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2020-09-10 02:20秦泽
环球市场 2020年1期
关键词:道德风险金融危机银行业

秦泽

摘要:从历次的金融危机中我们不难发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具有强负外部性,政府一般不愿意放任不管,通常情况下会通过财政拨款或中央银行再贷款使金融机构摆脱困境。政府的这种“监管宽容”政策引发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金融市场丧失了优胜劣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自我纠正机制失效。本文评价了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改革。指出我国要吸取发达国家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的经验教训,在相关国际组织提出的监管政策框架基础上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危机;道德风险

一、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及监管目的

一般来说,因为破产倒闭而可能引起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并且可能进一步引发金融危机,危及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可以认定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是否系统重要性,其标准在于该金融机构对金融体系及实体经济的潜在影响:①规模:即该金融机构所创造的金融服务总量。②关联度:即该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或实体经济的关联程度。③可替代性,即当该金融机构破产倒闭后,其他金融机构是否可以取代。对于以上三个标准来说,规模仅仅是衡量金融机构是否系统重要性的一个方面,但从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可以得出,关联度与可替代性实际上更为关键。因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具有强负外部性,政府一般不愿意放任不管,通常情况下会通过财政拨款或中央银行再贷款使金融机构摆脱困境。

(一)救助成本分摊机制尚不完善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救助成本在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分摊机制是保证有效激励的重要前提。由于存在多个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部门,而且多家监管机构可以同时实施救助,因此当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发生危机时,救助成本的分摊成为监管部门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各国已有的金融改革方案中,有的倾向于以财政部或中央银行救助的方式和途径,来降低金融机构的破产概率,有的倾向于按照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地位,采用较高保险费率。但无论哪种方案,如果放宽标准将更多的金融机构归入到系统重要性的范畴,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与救助费用又将大幅度增加。

(二)政府担保弱化了市场竞争

当一些大型金融机构被纳入系统重要性的监管范围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将在这些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失败时予以救助,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虽然一方面监管部门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实施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可以及时防止损失和危机的进一步扩大的缓冲作用。

二、系统性重要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一)入围系统性重要银行将给我国银行业带来新机遇

入围系统性重要银行有利于提升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业的声誉和地位。系统性重要银行作为大型跨国金融集团的重要标志,入围是对中国银行业国际声誉和地位的充分认可,它对加快推进我国大型跨国金融集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入围系统性重要银行有利于推动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国际监管的参与,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按照国际标准要求自己,注重提高银行管理的科学性、前瞻性,同时按照巴塞尔协议m对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要求,尽快构建和布局全球服务体系,切实推动金融创新,进一步推进我国银行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从容应对外在挑战,完善与系统性重要银行地位相符的银行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二)入围系统性重要银行也使我国银行业面临新挑战

入围系统性重要银行使我国银行业面临着更严格的监管标准,尤其是在附加资本、流动性等方面。尽管相关监管标准国际组织目前尚在研究,国内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相应监管政策也正在制定之中,预计在设定的达标时间上,将早于国际过渡期安排。入围系统性重要银行增加了银行业信息披露的难度和成本。系统性重要银行将面临一系列更严格的跨境监管,其中包括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以及其他的专项评估、定期国际监管联席会议等。

三、进一步完善对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

(一)严谨确认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中国银监会应紧密结合当前我国银行业的运行态势,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可替代性、关联性等有关标准,科学谨慎地认定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如果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认定范围过窄,可能会影响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但过于宽泛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认定范围,又会使银行业的监管标准过于严厉,从而增加大型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降低我国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银监会可以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其中包括所有影响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的指标和参数,通过公式计算出系数值,并根据此系数值定期研究和确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认定范围。系数值的测算每年一次,从动态上管理纳入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名单。

(二)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

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在事前要进行结构化限制措施,控制金融机构规模过大、业务过复杂、机构间的关联度过高。在事后要利用风险监管和资本要求,监控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险水平,并提高其抵御風险的能力。要大力推进建设不同金融市场间的风险防火墙,防止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递;审慎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严格金融机构准入审批和事后评估,控制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风险。

(三)提高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

金融监管部门要提高对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资本要求。可以考虑在资本、逆周期、系统重要性等标准基础上对其实施相对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到目前为止,通过IPO、配股、可转债发行等方式,五家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已经达标,下一步应是强化资本约束机制,促进其充分节约资本使用,防止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再度快速下降。另外要适度引入金融机构的自救机制,要求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加强次级债与可转换债券的股权属性,考虑建立大型金融机构次级债与可转换债券的自动或强制转股制度。

参考文献:

[1]侯天仪.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先行[R].2016-03-01

[2]由曦.中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N].第一财经日报,2017-11-07.

[3]尚福林.全面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N].第一财经日报,2016-11-24.

猜你喜欢
道德风险金融危机银行业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14.3亿元罚单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道德风险的反应研究
我国医疗保险中的医疗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