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桥的形式多样和多姿多彩的特点。在比较中学生会认识到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別,并且学会抓住事物特征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学生通过进一步探究还会认识到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会逐步地感受到文章的魅力,在思考中深化认识,在探究中提高理解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开阔视野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不仅是在课堂上,还需要在课外,通过阅读教学活动更好地学好课堂上的知识,鼓励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探究,促进学生视野的开阔。学生能够主动地探究就会了解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探究中逐步地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形成对知识的理性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例如,在学习了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更多的杜甫诗句,了解杜甫作为“诗圣”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史诗”,是一位爱国主义现实主义诗人;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了解杜甫的写作特点和写作风格,感受到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在探究中提高认识,深化理解。

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学生会在课堂上动起来,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培养情感,在探究中开拓视野,提高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振宇.探究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8年02期.

[2]王邦民.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19年16期.

猜你喜欢
探究式学习应用分析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