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治理体系构建

2020-09-10 19:34张喆孙明慧
环球市场 2020年1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安全新时代

张喆 孙明慧

摘要:当前国家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意识形态工作也是如此。本文探讨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新时代构建高校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的建议,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安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这是进入新时代国家对发展环境变化的最直接表达。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同样面临巨大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和话语权受到挑战,建立什么样的高校意识形态治理体系,怎样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治理能力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挑战

1.外部环境因素。当前西方国家不断散播中国威胁论,不遗余力低毁社会主义,同时加大西方宪政民主观念的输出,用普世价值来冲击社会主义价值理念,这些都对辨识能力欠缺的高校学生产生了巨大冲击。西方国家还加强了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渗透。他们不断用“去意识形态化”的温和话语去影响和感染青年学生,让他们认同遵循西方价值的行为导引,以此动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基。他们还凭借在信息和技术上的优势,不断从网络管理和安全等方面发起攻击,尽管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网民数量和互联网应用首屈一指的国家,但仍然不具备支配性的地位,这使得网络环境治理遭遇巨大挑战,一方面使网络上信息真假难辨,另一方面也挤压了主流声音,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受到巨大影响和挑战。

2.国内发展因素。经济快速发展也使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对高校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全面深化改革打破了人们的固有思维,也给了非主流思潮以可乘之机,“新儒学”,“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攻击,影响了高校学生的正确认知。新媒体环境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作用受到巨大削弱。

3.高校自身因素。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要求高校面对问题的反应时间更短,处理更高效,而高校意识形态防控的体制机制相对落后,并不能适应这种需要。面对外来价值观和不良思潮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高校意识形态的向内防控效果并不理想。当前意识形态工作主要是问题导向,并不足以应对形势变化,必须主动出击,建立起有效的怡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

二、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治理体系构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的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1]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就是构建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凸显制度优势,强化工作职能。

1.要“理直氣壮”的构建符合实际要求的治理体系。马克思曾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2]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综合国力日渐增强,“挨骂”是我们迫切需要改变的现实。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交汇的重要阵地,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应该构建完善的意识形态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最少应该具备两方面的功能,第一,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化推进。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排除外来意识形态的歪曲、诋毁等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客观阐释。所有的质疑都是产生于无知,因而应当建立健全开放性的外来文化信息库,使学生通过正规渠道就能轻易的获取所需信息,这样外来文化的神秘感不再,学生受到蒙蔽的可能性减低,这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包容性的最好体现。

2.要从“一元指导”出发,集中力量应对主要问题。历史反复证明,政权的更迭往往始于思想领域的混乱,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不同意识形态的攻击,面对我国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实现强国目标的需求,都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立场,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才会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因此,高校意识形态治理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工作。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不能曲解马克思主义,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分析原著得出指导性原则。要把运用原理与解决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教条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要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求出发,去探讨适合的理论溯源。

3.要建立长期有效的防控机制,维持“清朗”的校园环境。意识形态的斗争具有长期性和残酷性,并不能局限于某一时期或者某一问题,应当建立健全治理体系,尤其是不良思潮和价值观念的有效防控机制。应当建立有效预警机制。要长期观测校园思想动向,特别是学生群体,关注网络等媒介信息传播,对于危险及时预警。应当建立有效应急机制。对于突发思潮要及时疏导,对相关群体、个人和信息要及时掌握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控制事态。应当建立定期检视机制。对师生的思想动态要定期进行调研和摸底,准确把握思想动向并针对性的进行主流观念引导。应当建立分析处理机制。对外来信息和内部调研信息要进行定期的分析,对比形成变量掌控,对异常变化建立健全常规解决机制。应当建立效果反馈机制。对结果要及时分析处理并向上级部门反馈,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及时了解其他有益经验,补充健全防控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0/31/c_1125 178024.htm,2019-10-3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7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研究成果,项自编号L17WSZ005;2017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创新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7CKS009;2019年锦州医科大学党建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改革创新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JYDJ-ZD04。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安全新时代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