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2020-09-10 08:00梁怡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构建方法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梁怡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学者立足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点等系列要素,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设计与规划的合理性。下文重点分析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方式,希望研究内容可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引言: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当前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研究和总结的问题。系统的数学学习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数学思维培养等多方面教学目标展开,以保证学科教学活动质量,为后续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那么,数学教师如何把握有限的课堂时间,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使教学有迹可循,落到实处呢?

1.游戏教学,提升课堂趣味性

游戏教学模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游戏形式作为教学内容的支撑,学生在获得愉悦体验到同时可以吸收知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如在复习课中引入游戏,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的小学数学课程指导中,我们对复习课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引入教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依然习惯性忽视复习课指导,很多学生反映复习课枯燥、无趣,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要将游戏教学模式应用到复习课中,例如,单元复习“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可以“设置数学小擂台”,学生以抢夺擂主的方式进行“车轮战”,不仅复习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使其在回忆知识点、巩固记忆上积极性更高,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度。

2.问题情境,挖掘生活资源价值

建立学生已有知识体系上的教学指导,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构建问题情境也是如此,唯有客观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才能够保证问题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生活资源应用于问题情境中,可以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生活化问题也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帮助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更利于小学生的学科学习自信心建立[1]。如在“认识钟表”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直接利用数学课的上课时间提问:“你们每天几点起床啊?几点上学啊?……”,鼓励小学生积极展现自己的生活经验,然后再出示几张钟表的图片,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时间。据此,笔者会引导小学生学习钟表知识,使其初步掌握时针、分针、秒针的识读规律,同时也借此引导小学生思考“一个小时包含多少分钟、一分钟包含多少秒?”,进一步深化知识探究程度。

3.微课模式,发挥互联网优势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确实应该发生转变,突出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优势,其中微课教学模式契合互联网时代特点。但是微课教学模式的科学运用需要遵循很多原则,找准微课教学契机,同时教师还要具备制作高质量微课素材的能力,这对教学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能力要求比较高。如借助微课资源辅助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导入和学生预习都是应用微课的好时机,以课前预习阶段为例,学生科学参与课前预习活动,可以更好的了解自身的薄弱点,明确课上听课重点,提升学习活动的针对性,更利于实现自我强化的目标。应用微课的背景下,可以解决传统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环节存在的不足,总的来说教师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预习指导,包括以微视频指导明确预习重难点,给学生提供练习题检测预习结果等,还可以线上给学生答疑,提升了预习活动开展有效性[2]。例如,在教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很多学生就反映出对于“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这一部分知识点的不理解,很多学生会想:为什么分母不变?为什么只把分子相加减呢?分母直接相加减行不行呢?针对这一问题,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笔者就在课前制作了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解决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将对知识点错误的想法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借助于微课正确理解数学的算法和解题方法,从而更有利于后续教学任务的完成。

4.核心素养,提升思维品质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限制性因素比较多,想要帮助学生打来思维禁锢、提升思维品质,我们应该关注立足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推动思维可视化,把隐含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直接客观的知识。化隐为显在教学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将抽象的数学思维进行具体化,使得学生可以直观认识思考过程,推动自身思维发展。第二,直观化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直观呈现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与学习。在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中蕴含的思维方法要素[3]。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下,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对实际图形进行感知体验,通过“仔细看一看”、“认真摸一摸”引导学生对具体实物角的特征进行观察和感知,如向學生展示正方体,待学生具体认识和体验完成“立体角”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平面图形正方形的组成部分进行结构感知,以此来帮助学生深入认识理解“平面角”。这个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角的结构的认识质量,也对学生的数学理解思维进行了培养,帮助学生形成了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之间关系的正确认知。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完善的数学思维,并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

结语:

总之,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积极加强教学的实践、总结、反思,遵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精心备课,创设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形式,使教学能落实到学生主体,体现对学生自主能力、探究思维、数学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探究性,构建灵活、多元的教学课堂,增强课堂的实用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卢富娜.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J].学周刊,2019,12(19):154-155.

[2]王艳.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9,21(61):187-188.

[3]王君.新课改环境下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2):63-63.

(重庆市大渡口区马王小学 400084)

猜你喜欢
构建方法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浅论高中地理“双动两案”的教学模式构建
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