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新战略中职业教育的功能性研究

2020-09-10 19:34何佳林
环球市场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职业教育在振兴乡村经济中的作用,重点阐述职业院校如何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服务于地方经济,通过培训农民工、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动态调整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专业、改革教学实践方式和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供应与乡村经济发展下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动态调整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党和国家把乡村振兴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农村,随着拼多多带动的经济下沉,各大知名品牌企业将目标转向了乡村,占据全国一半人口的乡村,对全国经济的带动将不可估量。近两年对乡村经济的跟踪研究,发现阻碍乡村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问题,而肩负着“振兴民族,强盛国家”重任的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乡村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当下乡村普遍存在大量劳动力外流,农村缺少青壮劳动力;乡村旅游业发展季节性较强,缺少持续性和创新性;由于农产品的低附加值和农村包产到户的分散经营模式,造成了农产品种植的非标准化和非规模化,导致农民收益低;土地承包流转后,缺少有知识有技能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发展艰难。

以成都市金堂县为例,金堂县三溪镇以柑橘种植而闻名全国,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经济带动,电子商务发展更是将三溪镇柑橘远销全国各地,大大地提升了柑橘品牌和农民收入。经过我两年的跟踪调研发现乡村经济发展主要面临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人才急缺,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2)了解到王梦周所在团队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包括管理员工),平均学历在初中文化,部分员工只有小学文化,员工的学历层次影响了团队的发展;(3)对员工的培训环节缺失,不能有效地跟上经济的发展,很容易被打败和淘汰。王梦周所反馈的问题是当下乡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要缓解人才紧缺的问题是需要政府部门、乡镇企业、社会、职业教育部门协同解决,那么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又发挥何种功能呢?

三、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功能性分析

服务地方经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主要职能之一,也是决定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从目前乡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从对乡镇政府、企业以及职业院校的调研、总结、归纳,职业教育下的职业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如下功能:

(一)农民工技能培训

加大社会培训尤其是对农民工的培训是职业教育主要培训职能之一,每年人社部划拨大量资金进行各类针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以金堂县为例,近年金堂县大学城各职业院校先后为金堂县举行了电子商务培训、计算机操作员培训、礼仪培训、茶艺培训、烹饪培训等,为金堂县各乡镇培训了大量的农民工。

(二)校地合作,全方位支持

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充分有效地与乡镇合作,乡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专业技能人才,由于近年来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导致乡村专业人才急缺,职业院校尤其是技工类院校应根据专业特色有效地与乡镇企业合作,既解決了乡村人才短缺问题又解决了职业院校教学实践问题,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同时专业教师在带领学生实习实践的同时也为乡镇培训技能人才,提供专业指导。比如,成都高级技工学校派老师到乡镇进行电子商务培训,与乡镇农家乐合作培训烹饪,与三溪镇合作成立三溪镇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每学期安排师生下乡实习实训;西南航空职业学院与淮口镇合作,培训礼仪、茶艺师。金堂大学城的各院校团委分别与金堂县各乡镇合作,参与三溪镇丰收节的宜传和演出、五风溪古镇的旅游宜传和节假日活动策划和节目演出。

(三)产教融合,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院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乡镇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不能闭门造连,必须紧扣市场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动态调整,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力投入技能教育、技能培训。

职业院校在做好充分调研的情况下,根据专业特性如畜牧、养殖、农业种植、旅游、烹饪以及乡村经济所带动的其它专业与乡镇政府和企业做产教融合,建立教学基地,以独营或合营的方式达到技术创新、人才补给、行业示范、教学革新、互利共赢的效果。

(四)顺应市场,动态调整专业

随着乡村经济的转型调整,农村土地流转下的农场经济、养殖经济、康养、田园综合体等经济新业态下,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应该根据农村新经济业态下人才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四、小结

乡村振兴离不开各类优秀人才,而人才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这两者息息相关,如何把职业教育有效地发挥到乡村振兴中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除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乡村劳动力技能,改变人们对职教看法,实现服务周边经济目标,同时还解决现行职业教育中的专业特色不突出,不能很好与市场接轨,学生脱离现实工作环境,实际操作能力差,就业出现“哑铃现象”等诸多问题。特别是目前绝大部分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设置很少有适应与乡村振兴和发展的专业。加快此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创新性和适用性特点,更具有加快实施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M丁世婷,乐莉,毛颖,余宇楠,宋秀梅,尹冰晶.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适应性分析——以云南省10所高职院校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51-55.

[2]韦锦兵.高等职业教育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相关性探讨[J].科学中国人,2015,29:93.

作者简介:何佳林(1979-),女,硕士,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专职教师,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