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福贡县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2020-09-10 07:22李泰芹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现状及对策民族地区小学教育

李泰芹

摘要:现阶段云南民族教育振兴工程中的农村小学已启动了寄宿制、营养早餐计划、生活费发放制等一系列惠民生工程。尽管国家相关教育扶持政策已逐步完善,但仍有部分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辍学失学现象存在。我国地大物博,人口较多,所以在教育领域将教育政策全面、优质的落实到基层,也是现今国家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云南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多数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教育政策及制度极少渗透到这些偏远山区,因此导致地方教育教学与城市教育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学生成长起步的小学阶段的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这种情况在偏远的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尤为明显,由于种种原因,还有多方面因素导致很多孩子徘徊在失学辍学的边缘。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现阶段,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已取得较快的发展速度,相应各地的教育教学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全国所有地市乡镇农村已全部免除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及教科书费用,同时国家财政也对部分贫困地区学生进行了适当补助。绝大部分适龄儿童都已经进入学校学习,尽管如此,仍有不少贫困农村学龄儿童面临辍学失学的问题。尤其是偏远的边疆民族地区,教育长期受到地理区域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学校呈局部区域性分布、学校教育投入不够、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本文将以架科底乡作为例,从地理环境、民族宗教及社会文化几个方面分析现阶段福贡县小学教育现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一、架科底乡小学教育现状的成因

(一)地理环境与教育

架科底乡位于怒江峡谷中段,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小行政乡,辖架科底、阿打、维独、达大科、南安建、里吾底6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86个村民小组。怒江纵贯南北,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于江岸两侧拔地而起,使这里形成了一个狭长的“V”字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平均坡度在30度以上。

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这里山高谷深,江流湍急,地势陡峭,造成了架科底乡地理上的封闭阻塞,交通不便。据《上帕沿边志》记载“上帕道路未开辟,以前从未修理,仅有顺怒江东西沿岸两道,然皆悬崖绝壁,鸟道羊肠,尚有峭壁屹立插入江际者,行人皆需攀藤附葛而过,余则概道路各怒僳均由悬岩陡箐随意翻越,现虽逐渐修筑,而边地人财两乏,能如内地之交通便利也。”[1]陶云逵对怒江一带的交通情况也有详细记述“在这种自然环境之下,非有大规模的、较高技术的工程,是不可能克服这种显然的交通阻碍。时至今日架科底乡同全州其他乡镇相比,基础设施依旧滞后,很多村的公路只是修到村委会,还未普及各自然村,所以村间运营车辆很少。由于地形限制,学校只能设在江岸边,而架科底乡仅有一所初中部(架科底中学)、两所食宿完小(架科底完小、公房完小),23所幼儿园。为了上学很多小孩在村里读完幼儿园后,只能从山上下来,到江岸边的学校继续求学之路。为了上学很多孩子需要走上半几个小时,有的甚至是更久的时间长者达三四个小时之久。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孩子,路途艰险,于孩子们而言,体力上和精神上都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小年级的孩子收假、放假的时候,必须得让家长或者哥哥姐姐来接送。这无疑也给家庭增添了负担,尤其那些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儿童,爷爷奶奶的年纪大了,出行不方便,所以只能请同村大一点的孩子顺路带回或者直接让他们自己去上学,往往有一部分孩子看着这遥远的上学路便不愿回校上课。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家里有很多小孩,家长对于学校教育也不重视,所以也不愿意接送小孩,看着其他小孩都有父母接送而自己的爸妈却从不来接,渐渐地就产生自卑心理也不愿回到学校。

(二)家长与教育

在我半年的教学活动中曾多次进村入户家访,架科底乡的家长并没有成为孩子求学路上的垫脚石。相反,他们的种种想法,潜移默化当中使孩子越来越觉得读书无用。第一是家长文化程度偏低。让子女应主动接受义务教育的意识不强,对子女厌学的情况他们采取的放任态度及处理方式,再加上新时代政策的多元与开放使一部分家庭因打工、做生意等走上富裕道路,更加坚定了“读书无用”的观念。第二是受传统习俗的影响。该地区早婚现象严重。由于民族特性许多学生年仅十四、五岁,就得遵照父母的安排回家结婚,生儿育女;被迫失学的现象,对义务教育也有一定影响教师、学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此虽深知其害, 但面对这种早婚早育等陈风陋俗,大多只能进去说服教育,并不能采取什么实效性的措施,故说服教育收效甚微。

(三)教师与教育

1.教师老龄化及教师断层现。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呈现出青黄不接的情况,从高水平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不愿进入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教,导致教师的整体素质远低于其他地区。

2.师资队伍不稳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架科底小学的年轻教师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地人,皆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在教学工作进行之余还都在准备着自己的考试,例如省考。所以每学年都有跳槽、转行的老师不在少数。虽每学期从其他学校过来交流的老师也不在少数,但是这些老师来这任教一两个学期就会离开。所以造成了架科底小学师资队伍不稳定的情况。

3.教师待遇低。近些年来教师的待遇虽在国家法规政策扶持下有所改善,但如今经济迅猛发展、物价蹿升以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压力,导致入不敷出。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是独生子女,面临着抚养子女、赡养父母的责任,而教师行业的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很难满足基本的生存生活的需求,以至于形成教学积极性不高,甚至想离职的现象。

二、教育对策

(一)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办学条件

福贡架科底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孩子因为上学条件不具备而辍学,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根据现有的影响因数,完善村间的道路交通等基础,以保证学生上学路的安全;采用奖励性机制:对按时孩子入校、支持孩子上学的家庭,每年进行适当奖励和补助、发挥榜样的力量。

(二)转变观念,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1、转变政府观念:福贡县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人们树立对教育优先发展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先导性,全面性和基础性地位。把教育看作是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要地位,把发展教育变成自觉的行动,提高当地全民素质,从而真正缩短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2、转变家长观点: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民族想要取得进步发展,就不能固守等、要、靠的思想;要需要接受学校教育以获得一定的知识储备,不断创新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所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尤为重要,各级相关部门要积极承担起责任,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家长都认识到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让小孩接受义务教育尤为重要,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有才学、有品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对于寄宿制的学校来说,教师既是他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也是孩子的父母,会对孩子的人生发展产生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很多失去学习兴趣、辍学都与小学教师有莫大关系。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师资力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在职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可以吸引外地优秀教师到这里“支教”,或通過互相合作方式,经常交流科研学术成果,有利于提高教师水平。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期,是我们对世界最早的认知,也奠定了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提高教育投入,改变政府及家长观念完善,完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待遇等都将是改善架科底乡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不详.上帕沿边志[M].1931.

(福贡县架科底完小)

猜你喜欢
现状及对策民族地区小学教育
云南省高校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