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2020-09-10 08:00梁怡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内涵培养策略价值

梁怡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起步阶段,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新课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不但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帮助。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着深刻的内涵,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改革,要对学生强化数学意识培养,形成良好的数感,要注重将数学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相结合,还可以通过开展情境教学,拓展学生抽象思维。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同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价值;培养策略

引言

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逐渐发展为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根本方向,并且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素质教育贯穿在各个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就小学数学来说,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并且很基础的学科,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加强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现在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问题,并学会自主分析,从而保证数学教学的效率,实现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获得或者培养的相关综合性的技能。核心素养并不单单指的是数学知识或者数学运算能力,其实质是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高于知识与能力的素养。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依据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当前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这是当代教育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同时是老师要承担的责任。通过加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核心素养和数学内容密不可分,同时能够有效解决存在的数学问题。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加强对数学思想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数学素养,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认清数学的本质,在进行解题的过程中有自我分析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清楚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让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能够有效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更快的上手。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强化数学意识培养,形成良好的数感

数学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良好的数感就是应该具备的一种数学意识,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于数有很好的认知和运算能力,面对数学题目的时候能够迅速准确的找出数量关系,并且在实际生活中也能够更好地感受数字特征,对数学学科产生更多的认识,培养形成良好的科学直觉[2]。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数感的教学中,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要让学生首先了解数及数运算的相关原理与意义,正确运用数的计算方法解答题目,能够用数进行正确的表达,形成良好的数学态度。例如,在一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实践活动中,有学生说到:“今天来参观的人真多啊,差不多有100人。”这就是学生数感的实际表现,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数学意识,就会正确的进行数学方面的表达交流,体现了数学学科的价值。

2.2将数学核心素养与知识技能相结合

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主体便是概念,不同的概念组成了基本的知识,比如公式、法则以及定律等。小学数学的学习技能包括画图与计算,其间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准确理解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行有效运用[3]。比如小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从而可以利用合理简洁的运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运算,比如在计算“15-9=?”时,为什么要用“10-9=1”以及“1+5=6”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和规律,提高数学运算水平,发展核心素养。

2.3开展情境教学,拓展学生抽象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还可以拓展学生抽象思维[4]。比如,教学“植树问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种树的间隔和种树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间操时录制的小学生做操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間隔的概念。为了做操时能够伸展得开,横排两个学生之间要留出两臂的距离,竖排留出一臂的距离,学生之间的距离就是间隔,如果学生之间的间隔缩短,那么同等空间范围内每排或每列的学生数就会有相应的增加。然后用做操的队列情形与植树问题做类比,“学校准备在操场四周种植梧桐树,已知种植的总长度为400米,间隔为5米,那么一共需要种植多少棵数?”这样,通过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启发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提升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了解它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有助于切实推动学生的发展,并且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设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探究,在数学知识、能力、思维、兴趣等方面得到培养和发展,最终全面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敏娟.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行为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7(68):113.

[2]周晓玲.刍议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11):102-103.

[3]杨大江.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2):173.

[4]吴冬云.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7(7):159.

(重庆市大渡口区马王小学 400084)

猜你喜欢
内涵培养策略价值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一粒米的价值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给”的价值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木木相册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