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江探花”

2020-09-10 07:22阳宏
巴蜀史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探花惠州大院

阳宏

纵贯于大竹县中部、铜锣山东麓的童家镇梅子山下,有一座结构严整、古拙典雅的大宅——清代探花江国霖旧宅。

江国霖(1811—1859),大竹县童家镇人,字雨农,号晓帆,大竹人称之为“江探花”。他为官20 余年,公正清廉,关心百姓疾苦,严惩贪官污吏;后被佞臣陷 害,罢官归里,忧郁而终,终年48 岁。

清嘉庆十六年(1811)夏,江国霖诞生于童家场江家老塆。牙牙学语时,其父就教之“ 三字经”“ 千字文”。江父后来回忆:“国霖生四五龄时,先通奉公抱置膝间,口授周秦汉魏古诗数十首,略能成诵;继复手抄唐宋元明诸诗凡千余首,六七岁后令遍读之。”

十三四岁时,江国霖参加童试,以优异成绩考入县学。他撰写了一副自勉联:

奋起精神,读落满天星斗;

养成羽翼,冲破万里云烟。

江国霖自幼英敏强记,又经慈父严格家教,加上攻读自觉、刻苦,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县学中出类拔萃的生员。清道光六年(1826),江国霖 16 岁,被补为 “博士弟子”,得由高级学术官授业;不久“列优等,食廪饩”,享受当时官府发给在校生员的膳食津贴,足见其为生员中之佼佼者。

清道光十一年(1831)秋,江国霖赴成都参加乡 试,一举登第,迈出了叩开科举之门的重要一步。道光十八年(1838)三月,江国霖进京春闱,取为进 士,进翰林院,先入庶常馆学习,后授职翰林院编 修。次年,任广西主考。

清道光二十年(1840)初夏,江国霖之父江溶病逝。根据当时礼教,江国霖需守丧3 年,经常哀思亲恩,住处也要尽量俭朴,不能喝酒吃肉,更不宜入朝为官。于是,江国霖奔丧回家,守制于童家禹王宫内。建“听风楼”书房,博览古今典籍,间或步至田间,询民间疾苦。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初,江国霖到达北京。后被道光皇帝委任为翰林院衙门撰文官,又派任顺 天府乡试同考官,不久派任江南乡试主考官,并任国史馆协修。道光二十五年(1845),出任庶常馆教习。这两三年,江国霖主要在京从事编撰、授业解 惑等学术活动,乃五品以下闲官。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江国霖被朝廷外任,结束了其京官生涯。先放湖南任学政,后因回避祖 籍,改授湖北学政。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春,江国霖出任惠州知 府。到任即清理积案,亲审讼词;未逾半年,署中案 牍一空。他微服出访,了解百姓疾苦,调查匪情盗 情,及时施治。惠州地处东江下游,水灾连绵不断。江国霖出任惠州知府的第二年,特大洪灾再次暴 发。江国霖立即向沿江州县发檄文,要求迅速赈灾 济民,并率先向灾区捐出廉俸,多次深入灾区,实地 察看灾情,走访受灾民众,逐户了解因灾损失情况, 逐户发放赈灾钱米,鼓励灾民生产自救,努力把损 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还在惠州府城门设立粥 棚,适时施粥,使无家可归的灾民暂时摆脱饥饿,并 想方设法进一步做好灾民安置工作。公务之余,他 修山川名胜、浚治台池、广植桃李等,其在惠州最大 功绩,就是修筑城垣,保一郡平安。

惠州城俗称鹅城,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

府城城池建设,宋以前无考,入宋后有城但甚窄小。

明洪武三年(1370),知府万迪与守御千户朱永率军民开始扩城,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竣工,奠定了  明、清两朝数百年惠州府城的规模和格局。入清后 至道光年间,城垣年久失修,倾倒十余处,瓦砾充塞  其间。江国霖之前的几任太守曾谋划重修,都因工 程浩大、难以筹措资金而作罢。为此,江国霖上任 后,设法集郡中十属绅富捐修,得到他们的大力支  持和踊跃捐助,最后共得缗钱10 万,后遂择日开工。修城开工后,江国霖亲自来往巡视,监督进度、检查  质量,寒风酷日未尝间断。历2 载,惠州城垣修筑一新。新城共开7 门,江国霖亲自为各个城门题额,又为坐落于西湖与鹅湖之间为城内供水的碧水关题额,曰“廉让之间”。

“廉让之间”典出南北朝。宋梁州范百年,因事谒明帝,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問之曰:“卿州复有此水否?”百年答:“梁州惟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何处?”曰:“臣居廉让之间。”上称善。后除梁州刺史。此后“廉泉让水”和“臣居廉让之间”两句,被用作历代为官清廉的代名词,也是江国霖为官倡导廉政勤政的实例。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江国霖出任雷琼兵备道。到任后,立即巡视海岸、增筑炮台、征募船只, 并在水军中破格提拔优秀士兵黄开广、吴全美等 人,委以重任,派遣出海游巡,先后捕获西洋海匪100 余人,海患遂平。

清咸丰元年(1851),儋州杂居土客籍失和,纷争迅速扩大,危及州城。江国霖受任弹压,挥兵进 至那达墟。他了解到黎人此举全系受人蒙骗,于是不听众人劝阻,毅然乘轿独往黎寨,面见头人,陈说利害。黎人遂负荆请罪,表示与汉人和睦相处、誓 不相残。江国霖便给予黎人布匹酒食,予以抚慰, 并拨款修理房舍、安置流亡,医治战争创伤,儋州遂宁。江国霖治琼,奖励耕织,警戒游惰,提倡亲友睦邻、化息讼争。

清咸丰三年(1853),江国霖升任广东按察使,旋升广东布政使。广东盐务,历来积弊不少,以致课税难收。江国霖认为“:官无私而后能缉私,先恤商而后能治商。”乃断然废除原附在盐价上的衙门杂费, 严格缉私,肃贪倡廉,盐政得以整顿。

清咸丰八年(1858),江国霖擢升为广东巡抚,更加勤政爱民,事必躬亲,严厉整顿吏治,因而得罪了 不少官僚和贪官。他们买通朝廷权贵,对江国霖进 行诬陷,不久江国霖被弹劾落职,移驻惠州。惠州绅 民盛装出迎,拥到船上,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惠州城 内,张灯结彩,焚香膜拜,鞭炮齐鸣,长者成群结队, 杵杖前来问讯,百姓用民间方式庄重而又热烈地欢 迎他,几近万人空巷。更有友人在江边高地,白鹤峰 东坡亭,为他置办馆舍,供其日常起居。惠州人对江 国霖的敬仰和怀念,不仅止于盛情和礼遇,民国《续修大竹县志·江国霖》载:“惠州士民曾肖国霖像,与苏文忠公、陈文惠公并祀之,名曰《三贤祠》。”江国霖 罢官之后,在惠州受到的礼遇充分证明:为官一任, 只要心忧国事、情系民疾,老百姓从来不吝啬爱戴和 颂扬。

清咸丰九年(1859),江国霖在广东逝世,亲属将其遗体运回大竹,葬在八角庙宝珠寺前山头上。虽名  为“探花坟”,却是一座极普通的坟:简单垒些黄土,也没有墓碑,如果没有当地人指点,谁也不会相信这竟然是探花墓。更糟糕的是,其坟在 1947 年被盗墓贼挖掘,服饰及烟袋等物皆被盗。一代鸿儒江国霖,淹没在乱草丛中。如今,只能走进他生活过的江家大院,依稀感受他曾经生活的气息。

江家大院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童家镇童家村, 至今已逾200 载。大院为三进四合院民居,占地面积9600   平方米,现仅存门房、前房、正房和厢房,占地面积 3876 平方米。大院整个建筑结构保存完整,雕饰精美,用料考究,青色砖层层叠加,马头墙高低错落有 致,小青瓦重檐朴素淡雅,砖雕与灰塑彰显异地风情。大院墙面全系大块青砖砌就,雨后青砖灰瓦微润,古 朴幽深;封火墙头飞檐微翘,檐上拼嵌青花瓷片,烟雨 中别有一番风情。江家大院系徽派特色建筑,与川东北传统的木结构四合院吊脚楼迥然不同,是研究闽南和川东北民居建筑不可多得的实物。

整座大院沿中轴线呈东西对称,依地势起伏有序。中轴线上3 座堂屋一字排开,堂屋两侧各有一排厢房,两侧厢房与堂屋间有巷道相隔。

大院的中堂屋原为江家会客所用,民国时,一度 为江家子弟读书识字之所。1949 年后,这里曾用作学校教室。过去,堂上悬有江国霖手书“耕读传家”匾 额一块。传说江国霖高中探花后,报喜的人一路敲锣打鼓到了盐井沟,其祖父喜极而泣,感慨万千道:江家 能有今日,全靠“耕读传家”的祖训。后来,江国霖便  书写了这块大匾。江国霖书法笔力劲挺、清新俊逸, 他手书的数块匾额曾经高悬于堂内,如今却流落 民间。

过去,大院门前还竖有两座八角桅墩。桅墩为大竹方言,实为石桅杆。旧时,考中功名的家族可在宅前或宗祠前树立桅杆,一是标榜家族荣耀,二为激励后代发奋读书。

江国霖第六代孙、今年70 多岁的江文哲介绍,江家老院是江国霖祖父和叔祖父所修。他们一个在家乡盐井沟务农和制盐,另一个则在南充贩盐,挣得不少银钱。江国霖的父亲曾是私塾先生,与风水先生雷 和尚交情很深,雷和尚帮助江国霖祖父选了老院所在的这块宅地。

传说,此处原为一土坡,风水格局历来为人称道。江家雇人将土石挑走,并在雷老和尚指点下规建成龙头形状。院后两棵老松树为龙角,大院为头颅,屋侧两口水井为龙眼,一对石碾是龙耳,门前两尊桅杆便是龙须。后来,雷老和尚还为江家在入川祖地八角庙“寻龙点穴”,作为江氏族人的墓园。当地至今仍流传着一首称赞这片祖坟风水的顺口溜:“西河流水不见 滩,对面一座笔架山,不出文官出武官。”墓地附近的西河场,甚至因此得名。

如今,江家老院的三进堂屋早已无人居住,堆满杂物,东西厢房也只各住了一户留守老人。一些墙体明显出现裂缝或倾斜,比起曾经的辉煌,现在的老院显得格外苍凉。

200 年的时光,早已洗盡江家大院的铅华。如今的它,悄然伫立在梅子山下,见证着繁荣与落寞的人间沧桑,如同江探花的这一生。

(作者单位:大竹县地方志办公室)

猜你喜欢
探花惠州大院
假冒探花
“大院子弟”说“大院”
探花
两字探花
浅谈对称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中国大院故事多
惠州多姿多彩
中国大院故事多
恒大院线未来3—5年将建影城335家
2009年“惠州华轩杯”全国象棋甲级联赛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