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

2020-09-10 08:15文喜燕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等高线读图图表

文喜燕

摘要:地理是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习地理过程中,读图是学好地理的基础。因此,学会运用地图,可以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针对部分老师还未能从用地图应用精化为一种教学方法角度去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现状,笔者从影响学生读图能力原因出发,以初中生的心灵特性研究为中心,通过紧扣、分析图表及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模式等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

关键词:地理;读图能力;教学方法;兴趣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攻坚期,但农村新课程的实践相对滞后,为了推动农村地理教学的改革与进步,切实做好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我们从初中生特性出发,探索采用以地图为核心,以图释文,以图释疑,图文结合的生活化语言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情感交流,使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科读图能力。

二、影响学生读图能力的原因

(一)地理教学不够重视。在十分重视升学率的今天,初中教学围绕着中考指挥棒转;地理学科虽已列入中考范围,但所占分值并不高。在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等人的心目中,地理仍然被视为“副科”的地位,始终难于改变。

(二)缺乏读图学习兴趣。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向学生进行“满堂灌”,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有些学生对读图感兴趣,但由于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未能联系生活实际教授读图知识,久而久之,学生读图兴趣逐渐降低。

(三)缺乏读图学习技巧。通过调查分析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地理读图学习给予充分的肯定,但由于学生自身基础不扎实,平时又不重视知识积累、归类、总结规律等。尤其是对于重难点内容,没有及时结合地图反复思考理解掌握,最终导致无法准确读图,造成知识混淆等问题。例如,我在讲经纬度时,利用经纬度图和经纬度模型,让学生直观形象掌握经纬度的特点并进行归类总结:(1)横纬竖经,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的特点;(2)形状经线是半圆且长度相等,纬线是个圆长度不等最长为赤道最短为极点。(3)度数的变化规律:0度经线分别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变大为180度;赤道(0度纬线)向南北两极度数逐渐变大为90度。(4)度数的表示法: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线用E表示,以西为西经线用W表示;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重点知识,又可以准确讀图。

(四)缺乏读图学习空间感。在地理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没有将地理中的重点信息与地图信息联系起来,导致信息与地图联想严重脱节,久之就变成了读图空间感不足,日积月累就难于对地图进行深度分析,慢慢出现读图难等问题。如在讲黄土高原时,可让学生边看地图边提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黄河泥沙的治理关键是什么?这样,在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过程中,又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1、紧扣图表标题,设问分析图表,培养读图学习的应用能力。

现行新课标教材图片大量增加,突出了从图表上获取知识的能力。这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准图片,精准读图,否则造成似是而非的局面。一是看图表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类型,这是读图的前提。二是看图表的图例、注记。这是指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三是看图表内容。要引导学生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地理热点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从图表上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

比如我在讲“等高线地形图”中,区别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首先要让同学知道同一条等高线海拔是相同,同一幅图表等高距相同;其次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闭合,且数值越往里层越大,说明是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越往内层越小,说明是盆地或洼地;等高线最弯处指向低海拔的为山脊,等高线最弯处指向高海拔的为山谷;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的为陡崖。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也参与到边讲边画,加深印象,理解其意。

2、创设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读图学习的思维能力。

我们总结研究发现,从中学生的心理世界出发,运用生活化语言,将学生好奇、求知的欲望引进知识的殿堂,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读图的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升学生地理学科读图能力。

(一)引领观察生活,让学生发现图的存在。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形状以及生活周边的环境,捕捉生活中的轮廓,是识图的前提。针对初中生对世界充满好奇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例如在讲“中国行政区划”时,我考虑到学生对我们国家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和位置比较生疏,于是通过小组比赛运用拼图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34个省级行政区划拼好。然后,读图判断我国主要河流经过的省区。这样,学生通过拼图和观察,既获取了地理知识;又通过活动纠错订正,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和解决疑惑问题,使之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也把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特点识记下来了。

(二)注重实践生活,让学生体验图的存在。实践是认知的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从而获得感知认识,才能让学生明白,知识本身源自于生活。只有通过探索实践,我们的读图知识才能得到深化和巩固,才懂得地图的重要性。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多民族的国家》内容时,我说,我们丰顺县有一个少数民族,也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叫什么民族?在哪个镇?要怎样去?然后,再用电子交通地图来指出线路和具体位置,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地图的存在。

(三)启发表现生活,让学生体会地图之美。创造力的培养是当前新课改的重中之重,在平时的每节课中,要摒弃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好学生的独特个性,大胆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创新精神,在美好生活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天然地图之美。例如,在讲《台湾省》运用中国地图、政区图、地形图、景观图等,学生轻松说出台湾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特征说出台湾省的美誉,而且很好的掌握了这些内容。

四、结束语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从认识地图--熟悉地图--分析地图的过程,让学生做到图中有字,字中有图。时刻让地图成为日常的生活工具。读图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具有耐心、持之以恒的干劲,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世英,王光明.运用地理图像系统,培养学生生活中的用图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7):40.

[2]裴新生,地理教育中的思维.实践.创新[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丰顺县东海中学)

猜你喜欢
等高线读图图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地形图的阅读
“五招”破解等高线难点
读图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读图
读图
双周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