妯娌同穴千古一墓

2020-09-10 07:22向晖
巴蜀史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通江县李氏陈氏

向晖

在巴中市通江县民胜镇火铺山村,有一陈 家古墓群,坐落在一处迷林之中,当地人称“陈家花坟园”。整个墓园长约50 米、宽约30 米,正面3 座坟墓,其碑已毁,文字无从考辨。墓园左侧是陈氏家族李氏三妯娌合葬墓。墓呈半圆形合围,俗称“冬瓜圈”,系条石垒砌,半弧周 长约5.9 米,墓高2.5 米;墓顶杂草荒芜、荆棘丛生。墓前一碑,保存完好,为“四柱顶帽”,非常雄伟。碑 座长 1.88 米、宽 1.6 米、高 0.8 米;碑身高 2.2 米、长1.4 米、宽1.26 米;碑帽高0.75 米“。皇清待告勤慎陈母李、纪、姜老孺人三位墓志”十分醒目,细读碑文内容,李氏三妯娌生前、身后的感人事迹,让人肃然起敬、深深震撼。

一、墓碑特点

(一)碑石坚硬,结构稳固。

据当地老人讲,当年,主墓碑气势恢宏,置享堂约50 平方米,劳者、行者皆可遮风避雨。内有碑板若干,刻有24 孝图,另有钱库、字库、供桌、桅杆(两座,双斗)等,一应俱全;“破四旧”时尽毁,目前仅存墓园围墙基石、桅杆基座和横七竖 八、残破不全的石条。

左侧三妯娌“四柱顶帽”碑牢固结实,才得以幸存。据陈氏后裔讲,此碑碑石取材于当地罗家湾最坚硬的白棉石,当年建墓园,若干工匠耗时3 年方成。自清咸丰五年(1855)立碑至今,历165 年,仍如初建,坚若磐石,在山区乡村亦不多见。

(二)精雕细琢,做工考究。

墓碑上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人物肖像、典故场景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朱砂、彩绘清晰可辨、大气磅礴、庄严肃穆。尤其是碑阳、碑 阴、两侧及碑柱上的文字,或楷,字迹隽秀、苍 劲有力;或行,似闲庭信步,悠然自得;或草,张 弛有度、飘洒自如,系邑知名人士李尚春所书。100 多年的风雨剥蚀,笔锋清晰,能洞察秋毫, 观者无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书法技艺。

(三)文采飞扬,荡气回肠。

碑文系清道光丁酉,邑知名人士、拔贡、星子教谕、直隶州通判杨粹德撰写。墓志寥寥数 语、言简意赅,充分诠释了李氏三妯娌小人物 大形象;世系脉络清晰,有谱可考,回溯有据; 诗文引经据典、文采斐然,溢美之词感天动地、回味无穷。观其形、悟其道,妯娌三人和睦相 处、笃定坚守、生死相依,从芸芸众生脱颖而 出、跃然碑上,让人肃然起敬、高山仰止。

二、媊星耀彩,女史流芳

墓志记载,清乾隆晚期至嘉庆早期,陈秀佑娶纪氏,纪氏系“武昌名门之后”(引碑志原文,下同);同胞兄弟陈秀来娶姜氏,同祖爷的弟兄陈秀相娶李氏,李氏、姜氏“ 亦皆三巴望族”。“李氏生于乾隆丁酉年(1777)三月十九辰时,纪氏生于乾隆丙申年(1776)九月初四子时,姜氏生于乾隆乙巳年(1785)四月初三子时”。

“ 秀相弟兄早卒,葬郭家梁、史家坡”,此后,陈秀佑、陈秀来亦相继早逝,“秀相、秀佑、秀来殁于小堺坪史文肇之地,曾勒石为志”。面对三兄弟家庭的先后变故,“李氏妯娌率其子杰士、杰友、杰学弟兄,徙居通江南山里烟 溪。”李氏三妯娌毅然担起大家庭的责任,带领 他们的儿子陈杰士、陈杰文、陈杰华(纪氏生), 陈杰友、陈杰朋(李氏生),陈杰荣、陈杰学和一 女儿(姜氏生)等8 子女,从巴州明山乡四甲(今火铺山村时为其所属)迁通江县南山里烟溪, 死后葬于此地。

三妯娌面对新情况、新环境、新挑战, 不知经历了何等困难与艰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族, “夙娴四德,备历三从”,很快拧成一股绳, 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拼搏进取,共同担起兴家立业、养儿育女的千斤重担“。萍踪无定,播迁不遑,克家今嗣,迈种贤良,有为有守,无怠无荒,勤劳稼穑,训课农桑”;邻里友爱,惠及四方,“峻宏屋宇,光大门 闾,邻沾其惠,贷无责偿”;困难压不倒,挫折压不垮,她们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家族事业,将全部子女抚养成才,整个家族再次兴旺,达到鼎盛“,累累囊橐,陈陈仓箱,制田X 地”。妯娌3 人治家有方,淑范远播, 不输须眉。

三妯娌晚年幸福,儿孙满堂,香火兴旺,共享天伦,得以善终。身后,其子陈杰士、陈杰文、陈杰华、陈杰友、陈杰朋、陈杰荣、陈杰学不负母愿,共铸佳城,建碑功勒,立宣奉祀,光耀千秋。

自古以来,妯娌之间的关系最为微妙、最难相处。但艰难岁月中,共同的挫 折、共同的担当、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目 标、共同的历练、共同的价值观,让李氏三 妯娌结下不解之缘,远远超越姻亲关系的 妯娌情,成了水乳交融的姊妹情、手足情, 如同钢铁长城,牢不可破“。若纪氏、李氏、姜氏者,谷则同堂、死则共穴,亦世之所绝 无仅有者也”,她们生死相伴、世代相守, 堪称典范,千古一奇。如今,巍巍墓碑,妯娌3 人,生前身后,夙愿以偿,日月同辉。

附墓碑对联和诗文抄录如下:

(一)碑阳柱对联。

女史流芳

丰碑鼎立贤媛传,甲第申明淑女诗。

(二)碑阴柱对联。

彤管杨辉

明月山头思淑范,清风江上缅恭人。

(三)碑左侧诗文。

妯娌和諧性且委,同眠吉穴共千秋。狮冈秀气开蕊榜,马鬣尖峰起白鸥。羊肠古道祥云挂,峻极华山晓日浮。凤缘仍证三生石,此日佳城万不休。

(四)碑右侧诗文。

淑慎常存志太坚,无惭蕙质世罕然。卫姑冒刃曾堪比,救父缇萦果列先。劲节已归巴妇类,齐眉信拟孟光贤。湖灯朗照辉千古,甲第环开瓜瓞绵。

三、困惑和探究

(一)陈氏兄弟早亡及家族频迁之谜。

一部家族史能深刻反映当时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轨迹,研究陈氏家族的演变过程,对挖掘地方文化、人文历史和研究乡村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墓志载,陈秀佑之父陈钟廷、叔父陈钟全和陈钟溪同族,“四川学政钟溪先生族也,先生于清嘉庆五年(1800),督学全蜀,文行兼优,去后,蜀人士思之不置,呈请大宪。奏闻,准予入四川名宦祠,享春秋祭祀,天下后世,莫不钦仰”。可以想象,陈氏家族在清乾隆至嘉庆年间,虽有起落,但仍系名门望族,家世显赫。为什么陈秀佑、秀来、秀相弟兄(不仅此三弟兄)都壮年早逝?是否与战争(邑境内白莲教活动)有关?是否遇到瘟疫?李氏妯娌当年是如何治理整个大家庭并延续家族辉煌?值得探究。

短短几十年,陈家四处迁徙,先后居巴州明山乡四甲、通江县南山里烟溪、通江县诺江镇史家坡(其后裔现全居此地)。为什么火铺山村没有留下陈氏后裔?那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同时期,族人死后所葬墓地四处分散,且多葬异姓之地?是否为了印证古人“东方不发西方发”的道理?让人不解。

(二)一棵苦楝树生长机缘巧合之谜。

在三妯娌墓碑的右前方约20   米处,生长有一棵大树,非常怪异。大树发3 枝,枝干略呈弧形排列, 直径均粗如碗口,笔挺上扬,高达数丈,直插云霄; 主干粗如面盆,离地约40 公分,似女人形状。据老人讲,此树系近几十年自然生长,为川楝,俗称苦楝 树,果实苦涩,其树干可为材用,其花、叶、果实、根皮皆可入药。三枝杆紧紧相依、齐头并茂、历岁弥坚,与三妯娌境遇诸多巧合,让人惊叹和困惑。如今,三妯娌后裔居诺水河对岸,苦楝树与墓碑一前一后,共同陪伴三妯娌,两座丰碑屹立在“陈家花坟园”,守望、牵挂着陈氏家族每一位子孙后代。

(作者单位:通江县地方志办公室)

猜你喜欢
通江县李氏陈氏
义宁陈氏家风
陈远
林挺
文言文练习
知县奇断田产案
谈谈三国史上的江油关
通江县国有林场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通江县退耕还林政策实现现状问题分析
浅析通江县退耕还林现状及对策
浅析通江县退耕还林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