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效能视角下山西省公益慈善 组织的实践与探索

2020-09-10 07:22张积良张慧峰李敏
三晋基层治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

张积良 张慧峰 李敏

〔摘要〕 公益慈善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山西省在推进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进程中,在公益慈善组织数量、业务范围涉及领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组织效能角度来看,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还面临着组织创新能力不足和社会影响力有限等现实困境。因此,应通过探索拓宽公益慈善服务职能、壮大人才队伍、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宣传慈善文化、增强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等路径,提升公益慈善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从而推动山西省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公益慈善组织;组织效能;社会影响力;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442(2020)03-0078-07

慈善事业是化解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在力量。现阶段,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仍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阶段。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以下简称《慈善法》)的颁布施行,使我国慈善组织的发展实现了有法可依的法治慈善目标,开启了依法行善、依法治善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1 〕29这充分表明了党对社会组织的高度重视,在顶层设计上赋予了慈善组织新发展使命,对慈善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作了精准定位。

一、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现状

目前,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仍处在萌发阶段,但慈善组织的数量呈现出明显增长的态势。笔者对太原、吕梁、长治、阳泉、临汾以及忻州等地的民政部门以及部分公益慈善组织进行了走访调研,根据调研所获资料发现,参与社会治理的公益慈善组织涉及不同领域,覆盖范围较广。根据调研所得将公益慈善组织的业务范围归纳为四个方面:社会救助、公共文化服务、社区建设、综合性服务等。其中,涉及帮扶的公益慈善组织占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总数的比例较大。

(一)社会救助服务

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多以社会救助为主,既包括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救助,也包括对特殊群体的救助,如留守儿童、退伍老兵、革命烈士、残障人士等群体的救助服务。公益慈善组织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主体,通过发动社会力量、汇集社会资源、解决弱势群体生活困难等方面的问题,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同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特殊救助。特殊救助主要是针对留守儿童、残障人士、妇女儿童、抗战老兵等特殊人群进行的救助。这类公益慈善组织主要为相关群体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例如:山西省J协会会长带队下乡调研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通过摸底筛选来确定所需资助的留守儿童,利用慈善晚会等形式汇集更多爱心人士力量来资助这些留守儿童。此外,该公益慈善组织通过拍摄纪录片、出版年度慈善期刊向社会传播慈善文化,吸引了众多群众关注留守儿童。但是,受工作人员短缺、技术不足等因素制约,该公益慈善组织很难开展线上业务。山西省C基金会致力于宣传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该基金会所承接的项目从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了贫困残疾人关怀,改善了残疾人生活和健康状况,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山西省F基金会专注于对贫困妇女儿童的帮扶,通过开展讲座宣传、开展慈善活动助力妇女儿童发展,同时,启动了一系列项目帮助贫困妇女儿童解决就医、就学、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为其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是,据相关负责人反映,档案存放问题是影响公益慈善组织进一步吸引专业人才、扩大组织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

2.贫困救助。公益慈善组织作为社会救助的主体之一,对贫困地区群众展开救助,为山西省决战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脱贫攻坚作为一项庞大的政府工程,公益慈善组织力量的介入缓解了政府工作的压力。公益慈善组织对贫困地区的救助既包括物质支持,也包括对当地群众的技能培训,通过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兴教助学、送医送药、免费培训等多种形式助力贫困地区转型升级,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贫困地区的帮扶更要注意增强其造血功能。山西省T基金会始终坚持这一理念,2019年3月26日在L县开展了第一期农业实用技能培训,为四个村85户村民讲解了大田化肥的使用,其中,涉及贫困户61户,会后为每位参加培训的人员发放优质玉米种子一袋;当年7月,在贫困乡村中选择50户有劳动能力、有饲养条件且愿意发展养殖业的贫困户,为其提供优质种羊,帮助他们解决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增收后劲不足的问题;等等。通过两年的帮扶,预计到2020年,贫困户可实现循环发展 〔2 〕。

(二)公共文化服务

公益慈善组织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務体系建设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提供专业性援助、举办文化活动和教育扶持。

1.专业性援助。专业性对于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于起步阶段的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提高慈善组织的专业性既是慈善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体现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一,提供法律援助。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中涉及法律援助的组织较少,调研发现,涉及法律援助的公益慈善组织有三家。这三家公益慈善组织的侧重面各有不同:山西省H基金会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司法类救济基金会,重点帮助服刑人员及其家属解决生活问题,同时对其予以教育辅导、法律援助,通过开展宣讲活动、技能培训、文化竞赛等活动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社区矫正是司法工作的核心内容,近期该公益慈善组织通过联合多部门组建了“山西省社区矫正基地”,推动山西省社区矫正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此外,该组织也积极向社会宣传法律知识,对于提高居民法治意识作出了重大贡献 〔3 〕。山西省Y基金会职能与H基金会相似,而L基金会则是面向法律行业内部,主要职能为资助法律援助机构开展办理案件、业务培训、工作宣传等符合基金会宗旨的各项活动以及资助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相关的调查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等,为推动山西省法治建设贡献了力量 〔4 〕。

第二,提供志愿服务。调研发现,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因资金短缺,组织内部工作人员较少,广大志愿者的参与将会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志愿服务类公益慈善组织为志愿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人员保障,对培养慈善人才,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山西省S基金会致力于参与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注重对志愿者和社工能力的培养,探索社会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资助专业社工服务和志愿者服务,奖励先进个人和单位,积极开展公益慈善组织间、志愿者与社工之间的交流合作 〔5 〕。X协会除进行捐赠活动以外,更加关注宣传志愿精神,推广志愿服务。通过举办周年联谊会,以歌曲、快板、小品等各类形式赞誉志愿者,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其中 〔6 〕。

第三,提供创业服务。青年就业问题是政府和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处于创业初期的青年在项目筛选方面存在缺乏辨别能力、资金短缺、缺少人脉等问题。因此,为解决青年就业创业问题,催生了助力青年创业的公益慈善组织。创业服务类公益慈善组织关注于青年创业者,致力于为青年创业者打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通过评审优秀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开展教育培训,提升就业者创业能力;开展交流活动,增强行业互助能力。创业服务类的公益慈善组织为青年创业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与方法。例如:山西省K基金会通过关注、支持、资助、开发、推广、促进晋城市创业就业的示范性项目,推动了晋城市创业就业的开展 〔7 〕。

第四,提供养老服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加强社会组织制度建设,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公益慈善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工作,有益于解决当前老龄化问题,缓解政府压力。山西省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养老服务,例如:2019年成立的山西省Z基金会,根据社会发展和老年群体的需求,创办和资助老年社会福利、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事业等项目,资助开展推动老龄事业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8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公益慈善组织已经成为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山西省养老服务类公益慈善组织存在数量较少且精神关怀的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专业护理人才以及在运作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等问题。

2.文化活动。山西省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包括革命文化、地域风俗文化等。在文化交流与发展中,部分公益慈善组织主要致力于对山西传统文化、国学研究、文物保护、炎帝文化等方面的资助。

第一,挖掘并弘扬山西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山西省A基金会通过修建战斗纪念碑亭、保护恢复革命旧址、寻访抗日老战士等方式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晋绥精神 〔9 〕;山西省W基金会通过资助公益文化,扶植文化人才,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山西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10 〕。近年来,山西省W基金会探寻传统民俗文化,运用抖音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发展慈善文化产品,增强组织内部造血功能,推动山西省慈善事业转型发展的同时,也为山西省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山西省B基金会支持扶助国家研究和教育相关的重大项目,开展弘扬国学的各类活动;中国酒业第一个基金会——N基金会包含着对酒文化的发展创新;山西省V基金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孝行文化活动,弘扬孝文化。总之,该类公益慈善组织极大地推动了山西省文化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山西省转型发展的软实力。

第二,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该类公益慈善组织聚焦于公共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展览会、演讲会、放映电影等形式不断助力文化惠民活动,通过资金支持拓宽居民文化活动范围,丰富居民精神生活。例如:D基金会从小电影、微电影入手,挖掘山西地域文化特色,并公益放映电影,向群众展示山西省地域特色电影,有利于提升居民文化自信 〔11 〕。山西省文化活动类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开展各类慈善活动,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对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推进山西省文化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教育扶持。公益慈善组织是教育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教育扶持类公益慈善组织专注于资助贫困师生、奖励优秀师生、资助科研项目运行、奖励新发明、引进人才、促进学校对外交流、支持校方建设等方面,覆盖范围包括学校内部、市辖区、县级市内、地级市、省级。其中,学校内部的教育发展基金会成效显著,其在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的同时也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如P基金会,虽然2019年刚刚成立,但是开展了诸多项目。例如:“我为母校捐棵树”、推进“双一流”建设项目、东山校区建设项目、奖学金项目以及大学生出国留学项目等,在改善校园环境的同时为学生在校学习、对外交流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公益慈善组织助力教育事业发展,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借助高校理论研究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在山西省内形成良好的慈善文化氛围。但是,这些慈善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扶持类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较为保守,关注内容较为单一,较少关注高校社团建设等。高校社团是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汇聚到一起形成的社团,例如:志愿者协会、三农协会潜藏着丰富的慈善人才,能够在乡村扶贫、公益慈善组织中实现其人生价值,但由于缺乏资金及社会资源,使其无法真正参与其中履行社会责任。

(三)社区建设服务与综合性服务

社区建设服务与综合性服务也是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重要的业务范围,二者在维护社区秩序和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社区建设服务起步晚,发展还不够成熟,主要致力于融合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综合性服务涉及内容比较丰富,人群覆盖范围也广,多集中为地方慈善总会。

1.社区建设服务。社区建设服务类公益慈善组织是近些年新兴的公益慈善组织,侧重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社区居民的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例如:山西省E基金会专注于社区文体公益活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社区环境卫生治理、社区服务、特困群体的帮扶。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发生,再次凸显了社区作为基层治理主体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社区公益慈善组织,激发居民活力、调动社区资源,有助于调动社区居民投身慈善事业的积极性,同时,对提升相关部门的基层治理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山西省专注于社区建设的公益慈善组织只有E基金会,且仍处于起步阶段。个别公益慈善组织在项目运行中涉及社区治理,例如:2019年初,山西省G基金会联合太原市迎泽区人民政府、腾讯海纳太原运营中心、晋中银行、太原理工大学基层治理研究中心,举办了“互联网+城市社区治理暨腾讯助力‘智慧迎泽’研讨会”,为迎泽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措施。总体上讲,涉及这類领域的公益慈善组织数量少、起步晚,实际参与社区建设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拓展。

2.综合性服务。公益慈善组织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多种业务以满足群众的多种需求,包括赈灾、扶贫、助学、助残、助老、社区建设以及公益环保等方面的内容,能够更为全面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这类公益慈善组织多为地方慈善总会,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公益慈善组织,救助内容更加多样,人群覆盖范围更广。例如:山西省I慈善总会既通过发起慈善项目募集资金用于赈灾救助、扶贫济困,同时也通过开展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等培训活动宣传慈善事业、研究慈善理论与发展战略,推动慈善文化发展。但是,由于涉及范围较广,且项目较多,缺乏“精耕细作”,许多综合性服务的公益慈善组织服务收效甚微。

二、制约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因素分析

笔者通过对山西省典型公益慈善组织的走访调研发现,目前制约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包含两方面因素:公益慈善组织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和社会影响力有限。

(一)组织创新能力不足

公益慈善组织的职能、人才及管理机制决定了公益慈善组织能否持续发展。职能较为单一、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了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较为滞后。

1.公益慈善组织职能较为单一。第一,公益慈善组织对外依赖性强。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职能多为开展慈善活动、开发慈善项目,且资金多来源于外界捐赠。政府部门扶持的公益慈善组织依托于政府关系及人脉获得企业捐赠,而企业扶持的公益慈善组织主要依托企业效益来决定年度慈善项目,无依托单位的公益慈善组织则靠游说企业寻得捐赠。第二,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定位不清晰。许多公益慈善组织没有明确的发展理念,对于慈善项目的开发多取决于能够链接到的服务项目。第三,公益慈善组织缺乏对群众公共精神的培养。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依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较少举办相关活动以提升公众的公共精神。

2.公益慈善组织内部缺乏专业人才。随着公益慈善组织数量的增多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公益慈善组织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既需要有爱心、掌握慈善理论、了解慈善事业前沿动态的慈善人才,也需要项目运营、财务核算、法律事务、对外宣传、网络技术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然而,目前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内部理事多为爱心人士,对慈善相关理论掌握不足,缺乏对公益慈善组织运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其他工作人员多为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缺乏运营、宣传等方面的经验,对这些工作都处于初步学习阶段。负责财务工作、法务工作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考取会计资格证、法律职业资格证,对公益慈善组织法务及财会工作方面的相关条例了解不够清晰。例如:R协会的负责人主要从事医院保卫科的工作,虽然热衷于公益慈善事业,但是在缺乏专业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公益慈善组织在运行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些县级公益慈善组织由于资金紧缺,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且工资较低,给工作人员造成了较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产生了工作人员职业忠诚度较低、人员流动性较大等问题。调研发现,山西省许多公益慈善组织都缺乏固定的志愿者,多为临时招募,项目开展前都需要进行培训,专业人才的缺乏阻碍了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3.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多数制定了详细的章程以推进公益慈善组织的内部运行,运行过程中许多公益慈善组织却没有按照章程执行。2019年7月,山西省新修订了《山西省志愿服务条例》,但是执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公益慈善组织对志愿者的管理比较松散。许多参与慈善活动的志愿者只是名义上为公益慈善组织的志愿者,事实上并没有进行注册,而部分注册登记的志愿者却很少参与慈善活动。另一方面,公益慈善组织缺乏详细的退出机制。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性质不同,分在编与不在编,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档案拥有具体的存放点,不在编的公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档案没有存放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引进人才、推动慈善事业快速发展的步伐。此外,公益慈善组织缺乏突发情况应对机制。公益慈善组织项目的运行需要各级部门的批准,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影响项目运作的成效。

(二)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影响力有限

作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引领者,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不足会导致大部分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缺少了解,从而制约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组织社会影响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识不足、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不够以及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等方面。

1.公众对慈善事业认识不足。第一,政府部门对慈善知识宣传较少。山西省对《慈善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宣传对象多集中于公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对公众开展的此类活动较少,公众对慈善事业及慈善项目运作流程了解不足,以至于部分公众认为捐款给公益慈善组织意义不大,更加相信通过其他方式对贫困群众施以援手。第二,公益慈善组织对外宣传不足。目前,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的业务范围多为救助困难群众的项目,惠及普通公众的较少。只有捐赠者、受助者及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公益慈善组织,其他人对公益慈善组织的了解并不多。发展较好的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公众号推文、基金会官网以及新闻报道、年度慈善事迹视频、图片等形式宣传公益慈善组织。但是,多数县级公益慈善组织缺乏自身官網宣传平台,公众并不知道该组织的存在,对于业务范围更是知之甚少,大部分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持怀疑态度,认为公益慈善组织不会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开展慈善项目、举办慈善活动,认为公益慈善组织会从中获取利益,受助者只能获得很少一部分,这使得公益慈善组织募集资金十分困难。

2.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不够。《慈善法》规定,公益慈善组织需要对其登记信息、成员信息以及年度工作报告、财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公示。此类信息可以通过政府部门官方网站、公益慈善组织自己的官网平台等渠道进行公示。但是,调研发现,部分公益慈善组织没有自己的官网平台,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无法获取,这严重影响了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部分公益慈善组织拒绝外界监督。据了解,山西省大部分公益慈善组织并未主动向社会公示其审计报告、项目收支状况,个别公益慈善组织认为,只有上级部门才有权过问公益慈善组织的财务收支状况,调研者无权过问。此外,公益慈善组织的公开信息缺乏连续性。山西省部分公益慈善组织虽然在官网或公众号公布了审计报告,但只是更新最近一年的审计报告或者间断性的公示。

3.公益慈善组织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督多依靠政府部门,企业及公众对此的监督还不够。第一,公众缺乏监督意识。慈善财产一经捐出就成为社会公共财产,必须接受全社会公开透明的监督。调研发现,当前仍有部分公众缺乏监督意识,很少主动关注公益慈善组织的官网平台,了解公益慈善组织的财务公示情况。第二,企业对公益慈善组织监督较少。企业作为慈善项目的资金支持者,有权对公益慈善组织进行监督,但是,许多公益慈善组织只是借此增强品牌知名度、获得企业利益,较少关心慈善项目进展情况。第三,不良舆论误导公众。由于公众对《慈善法》认识不足,在慈善风波发生后公众容易受到不良舆论导向的影响,使得慈善事业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降低。

三、推动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有效路径

山西省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在依靠政府政策扶持的同时,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一方面,要提升公益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一)加强公益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公益慈善组织不仅是扶贫济困的重要组织,同时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公益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通过不断拓宽服务职能、引进专业人才、完善管理制度来提升公益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从而推动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

1.拓宽服务职能。第一,履行好基本职能。慈善事业在消除贫困、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减轻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益慈善组织应坚持自己的运营理念,按照公益慈善组织章程,通过慈善项目惠及更多需要帮扶的群体。第二,建立社区基金会。摸排社区供需资源,完善社区居民需求清单、社区企业和居民资源清单。整合社区人力、物力、财力、文化、组织资源,帮扶社区贫困居民,完善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进外部优秀的慈善项目为社区提供服务。在实现社区资源再分配的基础上,让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时促进社区居民间的联结,提升居民的公共精神,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例如:上海市陆家嘴社区基金会通过发起“江畔沙龙”项目,将社区代表、居委会干部、政府官员、社区企业、社区居民等社区治理主体聚集一起,就社区代表大会提案进行商讨,提升了社区自治能力;同时,该社区还开展了“余香ROSE”活动,将婚礼的废弃鲜花进行加工送给社区失独老人,给予失独老人精神关怀。第三,研发慈善产品。公益慈善组织可通过研发文创产品或者可供推广的公益慈善项目运行模式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例如:浙江省宁波市“灿益工坊”精选了全市数百个残疾人阳光家园的庇护产品,这些产品全部产自宁波市内的15个残疾人机构或个人,平台通过帮助残疾人销售产品,增强了自身的造血功能。

2.壮大人才队伍。人才是第一资源,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持。第一,建立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关系。邀请高校专家学者开展讲座,介绍慈善事业的相关理论,为公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解读国家政策,提高公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第二,扶持高校社团。高校社团中既有慈善事业的志愿者,也潜藏着大量的公益慈善人才,是未来公益慈善事业的接班人,要为其提供多种实践机会,挖掘并培养其中的慈善人才。第三,将受助者纳入志愿者队伍。号召之前的受助者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服务慈善组织的同时培育受助者感恩的心。

3.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第一,完善内部管理系統。在档案管理方面,除对在编人员进行归档登记外,对无编制的工作人员也要设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处,为其提供基本保障。第二,制定应急管理机制。总结疫情期间的经验及教训,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管理办法,保证慈善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第三,制定志愿者进退机制,完善志愿者管理条例。通过有效记载志愿者服务信息,鼓励积极参与慈善活动的志愿者登记注册,定期清退长期不参与慈善活动的志愿者,进一步完善对志愿者的管理。

(二)提升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决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状况,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公益慈善组织才能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慈善组织通过加强宣传慈善文化、主动公开信息、完善监督体系,来提升公益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1.加强宣传慈善文化。第一,加强宣传公益慈善组织的相关政策。民政部门、社会组织管理处、慈善处等部门要通过在“中华慈善日”发放宣传手册、政策宣讲等活动加大对《慈善法》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第二,加强宣传慈善活动。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宣传公益慈善组织的慈善活动,同时,通过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公益慈善组织官网等新型媒体,以慈善活动纪录片、慈善晚会视频等方式生动地展示慈善活动,让公众切实感受慈善文化。第三,加强宣传慈善人物。通过道德讲堂、新闻专题报道等形式加大对慈善人物的宣传力度,发挥慈善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不断增强公众的慈善意识。例如:央视对“CCTV年度慈善人物”以专题新闻方式进行报道,并且在CCTV年度慈善夜中对其进行颁奖。

2.提升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第一,充实公开信息内容。公益慈善组织不仅要公开慈善项目、公开募捐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也要自觉公开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慈善信托、重大资产变动及投资、重大交换交易及资金往来、关联交易行为等方面的信息。第二,保证公开信息的连续性。《慈善法》中规定的需要公开的信息,自成立以来至今的信息都要予以公布,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第三,丰富信息公开平台。互联网的发展为外界监督提供了多种形式,公益慈善组织要顺应发展需要,通过基金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开公益慈善组织相关信息,确保公民监督的渠道。

3.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督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部分。一方面,公益慈善组织要建立内部自律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作用,使监事会与管理层做到相互制约,保证公益慈善组织的规范运行,不断完善公益慈善组织。另一方面,外部监督既需要政府的监管,也需要不断加强媒体和公众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督。政府监管部门要严把公益慈善组织的公开募捐关,加强对慈善项目进展情况的监督,特别是项目运行中公益慈善组织的收支状况,严防出现资金使用不规范的行为;媒体要及时报道项目进展情况,并保证其真实性,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督;公众要树立监督意识,主动承担起监督公益慈善组织运行的责任。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肉羊養殖〔EB/OL〕.http://www.dtfupin.com/zhengwugongkai/gongyixiangmu/2019/0709/88.html.

〔3〕山西省恒安司法救济基金会召开筹建山西省社区矫正基地专题视频会议〔EB/OL〕.http://www.chinasfjj.com/ind ex.php?p=news_show&id=354&c_id=1&lanmu=2&cyq=3.

〔4〕山西省法律援助基金会成立〔EB/OL〕.http://www.yqdj.gov.cn/index.php/index/show/catid/23/id/6692.

〔5〕山西省上善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EB/OL〕.http://www.chin anpo.gov.cn/search/poporg.html?i=1087863&u=53140000MJ Y231379X.

〔6〕昔阳县松溪公益协会〔EB/OL〕.http://www.chinanpo.gov.cn/ search/poporg.html?i=731692&u=51140724MJ1779924G.

〔7〕山西省晋城市创业就业基金会〔EB/OL〕.http://www.china npo.gov.cn/search/poporg.html?i=715108&u=53140000597 388078Y.

〔8〕山西省创融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EB/OL〕.http://www.chi nanpo.gov.cn/search/poporg.html?i=1087877&u=53140000 MJ0036336M.

〔9〕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EB/OL〕.http://ww w.jinsui.org/about/zongzhi/.

〔10〕基金会简介〔EB/OL〕.http://sxswhfzjjh.org/company.asp?lx=基金会简介.

〔11〕山西省惠民电影基金会〔EB/OL〕.http://www.chinanpo.gov.cn/search/poporg.html?i=715560&u=53140000MJ163 26903.

责任编辑 白慧玲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
提升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探索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民俗文化传承与中专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