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

2020-09-10 19:34韩冰
环球市场 2020年1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互联网+

韩冰

摘要: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高职院校培养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之间仍旧存在不匹配不融合的矛盾,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确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一、前言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互联网+”己被列入国家战略范畴,“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国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并提出“互联网+”战略,期望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

近年来,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尤其是对熟悉跨境业务、又具有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需求量很大。目前高职院校纷纷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旨在培养市场缺失的跨境电商人才,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高职院校每年都向市场输入大量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但是我们发现,学校输入的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仍旧存在不匹配不融合的矛盾,这也暴露了高职院校在电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

跨境电商专业教学内容涵盖了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等,这也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即是要求有双向沟通交流的人才。学生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要涉及电子商务模式、技術、物流、支付、营销、数据分析、安全和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全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各类高校共有1101所,每个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1]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因目标不同、原则不同,所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未能充分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应届毕业生存在英语基本功不扎实、缺乏跨文化素养、创新能力不足、实践操作不熟练等问题,缺乏“能够对跨境电商的发展规律有所预测,熟练掌握跨境电商技术知识,能够胜任跨境电商营销、大数据分析、用户体验塑造、跨境电商物流及金融服务的综合型人才。”[2]不能立即投入到岗位中,造成企业需要耗时耗力对应届毕业生开展入职培训。而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跨境电商人才流动性很大,人才流失率非常高。

(二)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学历为导向,往往按照教育界的评价体系开展,实际动手能力较差,与产业的发展严重脱节。各个高职院校在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上,尚没有完善理论体系,学科设置也偏重不同,有的偏重实际操作,有的偏重理论学习,总的来说都迟于企业实践需求,专业的设置也迟于企业的实践,出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近年来,跨境电商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规模、模式都在剧烈变化,这就要求学校要培养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师资力量稍显薄弱

跨境电商专亚是融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国际贸易学等多学科一体的新的交叉型学科。这也就对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都是跨专业职教,原专业是单一的传统学科,比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等。当面临一个新的学科时,教师的综合能力就稍显匮乏,要么科班出身的教师,一些教师的理论知识不够,缺乏具有企业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因此高职院校除了在课程设置、目标建立等方面下功夫,更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与继续教育,不断丰富一线教师知识理论结构,鼓励教师不断获取前沿知识和应用等。学校可通过组织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大赛、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产学研课题等等形式来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策

(一)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在“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作为新兴行业,高职院校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开始探索跨境电商人才专业设置。部分院校尝试设置跨境电商课程,并把该系列课程融入到电子商务、国际经济贸易等传统专业上。也有院校在己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跨境电商专业,课程涵盖网络营销、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学校要首先在国家经济社会层面下,如“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等背景下,把握跨境电商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深入当地企业开展调研,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找准人才培养目标。

(二)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前文提到,由于跨境电商是新兴专业,很多院校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更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认真分析市场上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现状。目前市场上所求的跨境电商人才,不是简单网上客服,而是需要熟悉跨境业务、又具有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高职院校在该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围绕如何运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以电子商务平台操作为知识载体,以网络销售岗位为学习角色,学生要能熟知跨境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政策,遵守跨境第三方操作平台规则,进行跨境电商基本工作流程的操作,具备跨境店铺运营管理、客服服务和电商操作技术等业务能力。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探索创新,创造符合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标准。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结合各个课程的专业特点,注重实际操作练习,提升课堂效果,致力于为企业培养有实践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在校内都设有创业孵化基地,注重校内实训的同时,也多让学生走出去,深化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岗位和工作环境,学生也因此得到更多锻炼。

参考文献:

[1]李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2]橙塾教育编著.跨境电商企业指南[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12.

参与课题:安徽省职成教重点课题 许正环 互联网+背景下安徽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路径探究(AGZ18028)。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互联网+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