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猴,亦人,亦神

2020-09-10 20:14史莫宁
世界家苑·学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闹天宫神性玉帝

史莫宁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诗词中的孙大圣奋起千钧棒,澄清王宇万里埃,可谓盖世英雄。

明代朱鼎臣和杨致和《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西游记传》记载其:“孙悟空忠心救师,升为‘斗战胜佛”。最初的孙悟空不是孙悟空,而是”孙猴子”,拥有猴性的顽劣。他大闹天宫地府,最终战败在如来手中被压于五指山下悔过。唐僧取经成为其被释放的契机,原以为挣脱了五指山终得自由,但在取经过程中却被带上了紧箍咒,依然受到束缚。在与唐僧的日渐相处中,唐僧本性善良使孙悟空受到影响,也逐渐有了人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师徒,最终取得真经,而孙悟空也被封为“斗战胜佛”。

总而言之,孙悟空具有猴性,人性,神性的特征,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立体形象。

首先,孙悟空外貌上似猴。

在原著《西游记》中描写到的这位“孙猴子”是“毛脸雷公嘴,面容羸瘦,身似猢狲,虽似人但又少腮。”诗词里也提到过其“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貌比雷公古怪是对孙悟空整体面貌的概括,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这位“孙猴子”体貌不佳,就是一只顽皮的猴子形象。此外,孙悟空的出世同样惊人,仙石开辟从中一跃而起的他,两眼冒出两道神光,射冲斗府惊动玉皇大帝,成功闯入水帘洞占花果山被大家拜为“美猴王”。

其次,孙悟空语言与动作上也尽显“猴性”本色。

龇牙尖嘴抓耳挠腮是其猴性最明显的象征,习惯性地“上蹿下跳,左顾右盼”正是其猴性的活泼好动的体现。蟠桃会上,他偷吃蟠桃,偷喝美酒,并且毁坏了整个桃园。孙悟空对佛道两教所构成的神权系统都是漠视的,原著中也曾详细描写其不受人间天地束缚,身为美猴王的他在过度自由后大闹天宫,甚至自称“齐天大圣”。并口出狂言“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他轻蔑君臣等分,初见玉帝时更是以“老孙”来称谓自己,称呼玉帝为“玉帝老儿”。言语中无不透露着猴子的无礼以及傲慢不逊。

除此之外,孙悟空在性格上也保留了猴子本性。

孙悟空即使皈依了俤教但并未因自身成为佛徒而把神佛看得无比尊贵,他敢于同如来开玩笑说如来是“妖精的外甥”,也敢诅咒观音一世无夫,太上老君等更是不被他放在眼里,从始至终都保持着不卑不亢、无拘无束的自我态度,坚守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不羁性情。324岁时的他更是不甘阳寿已尽岁月短暂,公然不计后果地销毁他与世上猴子的生死簿,被玉帝“欺骗”成为弼马温后,打出南门,大闹天宫更能鲜明体现其猴性的专情冲动,随性闹事。

西天取经,斩妖除魔,猴性与人性之外,孙悟空更是具有着一定神性,被封为“斗战胜佛”。其神性首先表现为“神通广大”。

作为“人”性或是作为“猴”的孙悟空都不能顺利助唐僧渡过九九八十一难。《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这肯定了这位“斗战胜佛”的能力。七十二变,火眼金睛,会驾筋斗云,一纵便是千万里更是其法力无边的最佳象征。铜台府地灵县寇家员外化斋后却遭劫,正是因为有其神力相助才能使案情大白,师徒四人洗脱冤屈。此外,他识破白骨精,大战红孩儿,降服黄袍怪……而这些,没有超凡能力是无法做到的。所以拥有超凡能力的孙悟空才能够一路伏妖降魔,使得西天取经的路途上增添不少有惊无险而又生动有趣的故事。

仅仅是“神通广大”不足以担当“斗战胜佛”的称号,而“拯救民生”、“博爱众生”才是其神性的最佳表现。

民间相传神佛可以普度众生,而孙悟空却能够真正凭借着自己的一身神力去拯救民生,因此只怀有一颗“人性之善”的心是远远不够的。灭法国国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 使得其后妃与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从而国王回心向善,将灭法国改为钦法国。“人性”与其“神性”的结合使得他能够做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為拯救世俗凡间的平民百姓而竭尽全力。虽然不服佛教束缚,但佛教“普爱众生”的特点也能从孙悟空身上展现出来。他能成为民间信奉的神明也并不只是因其神性的“无所不能”,他所具有的普爱众生的性格特点也同样是受到百姓尊敬的原因之一。

简而言之,“猴性”的孙悟空是性情不羁,冲动鲁莽的“孙猴子”;“人性”的他则是刚正不阿,除恶扬善的“孙悟空”;“神性”的孙悟空是无所不能,博爱众生的“斗战胜佛”。正是这些特点的汇集才造就了“三位一体”的悟空形象,可谓亦猴、亦人、亦神。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四十一中学)

猜你喜欢
大闹天宫神性玉帝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大闹天宫
没有人不怕我
农行“大闹天宫”信用卡上市经典重燃 “忆”起翻天
开心一刻
春·遇见
玉帝真的很民主?
《大闹天宫》读后感
《莎乐美》中的伦理道德观
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集体无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