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课堂如何激趣增效

2020-09-10 04:44欧玉琼
新教育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设情景

欧玉琼

摘要:小学科学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素养、探究未知世界的基础。目前城乡学校的教学设施依然存在不同的差距,但是农村学生生长在农村,有丰富多彩的田园生活,在多年农村教学中,我根据农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地域优势,结合科学教学内容,从学生身边寻找“切入点”,创设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观察、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发现并创造。重点谈谈我最近两年的小学五年级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关键词:全面规划;创设情景;利用课件;玩中学习;巧用器材

小学科学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素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基础。目前城乡学校的教学设施依然存在不同的差距,但是农村学生生长在农村,有丰富多彩的田园生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农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现有自然资源,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身边寻找“切入点”,充分发挥他们眼、耳、鼻、舌、手多种感官,激发兴趣,让他们“动”起来。那么,教师只有巧妙设计,才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通读教材,提前规划,吊足胃口增课效。

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体作用,必须要通读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才能灵活机动地规划课堂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新知,比如:在教学《不用种子也能繁殖》一课时,借学生家里种生姜这一特产的地域优势,提前半个月,先安排学生向家长请教,收集种植经验,做好记录,再以小组形式进行整理,接着老师利用学校实验室有限的花盆,每组分发一个,要求学生准备好生姜种,分组种在校园的花坛边,定时管理,集体观察、记录,最后评出优胜者,从中了解“不用种子植物也能繁殖”。如果感兴趣,还可以灵活选择红薯、吊兰、多肉、万年青、月季花等,在家了种,做好观察记录,就为这一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巧设情境,现身说法,趣味参与增课效。

(一)利用科普案例,激趣增效。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在教学《肺与呼吸》一课,我以中央电视10台科教的故事——《在地窖取红薯窒息死亡的事》引入,说明人不能缺氧。如果我们今天学了这一课,就会明白下地窖前,应当先将燃烧的蜡烛设法放入窖底,蜡烛能持续燃烧,下去取红薯就不酿此悲剧。设下悬念,让学生明白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也有耐人寻味的科学奥妙,值得探究。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再学关于“肺与呼吸”的相关知识,学生就会全神贯注,把老师让他们学,变为自己要学。

(二)介绍自身案例,趣味引入。

为了让学生对司空见惯的电学感兴趣,我现身说法引入:19岁的我,到一个小山村初次任教,有一天,上课了,办公室只剩我一人,学校电表因老化突然冒火花,我急中生智拿干竹竿把电表电闸“打”下来“合”上,按下“暂停键”,火花熄灭。我险中求胜,救了自己,救了学校上百多名师生和两百多年的木制老校。至今我仍为自己的“女汗子形象”点赞,没被“电老虎”吓退。真实验证了“知识的力量无穷。”由此,学生就知道必须要学好电的相关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

三、课件展示,突出重点,画龙点睛增课效。

课件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内容丰富,教学中合理运用课件,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运用。

(一)先课件展示,再做实验,降低难度易操作。

在教学《七色光》一课中,认识白光的分解,本来直接使用三棱镜分解手电筒光,焦距难调,不易成功,如果老师用多媒体先演示过程,并强调所取的距离和角度必须适当,突破实验难点,就能在白色墙壁上顺利看到分解的七色光,就节约实验时间,快速体验成功乐趣。

(二)先看图探讨,再看课件,深化思维易理解。

在《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中,利用教材插图,先让学生同方讨论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的过程,再用课件观察血液循环动画过程,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心脏跳动的作用和血液循环过程,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对学生的探讨及时加以验证,免去了老师空洞乏味的讲解。

四、联系生活,结合实际,玩出名堂增课效。

实践证明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和玩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也主张学生玩,在玩中学科学,并且玩出名堂。

(一)课前布置观察,自我寻找,让自然规律自主呈现。

教学《太阳和影子》一课,恰逢秋季开学不久,暑气未退,我据天气预报,在天晴时,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再分小组用橡皮泥把铅笔固定在白纸上,放到旗台上,每到课间,要求学生画出陽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时间、温度和长度。记录三者的数据,找到在一天中三者变化的规律分别是:“自东向西,低短低”,“自西向东,长高长”和“低高低”。这样学生在“玩”中获取新知,上课时,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穿针引线”地汇总,就能系统地搞清楚三者在一天中的关系。

(二)课上大胆放手,学生板书,让思维火花留下痕迹。

我在课上抛问题,让学生大胆猜,大胆画,大胆讲。比如:在教学《太阳和影子》时,老师画太阳运行方向自东向西,要学生根据生活观察,画影子运行方向;教《月相》前,先让学生画所见过的月相;在《光的行进》中,根据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先让学生画小孔成像,再画潜望镜和身后景物潜望镜等简易图。即使错了也无所谓,画完,要求他们边指图边讲思路,对的,老师给予鼓励;错的师生再一起探讨更正。利用学生善于表现的特点,既展示学生的思维高度,还提高了学生科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他学生既是启发,又是激励,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充分调动积极性,比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好。

(三)课后适当游戏,人人参与,让科学知识拓展升华。

学生喜欢玩游戏。课后讲清安全注意事项前提下,做一些趣味浓厚的小实验,学生兴致勃勃。比如:利用七色光原理自制彩虹;利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组装简单电路;利用磁性磁化缝衣针“自制小磁铁”、玩“自己游水”的小鸭和“会飞”的纸蝴蝶等等,在每节课后用5分钟展示表演,每节课教师以积分制奖励,学期结束总结评比“科技星”,科学知识就在趣味浓厚的游戏中得以巩固和拓展。

五、巧用器材,适时激励,体验成功增课效。

好奇也是小学生的天性,而我们农村小学的实验器材并不齐全,有时只能满足分组实验,为了激励学生,在课前,我就声明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就可以利用课余休息时间,找老师要器材继续操作,体会其中乐趣,他们常常会在课中严格要求自己,下课争先恐后深层次体验,他们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比如“认识磁铁的形状和磁性”过程中,有个学生发现“马蹄形磁铁”的玄机:大“马蹄形磁铁”和小”马蹄形磁铁”的同极也相吸,感到十分困惑,并请教老师。我就告诉他们:那是因为每一个磁铁的两极磁性本来不改变,但是它可折断分成无数个小型磁铁,我利用手中的粉笔折断演示给学生看,实际是因为同极磁铁越大,磁性越大,变形分极了而已。但是学生是初学,我认为简单给学生解释就行,同时提醒他们将来读初中、高中甚至大学,要继续探索其中的科学奥妙,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乐趣。

综上所述,我们做有心人,尽善尽美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抽象的科学知识就变得直观形象,趣味无穷,既能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还能激发学生课外的求知欲。让科学“课堂小天地”与“天地大课堂”融为一体,让科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让科学的种子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学生美好的人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创设情景
睿智引领探究性学习,有效激活阅读课堂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英语阅读
情景教学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
创设情景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刍议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小学数学卓越课堂追求“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