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研究综述

2020-09-10 07:22钟振乾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贫困生高校

摘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系统的、繁杂的社会现实问题。关于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方面的研究偏少,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方面的研究更少,而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帮扶政策研究成果较多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研究综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系统的、繁杂的社会现实问题。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现的最高频词是“就业”,达到39次之多,为历年之最。报告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实施“六稳”、“六保”的工作框架,就业是“六稳”和“六保”中唯一重叠且排名居首的重点核心工作。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工作更是牵挂着众人的心,做好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着这一群体的切身利益,千万家庭的幸福生活,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查阅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发现国内关于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方面的研究偏少,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方面的研究更少,而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帮扶政策研究成果较多,作者对相关文献理论进行了分类整理: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研究

学者张晓东在其论文《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现状分析》中认为:各大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问题,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因素:宏观背景因素、高等教育内部因素、毕业生个体因素。宏观背景因素主要是指政策和经济;高等教育内部因素主要是指高教标准化建设不完善和高教证书的制度建设思路不清晰;毕业生个体因素主要是指情商、心理素质和个人能力。学者章周道在其论文《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帮扶对策》中指出: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严峻的就业形势、求职成本攀升、综合素质偏低、“自卑心理”影响、自我期望值过高。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切入点研究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式方法很多,其中学者陈智旭在其论文《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帮扶对策》中主张政府层面、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和贫困生层面采取措施,健全贫困生就业精准资助帮扶体系、完善贫困生就业精准指导帮扶体系,共同解决贫困学生就业帮扶遇到的问题。学者张勤景在其论文《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帮扶对策研究》中指出,国家和社会要从心理上、经济上以及能力上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帮扶。学者蒋家宁在其论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帮扶体系的构建》中认为需要加强高校对贫困生的教育与管理,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降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就业成本,完善就业保障政策等几方面着手。

三、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的研究

学者陈丽香在其论文《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体系研究》提到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的主要内容:授人以鱼,除成才障碍,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教会贫困生算经济账;授人以渔,筑成才之道,多渠道开展心理帮扶,规划职业生涯,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与援助;授人以欲,树成才之志,做到扶贫先扶志,帮助贫困大学生重拾信心,敢于就业创业。学者潘斌、曹晖等在其论文《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刍议》中指出,政府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企业提供就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机会,高校完善贫困生就业支持体系进行对策。

文献都对高校或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帮扶对策建议都做了分析和梳理。总的来说,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对于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參考借鉴和学术铺垫。

四、国外研究现状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球关注的话题,各国的研究理论比较丰富,各国都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做法,虽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研究很少,但大学生就业帮扶方面存在较大的相通点,如提升就业机构服务质量,改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作者通过学习和查找相关资料,对其他国家的大学生就业帮扶政策进行分析和总结。

张泽天《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显示:美国的大学生就业帮扶和就业指导机构管理息息相关,提升就业指导中心工作模式将大大改进帮扶的成效。(1)就业指导机构完善。中心下设有十几个办公室,为学生专门提供职业咨询、前景预测、数据分析、就业研究和行业信息等服务工作,主要涉及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两大方面,并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直接领导;(2)就业指导课程丰富。美国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涵盖了三个领域: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职业知识及信息、求职技巧;(3)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美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逻辑性,课程安排有必修课,也设立选修课,同时,根据学生专业、年级、性别和族裔的差别设置不同的就业指导课内容。

闫佳祺、关晓丽《美国、英国和日本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的多案例研究及启示》提出:美国、英国和日本在大学生就业帮扶方面更多采取的方式是创新创业体系的完善。(1)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种类的多元性;(2)科学组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加大对创业教师培训力度;(3)开创灵活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力争创业工作“落地”;(4)鼓励多方参与,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研究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能在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方面起到作用的文章。比如:于清华的《德国双元制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启示》,宋正富的《校企合作视角下德国“双元制”教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在世界上备受关注和好评,既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德国的就业帮扶机制是基于“双元制”教学模式下,采取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不但验证了教学成果,也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学生在取得执业资格后,不仅可以作为就业的条件,也可以为自身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这也是德国教育取得成功的亮点之一。

参考文献:

[1]黄志丹.广东省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2]熊小娟.高校贫困生就业扶助研究——基于对A大学的调研[D].江西财经大学,2019.

[3]水雪娟.新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8.

[4]吴静.重庆市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帮扶政策研究[D].西南政治大学,2017.

[5]陆小丽.高校贫困生就业扶助政策实施困境及其排解——基于南京晓庄学院的调查[D].南京农业大学,2015.

[6]李涛,孙煖等.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0.19

[7]张名艳,张阳.论精准扶贫视域下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精准帮扶[J].教育与职业,2019-08-15.

[8]张传萍.反向歧视视角下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与贫困大学生救助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2-23.

基金项目:校级课题+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20JYYB003)

作者简介:钟振乾(1981.7-),男,壮族,广西钦州市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生教育与管理、教育管理。

(北部湾大学 食品工程学院 广西钦州市 535011)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贫困生高校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