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山西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 对策探讨

2020-09-10 07:22简洁李泽平
三晋基层治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简洁 李泽平

〔摘要〕 2018年以来,山西金融机构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定向降准、完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等多种举措,大力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小微、民营企业和乡村振兴产业,为山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了金融系统应有的力量。在金融服务实现有效供给的同时,也存在乡村振兴产业多小散、缺乏核心竞争力、金融设施使用效率不高、投入产出比低下及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山西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应通过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产业项目、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注重市场引导等路径,提升金融服务供给有效性,助力山西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有效供给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442(2020)03-0091-03

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要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 〔1 〕。小微、民营企业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群众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小微、民营企业和群众供需两端三方的难点和堵点问题。目前,山西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在需求端,山西部分农村群众创业致富缺乏启动资金,涉农产业因受其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抵押物和担保人、资金回笼期长、投资风险大等因素影响,导致农村群众难以享受到普惠性、便捷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供给端,政府采用自上而下、广泛动员的行政手段,助推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移动便民支付设施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入乡镇农村,充分保障了农村群众“应贷尽贷”“想贷尽贷”的贷款权利。但是,由于受到金融政策宣传不到位、智能手机普及率低、舆论引导不当以及群众缺乏贷款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普惠金融服务政策难以落地。因此,应加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供给侧的矛盾,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平衡,进一步推动山西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金融服务供给助力山西乡村振兴的成效

近年来,山西针对58个贫困县(含36个国定贫困县和22个省定贫困县)出台了相关政策条例,如《关于“五位一体”推进山西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山西省2019-2020年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再贷款再贴现、定向精准降准、完善金融基础设施等多个渠道引导资金和服务向小微和民营企业、乡村振兴产业集聚,取得了明显成效 〔2 〕。

(一)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引导资金流入

2018年以来,为进一步做好小微、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调整了优化支小再贷款政策,先后三次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计4 0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将一年期支小再贷款利率由3.25%下调至2.75%;将支小再贷款申请条件由上年末本外币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不低于30%下调至不低于20%。2019年末,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向山西金融机构注入资金706亿元,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中,山西民营经济领域贷款和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增长了4.31%和17.41% 〔3 〕。

(二)定向降准,精准滴灌小微和民营企业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小额信贷。截至2020年3月末,山西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934.9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10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344.3亿元,同比增长17.6%。从小微和民营企业受惠的角度来看,呈现出了“总量稳增、覆盖面扩大、价格趋降、结构优化、流动性充足”的特点。其中,山西民营经济、贷款余额8 040.43亿元,同比增长12.8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 762.46亿元,同比增长20.97%,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2 682户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0.41亿元。此外,从融资成本的角度来看,2020年1-3月,山西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71%,同比降低0.526个百分点 〔2 〕。

(三)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构建农村便捷支付体系

2018年以来,山西优先向广大农村地区下沉金融网点,提升网点覆盖面,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的目标。从太原市娄烦县的推进情况来看,娄烦县开展了“牌子挂到哪,宣传跟到哪,服务走到哪”的模式,通过采取LED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专人讲解、现场演示等多种互动式、体验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了金融便民支付的社会认可度和群众操作的熟练程度。2019年末,移动支付率先实现县城公交全覆盖,到2020年底,已经实现了乡镇公交全覆盖。目前,婁烦全县城乡共布放POS机500余个,累计实现电子支付20余万笔,金额累计达3亿元以上,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落实。

二、金融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金融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业振兴项目成效不明显、金融服务供给效率不高及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振兴项目成效不明显

一些农村地区缺乏具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项目多、小、散,缺乏核心竞争力,对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带动效果不明显。产业振兴项目大多以省、市对口帮扶单位为依托,以农村为主体,没有形成以县际或者市际等跨区域、整片区、成规模、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主体和模式,项目多、小、散,核心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效果不明显。扶持项目的生产规模、辐射带动作用较小,致使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不明显。

(二)金融服务供给效率不高

农村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总数的巨大差异,导致金融设施的使用效率不高、投入产出比低下。调研发现,农村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10%~20%,属于典型的“386199部队”,即留守妇女、儿童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近年来,山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也呈逐年减少的态势,农村中多数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笔者对忻州市静乐县、吕梁市临县、大同市灵丘县等县域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进行了相关的调研摸底,发现部分缺少产业、区位优势且户籍人口为1 000人左右的村庄,农闲时期常住人口不足200人;户籍500人左右的在村常住人口为80人左右,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80%以上。目前,山西部分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硬件设施也基本完善。但是,由于在村人员普遍存在“不会用、不想用、不常用”金融设施等问题,如90%以上的农村支付设施主要用于领取“一年一度的种粮补贴款”,导致了农村金融设施利用效率较低。

(三)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韧劲不足、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整体市场活跃度不高等方面。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导致地方法人机构呈现出金融风险集聚态势,在经济形势整体向好以及国家多项普惠性政策扶持的大背景下,农村企业能够实现较好的经营和发展。反之,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因其技术、区位、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叠加,比较优势无法显现,导致其生产经营困难,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容易断裂,区域金融风险升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为保就业、稳企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导致市场资金“相对充裕”,市场利率逐步走低,对村镇银行等民营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形成的风险隐患值得关注和警惕。

三、提升金融服务供给有效性的对策

金融部门应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动,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的产业龙头项目,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直达性,转变工作方式,更加注重市场引导,培育农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一)培育和造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产业项目

要按照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抢抓各级政府编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的重大战略机遇,结合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人口环境等实际情况,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筹划、储备、落地一批既具有乡村振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又具有持续带动、稳定增收能力的农业产业项目 〔4 〕。筹建省级层面、市级层面的产业投资项目开发公司,统筹做好土地流转、人员培训、技术研发、产供销链条和渠道等各项工作,切实解决好农村各类人才留得住、有事干,子女就读、看病等配套服务跟得上,努力形成少而精、有潜力、抗波动性强等持续稳健经营的乡村振兴龙头企业。

(二)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供给体系

针对农村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不匹配的实际情况,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设施和金融产品时,应结合在村常住人口及其合理需求,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深入开展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有效性。各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在开展商户贷、药商贷、果农贷、大棚贷等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研发出更多符合群众实际需求、助力群众生产致富的金融产品,辅之相关农业保险、担保等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降低群众生产经营风险,推动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注重市场引导,培育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金融机构应在“金融市场、金融產品和服务、考核激励机制”三个层面健全和完善供给体系。在金融市场层面,注重解决金融生态、信用环境不佳的问题,特别是着重解决融资担保、资信评级、财务审计、抵押质押等金融中介机构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贴近农村产业项目的实际,从资金需求规模、利率承受区间、本息还付形式等维度,强化产品设计,缩短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在考核激励层面,人民银行、银保监行业以及作为银行业机构的出资人(股东),应在引导资金流向“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等普惠性领域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为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N〕.人民日报,2019-02-24(01).

〔2〕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政策落实力度持续加大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显实效〔EB/OL〕.http://taiyuan.p bc.gov.cn/taiyuan/133954/4018300/index.html.

〔3〕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以提升扶贫信贷覆盖面为抓手扎实做好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工作〔EB/OL〕.http://taiyua n.pbc.gov.cn/taiyuan/133954/4111689/index.html.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二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0-11-04(01).

责任编辑 白慧玲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