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乡村旅游助力扶贫模式的借鉴与思考

2020-09-10 08:15郑茹月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8期
关键词:扶贫乡村旅游模式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农村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实现精准扶贫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势在必行。本文通过梳理国外典型国家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总结分析其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探索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助力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学习借鉴。

关键词: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鄉村旅游作为农村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是欧洲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产物。乡村旅游发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户收入,实现农村脱贫致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外很多国家的乡村旅游已步入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阶段,大大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如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乡村旅游,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在生态环保方面做出了有益的表率。将西方国家相对成熟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进行研究与梳理,学习借鉴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有效措施,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助推旅游精准扶贫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典型国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究分析

西方国家乡村旅游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兴起,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社会休闲活动开始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将乡村旅游作为增长经济、扩大就业、保护生态、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过度流动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保护、产品开发、文化融合、管理体制等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总体来说,国外乡村旅游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总结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有益做法与成功经验,现就典型国家的乡村旅游进行对照式探究分析。

如上表所示,典型国家的乡村旅游发展有其共性化的表现,也有个性化的特征。就共性而言,一方面是乡村旅游兴起的背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萎缩,为了更好的平衡农村与城市二元结构的合理性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些国家都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采用多种形式的融合,积极拓展旅游业市场,为农业发展提供具有发展潜力与前景的新型发展模式,从而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日益衰落的问题。

二、国外乡村旅游助力扶贫模式的借鉴思考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政府主导下的整体规划和区域特色必不可少;必须注重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必须突出乡村性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农业禀赋、人文特色来突出游客的体验性等,这些举措都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西方国家乡村旅游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为我们更好的推动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基础。

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市场化水平很低,开展旅游扶贫关键还是要靠政府主导推进。首先,政府要对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完善管理体制,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保障。其次,各级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建设旅游区域的交通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良好的一体化旅游服务。再次,各地政府要强化乡村旅游工作人员的培训,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或采取与旅游院校合作培养专业化旅游人才的方式,提高乡村旅游人力资源质量。最后,政府要积极推动旅游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保障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1.产业集群化是乡村旅游助力扶贫的重要支撑

“为优化合理配置有效资源,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效益,有必要从产业链视角进行考虑”[2],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打造生产、生活、旅游、生态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是加快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措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内部规模经济是企业尽可能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带来利益。集群化发展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消除个别农户自主经营产品过于单一的现象,同时还可以利用农户群体间低成本的合作进行资源互补,获取更好的经济收益。

2.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助力扶贫的关键举措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除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之外,乡村旅游最能吸引游客的就是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旅游产品。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还是以观光参观为主,乡村旅游的独特价值重视不够,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参与和体验明显不足,市场竞争力相对较低,以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有限。

3.完善政策法规是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扶贫的有效保障

乡村旅游在最初发展阶段大多为自发性的,缺少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往往存在低水平竞争与重复建设的现象,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西方国家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引导与扶持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从战略高度对乡村旅游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完善旅游设施,并对重点发展的项目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给予扶持”[5]这些具体的政策措施,这不仅对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还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同时乡村旅游发展也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乡村旅游发展涉及面较广,仅仅依靠政策的引导在某种程度上很难实现有序发展,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乡村旅游发展趋向规范化的必由之路。

目前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和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的方式,促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首先,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方式对贫困地区农村的乡村旅游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积极谋划布局农旅兼用型交通基础设备,并将乡村旅游项目优先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中”[6]其次,加大对贫困地区重点企业的政策扶持。要充分发挥精英示范带头作用,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以拉动的方式发扶贫乡村旅游项目,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型项目工程在有条件的乡村优先发展。再次,完善乡村旅游的法律法规体系。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法律法规体系的建构,包括发展政策、土地和资源、行业管理、市场规范和行业自律机制等。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乡村旅游企业在运营、游客服务、接待设施设备、乡村内外部环境以及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行为,为乡村旅游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2]李丽.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对重庆的启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2

[3]刘秀丽.产业集群:发展乡村旅游的一种战略模式[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第15期

[4][5]贺红茹.英国乡村田园景区开发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8.2

[6]周婷芳.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N]2019年01月07日10:30来源:江西日报

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甘肃省旅游业支撑精准扶贫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04ZCRA00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茹月(1974-),女,甘肃景泰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猜你喜欢
扶贫乡村旅游模式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证监会“扶贫”
永续债券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