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及其实现途径探索

2020-09-10 19:34刘继练
环球市场 2020年1期
关键词:途径探索通识教育

摘要:重塑中国特色高校体育需要明确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和体育的价值所在。建立中国特色体育需要高校文化、思政教育文化和党建文化的自我渗透,凸显高校体育的特性,同时进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育也是为了降低外来的多重文化思潮对我国高校学生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以保障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有序开展。

关键词: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通识教育;教育融合;途径探索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高校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高校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高校伟大复兴。”本文针对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的意义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提升措施,为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更好融合提供借鉴。

二、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的意义

(一)高校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有利于优化高校学生健康管理

将高校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之中,不仅仅可以推动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还可以促进高校学生提升自身身体素质。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是体育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加强体育文化教育,高校学生才能注重自身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进而将体育运动前热身活动、形体着装等等准备活动落到实处,从而更好保障高校学生的健康,完善高校学生的健康管理。因此,将高校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中已成为社会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传统体育文化融入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可拓展高校传统体育空间

在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开展中,对高校传统体育发展建设越来越重视。可以说在二者融合发展建设中,已经实现了传统体育发展的综合性建设,并且在传统高校体育建设工作开展中,已经形成了以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体育建设事业,为高校传统体育活动建设和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开展空间。并且在我国当前体育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已经按照高校学生体育健身活动开展中的要求,对高校传统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调整。通过相关活动开展调整,为体育运动发展融合提供保障,全面整合高校体育发展与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工作会议中,更是对高校传统体育发展与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科学的调整二者融合发展对策,这样才能提升高校传统体育发展空间。

三、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及其实现途径

(一)整体融合创新发展,促进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

马克思曾说过:“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当今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拥有数千年实践运用留下来的经验精华,却难以转化为现代科学理论、语言体系、教学方法进行弘扬,服务大众。一项体育运动能够存在,都有其必然性。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西方的很多体育项目具有短、平、快,易量化、易操作、易规范的特点。比如能够计算每天消耗多少热量,应该摄入多少热量;每组训练多长时间,不同动作训练哪个部位,分几组训练最佳,等等,非常利于当代人学习掌握。所以传统体育和当今体育项目各有所长,任何体育项目,都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按照发展辩证的观点去对待,才是一个正确思维。因此,中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要保留住精华,更要结合时代整体融合、创新发展。

(二)组织多种高校传统体育活动,促进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

大学体育课程需要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对于包括高校自治区域以及高校聚集地区的高校而言,这个问题更是非常重要。高校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校本课程建设,可以对专业管理人才进行有效培养。为了保证高校体育项目能够传承有序,规范发展,弘扬壮大,必须要有专业的管理人才作为保障条件。组织多种高校传统体育活动,可促进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而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的机构承担,高校体育专业的师资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高校可以通过承接或者参与高校运动会的方式来承担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

(三)坚持体育文化在校园体育运动中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校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

体育活动是一项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运动。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出色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还需要有足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竞技场上,还需要学生具备“胜不骄、败不馁”的强大心理素质。如果在一个学校当中能够培养出氛围足够浓厚的学校体育文化,那么学生就能够在学校当中开展足够多的学校体育活动,在这样的运动中,学生之间能够彼此训练、彼此配合,逐渐掌握团队合作的要领和实质。此外,学校还应该定期举办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精神有进一步认识,进而将体育活动上升为一种具备精神和灵魂的竞技运动,使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四、结束语

实现对高校体育的意识渗透离不开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上的意识形态的文化意识渗透。建立中国特色高校体育需要将党建文化融入高校体育,党建文化代表着高校校园文化和学科建設的方向,因此高校体育要以社会需求和国家需求为导向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和国家意识,而学生自己在体育学习中也应当主动汲取积极的文化知识,以最终实现自己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汉.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分析[J].求知导刊,2018,19:45.

[2]李春峰.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思政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9,9:9.

[3]颜黎光,杨琳.高校校园文化渗透下党建工作思路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108-110.

作者简介:刘继练(1962-),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改方向。

猜你喜欢
途径探索通识教育
试论强化基础党建工作的有效方式
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途径探索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浅谈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