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手法整复联合自制小夹板内外双层固定法治疗尺桡骨骨折的效果研究

2020-09-10 07:22沈永义
中外医学导报·上半月 2020年7期

沈永义

【摘要】目的:探討采用手法整复联合自制小夹板内外双层固定法治疗尺桡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8例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加小夹板外固定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加自制小夹板内外双层固定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12周后其患肢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整复联合自制小夹板内外双层固定法治疗尺桡骨骨折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手法整复;自制小夹板内外双层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7-0005-01

尺桡骨双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前臂骨折之一。此病患者多为青少年[1]。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及扭转力损伤均可引起尺桡骨骨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悬吊牵引等保守疗法对尺桡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但在对其进行手法整复与夹板固定治疗方面并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规范。临床医师常会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对此病患者进行手法整复与夹板固定治疗,难以保障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近年来,我院采用手法整复联合自制小夹板内外双层固定法对尺桡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的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58例患者均为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尺桡骨骨折患者,其中有男性41例,女性17例,其年龄为9-55岁,平均年龄为(28.6±5.3)岁。这些患者均经X线片检查被确诊患有尺桡骨骨折,其中有尺桡骨斜型骨折患者15例,尺桡骨横形锯齿状骨折患者34例,尺桡骨粉碎性骨折患者9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法整复治疗,治疗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患肢标准正位及侧位X线片检查,详细了解其骨折移位的情况。使患者的患肢屈肘90°,使其前臂保持旋前位。两助手分别牵引患者的腕部及肘部,逐步用力进行对抗牵引2-3分钟。术者根据患者发生骨折移位的情况采用折顶、挤压、捺正、分骨等手法进行整复复位。术者用双手掌按压固定复位后的骨折端,嘱牵引患者腕部的助手将患者的患肢置于中立位。在完成手法整复治疗后,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小夹板外固定,具体的方法是:用两块小夹板固定其患处,使夹板的一端超过其腕关节,并使腕关节维持在背伸、尺偏位。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的小夹板进行内外双层固定,具体的方法是:①制作杉木小夹板,包括内层夹板四块(背侧、腕侧、尺侧、桡侧夹板各一块),外层夹板二块(背侧、腕侧夹板各一块),分骨垫二块。其中,内层夹板的长度为从患者腕横纹到肘横纹的长度(详见图1),外层夹板的长度应超过肘关节至腕关节的长度﹙详见图2﹚。②根据患者发生骨折位置的不同为其放置分骨垫,先用内层夹板进行固定,再用外层夹板加固,夹板的两端应超过腕关节与肘关节。用前臂吊带将患肢固定于患者前臂的中立位。

1.3观察指标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其患肢的掌倾角、尺偏角及疗效的优良率。

1.4疗效评定标准[2]

优:经治疗,患者的患肢无疼痛,活动不受限,肢体功能无损伤。良:经治疗,患者的患肢在活动时可发生轻微的疼痛,进行旋转活动受限,患者的握力减退10kg以下。差:经治疗,患者的患肢有酸痛感(在活动时疼痛加重),进行旋转活动受限,患者的握力减退l5kg以上。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其患肢的掌倾角、尺偏角的分析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其患肢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超过正常值的范围,在进行治疗后其患肢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12周后其患肢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表1略。

2.2对两组患者疗效优良率的分析观察组患者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表2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加小夹板外固定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加自制小夹板内外双层固定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12周后其患肢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整复联合自制小夹板内外双层固定法治疗尺桡骨骨折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讨论

尺桡骨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之一。青少年尺桡骨骨折患者常可发生骨折端明显移位、刺破骨膜或肌筋膜等情况,在对其进行整复治疗时应保证足够的牵引时间,以免患处的软组织嵌入骨折端。在此病患者的骨折端发生背靠背移位时应采用折顶法对其进行手法整复治疗,一般应先整复较稳定的骨折并对复位的骨折端进行保护,然后再整复另一处骨折[3]。研究发现[4],采用不同的夹板固定法对尺桡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不同的复位效果。

近年来,我科应用自制小夹板内外双层固定法治疗尺桡骨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科自制的杉木小夹板具有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夹板有弹性易于塑性、可随时调节松紧度等优点。在采用小夹板内外双层固定法治疗尺桡骨骨折时,内层的四块夹板主要用于固定整复骨折端,外层的二块夹板主要用于控制腕肘关节的旋转,进一步增强固定的效果。在正常情况下,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掌倾角应为10-15度,尺偏角因为20-25度。分析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掌倾角、尺偏角可判断尺桡骨骨折患者骨折复位的稳定性。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12周后其患肢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尺桡骨骨折极不稳定,常可发生移位[5]。对此病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难度较大,而且在进行治疗后其患处发生再移位的几率较高。因此,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手法整复及小夹板固定治疗后应定期对其患肢进行复查,若发现其断骨位置不良或发生移位且无法再次进行手法整复治疗时,应及早对其进行切开内固定手术治疗。

总之,采用手法整复联合自制小夹板内外双层固定法治疗尺桡骨骨折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海林.手法整复小夹板治疗尺骨桡骨骨折临床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28):5973-5974.

[2]甘小明.扩折反拔尺偏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9):10-10,11.

[3]王建岳.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5,21(3):517-518,519.

[4]YihWenMD.Palmar.10ekingplatesforcorrectiveosteotomyoflatentmalunionofdorsallytilteddistalradialfractureswithoutstructuralbonegrafting[J].Orthopedics,2011,34(6):178.

[5]徐巨国,金鸿宾.桡骨远端骨折生物力学与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3):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